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劍霜月
大明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正式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序幕。後人回顧這段歷史時,往往首先想到“不殺叔”的仁慈建文帝,貿然輕進的無知李景隆,以及朝堂上骨頭雖硬,卻對軍事一無所知的文官集團。在朱允炆君臣上下一心的“努力”之下,原本劣勢的燕軍竟一路斬將拔旗,直逼南京城下。建文帝不知所往,方孝孺被滅十族,熊熊烈火焚燒著血淋淋的人頭,彷彿對永樂新朝的獻禮。但事實上,建文君臣並非都像李景隆那般膿包無用,我們今天要講述的鐵鉉,就曾一度在戰場上令朱棣險些喪命。那麼這樣一個能人,最終走向了何種結局呢?永樂帝是報其仇,還是愛其才呢?
#01.
乍聽得勇戰燕軍的事蹟,又觀其名諱,您大概會覺得鐵鉉是個“豹頭環眼”的大鬍子猛將。但恰恰相反,色目人出身的老鐵自幼就讀太學,通曉經史,而且是班裡的優等生,簡直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如果說與其他書生有何不同,那就是他性格剛決果毅,從不瞻前顧後,仁懦猶豫。
這麼一個頗有武家氣質的良才自然深得朱元璋器重,他曾予鐵鉉“鼎石”二字,並令其任都督府斷事之職。所謂都督府斷事,全名中軍都督府斷事官,負責軍中刑獄。年輕的鐵鉉到任後,嘁哩喀喳解決了一堆懸而未決的歷史疑案,名聲大噪。建文帝繼位後,老鐵得以升遷任山東參政,成了一方大員。而他生命中的千古絕唱,也將在歷史悠久的齊魯大地上響徹雲霄。
朱棣決意造反後,先是用計控制了北平;隨後又在中秋夜奇襲官軍,於滹沱河大敗老將耿炳文。耿炳文戰敗的訊息傳到南京,慌了神的朱允炆昏招迭出,換上紈絝子弟李景隆為帥,結果鄭村壩和白溝河兩戰,李大帥的“百萬雄師”一敗再敗。燕軍高歌猛進,已經從河北侵入山東,沿途城池望風披靡。是戰是降,駐守濟南的鐵鉉該如何抉擇呢?
原本作為山東參政的鐵鉉,負責給李景隆的大軍押送糧草。可如今李大帥已經喪師潰逃回了南京,守衛濟南、獨抗燕軍的重任便瞬間落到了他這個文官的身上。如果請降,鐵鉉即便不是高官厚爵,起碼也能維持目前的俸祿。可他卻毫不猶豫地擺出了一副“道理我都懂,但投降絕無可能”的架勢,迅速收攏李景隆敗軍中的零散逃兵,堅守濟南。燕軍數次衝鋒,濟南城巋然不動。建文帝聞訊大喜,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司,並命盛庸為大將軍,陳暉為副,領兵馳援山東。援兵既至,濟南守軍士氣大振。燕軍十幾萬猛攻濟南三月有餘,依舊毫無進展。
#02.
朱棣沒想到自己一路披荊斬棘,大敗官軍主力,卻在此處碰了釘子。但他自幼隨父皇征戰,經驗豐富,在考察了周遭山川地貌後,便決定掘開河堤,水灌濟南城!城中守軍百姓聽聞家園即將被洪水沖毀,人心惶惶。可鐵鉉卻鎮定自若,秘密吩咐手下如此如此,自可破敵。
拿下濟南城,就可以隔斷南北,逐步蠶食中原。燕軍連戰數月,十分疲憊,想來濟南守軍也到達了極限。大喜過望的朱棣不疑有它,立刻下令燕軍後撤,自己只帶貼身護衛入城。受降這日,濟南城門大開,守城士卒都在城上向下注視。朱棣剛過城門,城上士兵大呼“千歲到”,只聽得“轟”的一聲,預先安置在門拱上的大鐵板砸了下來。幸虧朱棣命大,鐵板落早了零點幾秒鐘,將朱棣的馬頭砸得粉碎。護衛忙將跌落在地的朱棣攙扶起來,換上新馬,調轉方向開溜。城上守軍急急拉起吊橋,不想吊橋年久失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動了幾釐米。朱棣躍馬過橋,揚長而去,終於撿了條命回來。
#03.
