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陵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神祕的一座皇帝陵墓,傳聞上古神器“禹王九鼎”就是陪葬品之一。但在專家眼中,這些奇珍異寶都算不得什麼,更珍貴的反而是一些在常人眼中並不值錢的竹簡或木櫝。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位期間發生了“焚書坑儒”事件,秦朝以前的很多典籍都被燒光,或許只能在秦始皇陵中才能找到了。如果這些先秦典籍能被找到,那意義可就大了,很可能改變我們現在所知的歷史。

直到現在,該不該驚動這位在地下沉睡千年的帝王,專家們一直爭論不休。雖然自秦始皇陵的位置被發現以來,各種發掘提案不斷,但遲遲都沒有開工的跡象。秦始皇陵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被開啟?一起來看看秦始皇陵不敢挖的“四大理由”。

1、技術不成熟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在一個偶然中被發現,世人第一次看到了秦朝軍士的風姿。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不同的是,剛出土的兵馬俑都身披紫色鎧甲,一個個神采奕奕,就像活著的真人。但是在幾分鐘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兵馬俑身上顏色的因為遇到外界空氣迅速消失,兵馬俑表面的材料也有不同程度的脫落,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

據考古專家介紹,隨著考古發掘的進行,文物上的顏色常常因為與空氣的接觸而消失,牆上的彩繪也會因此捲了起來,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以現在的科學技術,我們還做不到在考古進行時瞬間隔絕空氣,實現恆溫恆溼隔氧。即使只有短短几分鐘的誤差,都會給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無法挽回的損失。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裡不但有珍貴的文物、精美的壁畫,更有秦始皇生前喜歡閱讀的各類書籍。一旦現在開啟秦始皇陵,這些先秦典籍很可能頃刻間蕩然無存,我們就更難知道上古時期到底發生過什麼了。

2、危險係數高

《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中有防盜的“機弩矢”,並能做到“有近者輒射之”。不僅如此,秦始皇陵內還可能存在由水銀構成的百川江河大海,秦始皇的黃金靈柩就漂浮其中,巡視著自己統治的領地。

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永動機違反了熱力學概念,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秦始皇陵中的水銀江河卻在保證入葬屍體和隨葬品長期不腐的同時,做到了黃金靈柩不停地在其中移動。這種近乎“永動”的現象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想要解開這個謎題並不容易,因為水銀有毒!

我們都知道,只要吸入0.3克水銀就讓人有生命危險。在1981年研究人員對秦始皇陵大規模的汞含量測試中,發現在秦始皇陵封土上方1.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都存在一個強汞異常區,這也證明了司馬遷在史書中記載的內容屬實。

要知道,秦始皇陵埋藏在很深的地下,地面上這麼大一片區域都能測到汞異常,皇陵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之濃可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3、規模太大

在世界十大考古發現評選中,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中國唯一一個入圍的。但是兵馬俑也只不過是秦始皇陵邊上一個小小的陪葬坑,可想整個秦始皇陵的規模有多大了。

史書記載,秦始皇自即位開始就為自己建造陵墓。統一天下後,他從各地徵召了七十多萬人開鑿驪山。據初步統計,秦始皇陵僅地宮面積就有近3萬平方米,這還不包括周圍龐大的陪葬坑。兵馬俑到現在挖了40年都還沒有完全發掘完,更不要說如此大規模的秦始皇陵了。

考古是一個技術活,而且花費相當巨大。面對跨越了好幾座大山的秦始皇陵,考古專家可能想想就覺得可怕,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了吧。

已經退休的首任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袁仲一也說:“秦始皇陵的考古任務十分艱鉅,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雖然它就在那裡,但可能在幾百年之後,我們才能知道里面究竟有什麼了。”

4、地宮太深

《史記》中說,秦始皇在修建皇陵的時候挖穿了三層泉水;《舊漢書》中也說,秦始皇陵“深極不可入”,連火都點不著了。根據國內一些專家的推測,秦始皇陵地宮的深度在距地表80米左右的位置。但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卻說,秦始皇陵地宮的深度可能在500到1500米之間,這個說法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

​如果秦始皇陵的深度超過1000米,就超過了它與北邊渭河之間的落差,隨時都有被河水沖垮的危險。也正是這個原因,秦始皇陵在2004年差點就被移出世界文化遺產,列為瀕危世界遺產了。

不管秦始皇陵到底有多深,到現在為止它還安然地沉眠於地下,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但是這樣一個開挖之前就被說得岌岌可危的陵墓,在沒有十足信心的情況下,又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挖它呢?

看完上面的四個理由,您是不是也覺得秦始皇陵發掘難度太大?可能我們是等不到它重見天日的那一天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毛主席如果不參加長征留在蘇區,結果就難以預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