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許多朋友為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津津樂道,也將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和運籌帷幄的指揮官說得神乎其神。其實,戰爭從來就不是光靠人多就能取勝的遊戲,它有嚴密的規則,除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因素外,兵員素質上的優劣遠大於人數上的多寡。

比如說在戰國初期,吳起創立的魏武卒,選材嚴格,裝備精良,獎懲分明,訓練刻苦,所以能以區區五萬之眾打遍天下無敵手,在戰車當道時代令各國膽寒。又比如說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之所以能以區區八萬人戰勝不可一世的前秦八十萬眾,因為這八萬人是天下聞名的北府軍。

在隋末唐初的天下爭雄中,也有如此生動的戰例。當時,李世民帶領五萬人攻打王世充,已經包圍了洛陽。然而,竇建德得到王世充的求援後,以十萬人來救援。此時的竇建德,剛剛打敗孟海公,士氣高昂,以為完全能解洛陽之圍。

李世民面臨選擇,是放棄攻城,全身而退,還是調轉軍隊,先打竇建德的夏軍?前者意味著討伐的失敗,後者則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結果,李世民做出了優秀將領最正確的選擇,他讓大部分軍隊繼續圍困洛陽,不放出王世充,再以三千五百騎兵和少量步兵搶佔虎牢關,靜候夏軍的到來。

這就是圍點打援的戰略,只不過因為主力在圍城,李世民親率的騎兵人數太少,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巨大的反差。然而,李世民以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唐軍精良的裝備,上演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一幕。

在虎牢關的決戰中,李世民的三千五百騎兵和步兵顯得十分可憐,竇建德的大軍連綿20餘里,人山人海,聲勢浩大。然而,雙方的軍隊素質差距,馬上就顯露無餘。

首先是試探,竇建德派出300騎兵前來挑釁,李世民則讓200步兵出來對抗。我們玩戰爭遊戲都知道,古代戰場中,騎兵能將步兵剋制得死死的,戰馬呼嘯而來的氣勢,讓步兵會產生本能的恐懼。但在這一戰中,唐朝步兵身披重灌鎧甲,手持長矛利器,隊形固若金湯,竇建德的騎兵根本無法突破,成為了笑柄。

接下來的戰爭,幾乎沒有什麼懸念。10萬夏軍如同羔羊一般,被唐朝將士們盡情屠殺。年僅18歲的淮陽王、右千牛衛大將軍李道玄表現得尤為出色。他的偶像就是李世民,喜歡模仿李世民親臨前線,深入敵眾的樣子,《資治通鑑》在第一百八十九卷記錄了他的英姿:

竇抗引兵擊之,戰小不利。世民帥騎赴之,所向皆靡。淮陽王道玄挺身陷陳,直出其後,復突陳而歸,再出再入,飛矢集其身如蝟毛,勇氣不衰,射人,皆應弦而倒。

起初,竇抗進軍並不順利,李世民率領玄甲軍殺入,瞬間改變了局勢。李道玄幾進幾齣,全身被射成了刺蝟,依然銳不可當,射人射馬,殺敵無數。毫無疑問,李道玄成為了戰場上僅次於李世民的明星,虎牢關成為了他盡情馳騁的舞臺,夏軍成為了他豪取功名的墊腳石。

戰爭之後,李道玄接受了檢查,脫掉插滿密密麻麻箭矢的鎧甲後,他並沒有受什麼傷,幾乎安然無恙。他並不是開了外掛,而是唐軍精銳裝備的縮影。

要知道,李唐出自關隴貴族,世代都是朝廷高官,他們熟悉沙場作戰,士兵們的裝備都十分精良。得到長安之後,再次發放的武器裝備,都是當時冷兵器時代最頂尖的。這些職業軍人一旦啟動,就是戰場上的殺人機器。

相反,竇建德的部隊,雖然名為夏國軍,卻沒有擺脫農民軍的本質。他們沒有精良的武器,更沒有厚厚的鎧甲,靠的是蠻力和人多。所以,以這些烏合之眾,又怎麼能打得過唐朝的悍將。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絕對不是武器,但裝備上的差距,也是主導戰爭走向的重要因素。冷兵器時代如此,在清朝時,清政府被手持熱兵器的西方殖民者教育,更是生動的一課。

唐朝是一個迷人的國度,很多人都想更瞭解大唐風采。《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這三百年間關於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為基礎,野史論文為補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務為主線,採用小說、單口相聲的敘述形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布衣士女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並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平臺現在有活動,1-4冊全套的價格我覺得也合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購買: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941年,趙玉昆帶領日軍害死狼牙山五壯士,後來為脫罪竟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