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長泰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繁衍生息。 西晉末年,中原人口不斷南遷福建,也有一部分 遷徙長泰境內定居,主要居住在樑岡山及龍津溪 中下游平原、盆地一帶。唐代以後至清代,又有薛 氏、楊氏、洪氏、林氏、陳氏、鄭氏等諸多姓氏陸續 遷居長泰,這些外來人口,定居長泰後,耕墾土 地,興修水利,為長泰的生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 用。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許多開基立業 始遷祖,他們不遠千里,在人地生疏的環境裡,在 異常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為國為民,披荊斬棘,開 拓創業,用奮鬥譜寫新的人生華章。 現介紹長泰三個品德高尚、能力出眾、較有 代表性的歷代開基始祖,展現他們在不平凡的人 生歷程中,興利除弊,甘於奉獻,為民造福,備受 百姓稱頌的感人事蹟。 一、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部將—薛使 據民國版《長泰縣誌》記載:“薛,山重始祖 使,唐代遷自河南固始縣,現傳二十五世(從宋末 立譜算起),分佈花洋、馬洋、南隅(南門)、沼地、 至嶺、大枋、後園等社,丁口約一千七百餘。”如 今,長泰縣境內薛氏人口已達數千人。 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山重村的薛氏開 基始祖薛使(642-?),諡稱武惠,河南光州固始 縣人,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經史,正氣凜然。成年 時,一表人才,威武英俊,喜閱兵書,足智多謀。 於 669 年跟隨陳政將軍南下入閩平“蠻獠嘯亂”, 任陳政開漳府兵將領,後升為行軍總管使,娶陳政 將軍之女為妻。儀鳳二年(677年),其岳父陳政病 逝,薛使又隨妻舅陳元光平息廣東陳謙聯結的洞 蠻流寇,並攻陷潮陽及打敗蠻獠多個首領,殲滅其 殘部,大獲全勝,俘敵萬餘人,立下赫赫功勳。 永淳二年(683 年),陳元光上奏《請建州縣 表》於朝廷,請求在泉潮間增加設定一州。垂拱二 年(686 年),獲朝廷批准,奉旨建立漳州,州以下 縣設治。薛使仕至縣丞而定居長泰山重。任職期 間,秉公行事,勤政廉潔,為民排憂解難,深受百 姓擁戴。 薛使卒後,墓葬於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山重村 洪巖社,明萬曆四十年孟春(1612 年 1 月),其裔 孫重修。薛使為漳州薛氏開基始祖,其後裔現分 衍於閩南及臺灣、廣東、雲南等地。 薛氏家廟,位於山重村,明代始建,清代重 修,正堂供奉開基始祖薛使的神牌位。正堂的兩 對木柱上分別陰刻楹聯:“光州衍派人文與日月 爭光,固始分支俎豆並崗稜永固”,“河東世澤猶 存說禮敦詩原無忘先人遺訓,五雋家聲永遠亢宗 振祖惟在我後嗣子孫”,兩側山牆上遺留有“忠、 孝、廉、節”四個大墨字,表明薛氏源遠流長,勸誡子孫應傳承家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敦親睦 族,愛國愛鄉。薛氏家廟現已公佈為縣級文物保 護單位,並列入福建省《涉臺文物名錄》。

二、南唐長泰開縣元勳—楊海 據民國版《長泰縣誌》記載:“下楊(後庵、阪 前)始祖海,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遷來。”楊海 系朝廷賜封的武勝場(長泰縣前身)大使,亦為下 楊開基始祖。楊海為政期間,率領百姓開荒造林, 興修水利,設定圩集,減免賦役,發展生產,為武 勝場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好事。隨著武勝場人口 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至南唐保大十三年(955 年),“場”升為“縣”,取名長泰,屬泉州府管轄。