首頁>歷史>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浴血奮戰,用不屈精神守護人民家園;他們舍家為國,用血肉之軀拼搏出祖國的未來;他們初心不改,是共和國滄桑鉅變的見證者和建設者;他們退伍不褪色,在平凡崗位發光發熱愛黨愛國。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前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現在已至耄耋之年,他們仍是人民的英雄,是我們身邊最可敬的人。

張富貴,是新中國成立前的涿州老黨員。她巾幗不讓鬚眉,在革命年代忠心向黨,參加革命隊伍發揮光和熱。現在已是年近百歲的老人,慈祥和藹,似乎還能看到年輕時候幹練果敢的風采。

來到張富貴老人的家,還未進門,她的女兒就已經迎了出來,老人也緊隨其後。小院子乾淨整潔,利落有序,透著寧靜祥和的氣息。老人拉著我們的手進屋,遞上了早就準備好的核桃、冬棗,讓這個秋意漸濃的午後更多了一些暖意。老人現在已經94歲高齡,但精神矍鑠,身體硬朗,耳不聾眼不花,還能澆花、做飯、打掃院子,講起以前的革命故事更是滔滔不絕。

據老人回憶,她是在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了革命隊伍,曾擔任淶水縣五區武裝部婦女自衛隊隊長。在部隊裡主要負責後勤工作,為前線的戰士們做軍裝、做軍鞋,籌備戰略物資,還協助隊伍埋地雷,站崗放哨,照顧傷員,配合前線的戰士共同抵抗敵人。雖然只當了三年兵,但老人在講起在這段歷史的時候,臉上仍然是滿滿的自豪。

這是一個紅色革命家庭。張富貴老人的丈夫楊永潤也是老黨員、老戰士,為新中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楊永潤老人15歲就離開了家,1939年加入革命隊伍,曾擔任抗聯先鋒隊隊長等職務,是抗日戰爭前參加革命的老同志。結婚後兩位老人繼續投身革命事業,丈夫楊永潤奔赴前線打仗,妻子張富貴就在後方負責後勤工作。“把腦袋別在腰上打鬼子,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丈夫在那時候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不只對妻子說,也總是和戰士們說,並且以身作則,全力以赴投入到革命戰爭中。隨著革命取得勝利,丈夫被派往多地參加工作,老人和孩子們跟隨輾轉,最後在涿州定居。遺憾的是,張富貴老人的參軍證明、軍裝照等檔案資料都已丟失,只有丈夫檔案中的一句話證明了老人的這段參軍經歷。

張富貴老人和丈夫育有六個女兒,2013年丈夫楊永潤去世,老人現在和四女兒一起生活,居住在雙塔區明慧街永康衚衕。永康衚衕,寓意極好,蘊含著永遠健康的意義。94歲高齡的張富貴老人居住在這裡,似乎印證了這個衚衕的神奇。老人是這裡的“熱心居民”,也是“明星黨員”。誰家有個大事小情,老人總是熱心幫助。衚衕裡的路燈壞了,她找人來修;垃圾堆得多了,她找人來清理;下水道堵了,也是她找人來疏通……這些熱心的事情舉不勝舉。現在的永康衚衕,路面整潔乾淨,環境舒適,街坊鄰居笑語盈盈,是一個充滿溫暖和關愛的大家庭。

雙塔區明慧街社群黨支部書記劉向軍說:“老人不僅熱心做這些日常生活裡的小事,幫助街坊鄰居,社群裡組織的黨員活動她也是積極參加,時刻不忘共產黨員的身份,事事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聽劉向軍講到這裡,老人笑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眼睛看著掛在牆上的照片,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這些照片,有曾經的合照,有丈夫楊永潤年輕時候的,也有領導來看望她時拍的。這些照片是回憶,是記錄,也是一種激勵和支援,是心中的力量。

女兒楊春香說:“父親和母親從不和他們講以前的事,但是後來也斷斷續續了解了。母親現在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心態極好。對社群裡的事情非常熱心,誰家裡有事她都願意幫個忙。父親和母親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人。”

整個採訪過程,張富貴老人都是笑容滿面。她的頭髮已花白,臉上也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但是當她回憶往事的時候,眼神明亮,心中彷彿依然充滿力量。那是一段光輝歲月,值得銘記和頌揚。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中國交子興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