堂堂大明燕王,竟差點被鐵板砸死,朱棣史無前例地憤怒了,他下令對濟南城發起猛攻。為了加快落城速度,燕軍抬出數門大炮,準備轟擊城牆。危急之下,鐵鉉親書高皇帝(即朱元璋)鐵牌,懸於四周垛口。鐵牌在此,有如洪武帝親臨,兒子總不能打老子,朱棣只得撤去大炮,濟南城得以保全。接下來,鐵鉉又派小股軍士晝夜不斷襲擾,令燕軍越發煩悶不堪。軍師道衍和尚於是勸諫:“師老兵疲,不如暫回北平,整軍再戰。”朱棣雖心有不甘,也只得聽從道衍的建議撤軍。燕軍一走,鐵鉉立即整軍與盛庸合兵一處,收復了德州等失地。建文帝聞報後,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而免於兵禍的濟南百姓更是將其尊為“城神”。
可惜的是,鐵鉉縱然守城如神,卻逆轉不了建文政權走向敗亡的命運。
轉眼到了建文四年,燕軍再度揮師南下。考慮到濟南有棘手的鐵鉉防衛,燕軍索性繞道直取魯西南,攻下了東阿、汶上等地後,入徐州,突破淮河防線。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燕軍順勢攻佔京師,朱棣奪取了帝位。明知敗局已定,鐵鉉仍舊困守孤城,最終寡不敵眾,濟南落城。鐵鉉仍欲突圍,別圖他計,卻在淮南中了燕軍埋伏遭擒,被解往南京。
大殿之上,鐵鉉在朱棣面前叫罵不絕,立而不跪。氣急敗壞的朱棣命人殘忍地割掉鐵鉉耳鼻,在熱鍋中燒熟,硬塞進鐵鉉口中,問道:“此肉甘甜否?”
鐵鉉則厲聲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面色鐵青的朱棣下令:“將此人寸磔!”
於是,時年僅三十七歲的鐵鉉遭萬剮凌遲之刑而死,其父母被髮配到海南安置,長子被送至北疆充軍,次子做了官奴,不久亦被虐待而死。三十五歲的妻子楊氏和四歲的女兒則淪為樂戶,發配到官營妓院供人玩樂——大抵當時建文朝臣的家眷都是如此下場。
傳說鐵鉉被凌遲處死後,朱棣還不解氣,令人架起熱鍋,油炸鐵鉉的骨架。他恨恨地唾罵道:“你活著時不肯向我朝拜,炸成骨灰你終究要拜我!”不想此時油鍋裡一聲爆響,濺出的熱油燙得鍋邊的太監嗷嗷直叫,鐵鉉的骨架卻仍是背朝朱棣,始終沒有轉身。
為何鐵鉉寧被寸磔也不願投降燕王?為何方孝孺寧被滅十族也拒寫即位詔書?同樣是效忠朱元璋子孫,為何在這些建文臣子心中卻有天壤之別?究其原因,首先是在深受儒學薰陶的讀書人心中,朱允炆是洪武老爺子的皇太孫,也是他欽定的皇位繼承人,因此唯有他才是皇室正統,向正統帝王舉刀,哪怕您是皇室成員,也一樣是亂臣賊子;其次,則是建文帝對這些大臣廣佈恩澤,大力提攜,他們感念建文帝知遇之恩,是以直到最後關頭依然忠心耿耿。
乾隆五十七年,山東鹽運使阿林保在濟南大明湖北岸修建鐵公祠,祭祀建文忠臣鐵鉉。今天的滹沱河北岸大東關也修有雙忠祠,紀念鐵鉉和唐安史之亂時為國盡忠的張巡。幾百個春秋過去,無論建文皇朝還是永樂帝業,早已灰飛煙滅;但諸如鐵鉉、方孝孺等人究竟是迂腐固執,還是殺身成仁,卻至今爭論不休。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琴劍霜月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