隨 後,邑原任武勝場大使楊海等,從實際縣情出發, 以長泰距離泉州三百餘里,期會、徵輸不便,途遙 為苦,請求舍遠就近改隸漳州,泉州太守林金吾奏 準南唐朝廷,於是長泰縣始隸於漳州,舍遠就近, 長泰百姓叫好稱便。因長泰縣城距漳州州治龍溪 縣桂林村(今漳州城區)僅有三十多裡,水路、陸路 交通便捷,政令暢通,百廢俱興,長泰縣呈現出一 派安定祥和,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楊海為開縣元勳,忠於職守,關心百姓疾苦, 為長泰的成立、人民的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深 受百姓愛戴,故歷代百姓皆尊稱其為“武勝公”。 長泰楊氏宗祠,俗稱楊海紀念堂,位於長泰 縣武安鎮城關村後庵,始建於唐代,原為楊海居 住的一所簡陋平房。明代時,楊海的後裔楊復一 在原址擴建為楊氏宗祠。宗祠的圍牆大門陰刻有 一副對聯:“武勝家聲遠,弘農世澤長”,橫批“清 白傳家”,反映了楊氏優秀的家史、家風,應世代 弘揚傳承。這不僅是傳遞正能量,也是對族人和 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長泰楊氏宗祠於 2005年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楊海的後裔枝繁葉茂,分佈於閩南、廣 東、臺灣等地,有的已成為當地的望族。 三、宋代名宦長泰縣令—洪仁璲 洪仁璲(963-1031),原籍蘇州吳縣,勤學苦 讀,學有所就。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 年)進士及 第,入京城(今河南開封)任職,授從政郎,左衛錄 事參軍。乾興元年(1022 年),以大理寺評事調任 長泰縣令,家眷隨之入泰居住。他在任縣令期間, 勵精圖治,明鏡高懸,均平賦役,以蘇民困,注重 教育,深受尊崇。天聖三年(1025 年),因政績顯 著,深受朝廷賞識,擢升其為潮州通判。長泰百姓 聞之上表請願挽留,希望仁璲繼續為長泰謀更多 民生福祉,獲得朝廷批准,乃以通判之職級留任 長泰知縣。他操勞過度,不久因病卒於任中。因時 常體恤窮民,訪貧問苦,兩袖清風,宦囊空空如 也,家貧無積蓄,竟無法歸葬吳縣故里。漳州知州 章迪聞悉此事,深受感動,立即召集耆紳籌辦善 後之事,下諭龍溪、長泰協助,兩縣百姓感其功 德,每人解囊捐一文錢資助,才將其安葬於長泰 縣內坑山。出殯之日,長泰士民,攜老扶幼,痛哭 流涕,揮淚遠送。事聞於朝廷,眾官吏都感慨洪仁 璲的清風惠政。 洪仁璲去世後,他的妻子沈氏、子洪憲,遂定 居於長泰史山社,其後裔又分衍於龍海、漳浦、薌 城幾十個村落及廣東、臺灣、印尼等地。洪仁璲被 尊為漳州一帶的洪氏開基始祖。民諺曰:一洪無 二洪,姓洪便是史山人。一邑之主成為一族之祖, 世代傳為美談。 洪氏家廟,也稱仁璲堂,位於經濟開發區積 山村史山社,元代時,洪氏後裔為紀念開基始祖 仁璲的勤政為民、克己奉公而建立。仁璲一生為 長泰百姓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人民的父母官, 百姓的貼心人。1994 年,閩臺的洪氏宗親共同捐 資修復了家廟,這座具有一定歷史意義和紀念教 育意義的古建築,已成為一條聯結海峽兩岸洪氏 子孫的重要紐帶。1999 年 4 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 護單位。 長泰不平凡的開基始祖還有很多,如:沈世 紀、葉棻等,不勝列舉,他們為民實幹擔當、勤勉 敬業奉獻的高尚情操,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 財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一股催人奮進的 動力,鼓舞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屢創佳績。

版權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聊城”及各縣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