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二戰結束後,美國又分別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都讓美國懊悔不已,並沒有給美國帶來繁榮,反而差點拖垮自己的霸權地位。
越戰後的孤兒
越戰結束後,被越南人叫做"貝度"(意思是"生命之塵")的孤兒大量被遺留在越南。根據後來的統計資料,越南戰爭導致當時的越南出現了100多萬的孤兒,其中屬於“貝度”的美亞混血孤兒多達5萬多。
這場戰爭也是美國十九世紀耗時最長的一場戰爭,並且消耗超過1500億美元(當時價值),付出了近六萬士兵的生命。同時因長時間的戰爭消耗,導致美國財政斥資,國內民眾反戰示威不斷。
基辛格曾評價它:它是美國的一場悲劇,一開始美國就不應該闖進去。
美軍在越南戰場打了快二十年,炎熱潮溼的環境,毫無希望的戰爭,使得大多士兵們感到疲憊,厭倦。並且這是一場侵略戰爭,美國國內反戰情緒嚴重,這場戰爭是邪惡之戰,沒有任何榮譽感,許多士兵變得頹廢,壓抑。
在越南戰場,美國大兵們除了打仗,最愛的就是泡妞,“四處留情”!因此越戰結束後,留下了很多美亞混血兒。
後來美國撤軍後,很多混血兒被留在了越南,這些兒童及她們的母親害怕政府會拿她們對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所作所為秋後算賬,因此生活很困難,後多成為難民逃往異國他鄉。
這麼一來成了那些當你”留情“的美國大兵最痛的牽掛,因此給當時的美國政府造成了巨大壓力,最終在1987年,美國國會透過一份關於戰爭中孩子的法律,《亞美兒童回家法》,它的透過,使10萬越南人瞬間獲得移民美國的資格。
當時也正是這一部法令在越南掀起了一股尋親的浪潮,超過兩萬名幸運兒重回父親身邊。
美國製定了"送養計劃",透過飛機將越南孤兒空運到美國,即"嬰兒空執行動",這次行動除了美國,法國、澳洲及加拿大也參與其中。
令人痛惜的是,在這次行動中,第一趟空運嬰兒的航班失事,有155人遇難。最終有三萬名嬰兒被世界各地的家長所收養。
後來這些被收養的孤兒表示,種族歧視讓他們感到痛苦。主流的越裔美國人瞧不起他們,認為他們的母親是妓女。
他們中的很多人接受教育程度較低,識字少,就業也大多是最基礎的工作;甚至有些人還染上了毒品,成為黑幫成員,最終只能在監獄裡度過;很多孤兒雖然被美國家庭收養,卻從未變成美國公民,導致他們的身份很尷尬。
戰爭不管哪方最終取得勝利,都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有些甚至需要幾代人才能消除戰爭帶來的傷害。就如越南戰爭一樣,美軍留給越南的悲痛遠不止於此,比如臭名昭著的“枯葉劑”,這種化學武器,不僅毀壞了大量的叢林植被,更讓許多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受到汙染,其誕生畸形兒的機率大大增加。
據統計,在美軍枯葉劑的影響下,越南後來一共出現了15萬名畸形兒!
慶幸的是很多美亞混血兒在美國倖存了下來,在他們的努力下,不斷的向美國國會爭取,給所有美亞混血兒國籍,最終他們在沒有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群體,生活也慢慢的在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