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1年初夏,麥子漸黃待熟。晉國第二十六代君王晉景公卻重病纏身,桑田巫直言他"藥不至焉,不可為也",估計連新麥飯都吃不上了。
晉景公不信這個邪,堅強地活著,終於盼來了新麥飯上桌,他正盤算用這頓飯來粉碎謠言,取了桑田巫的項上人頭。殊不知,剛要端起碗筷的晉景公卻突然來神了,腹脹肚子疼。人有三急,管不了這多,且讓桑田巫多活幾分鐘吧,晉景公急慌慌奔去解決問題。
《左傳·成公十年》: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不知是天意,還是桑田巫確是真神,晉景公這一去竟然不回,喪命於茅廁之中了。一國之君,死於臭坑,這真的是生的偉大、死得奇葩!那麼,這是怎樣的一個"兇手"?會如此"兇險"呢?
晉景公所在的時間乃是周朝之東周春秋時代,那個時代的廁所是個什麼樣子呢?簡筆畫跟您描繪一下吧。
四周茅草圍擋,居中一個深坑(井),兩塊木板置於其上,豎跨"死海"(因為汙穢物漂浮其上,所以是死海)。晉景公正是在這"高危"的"橋"上作業時丟了性命的。
讓我們當一回福爾摩斯,偵探一下晉景公的死因。其一,可能是他急忙之中,動作大了點,踩塌了"橋樑";其二,肚子疼,作業時間長,蹲麻了,失足其中;第三個嘛,會不會是桑田巫下了降頭,嘿嘿!
晉景公沒有白死,他為我們揭示了夏商周時代古代廁所之現狀,是廁所進化史的見證人,至少他能證明在這個時代昔日隨地大小便早已成為歷史,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
遠古時代沒有廁所這個設施,生存條件艱苦,人們隨地解決及時之需。不過,他們風險防範意識還是很高的,儘量遠離住所,切不可讓別人從糞便中找到蛛絲馬跡,以至於暴露行蹤,惹來殺身之禍。其實,這種本領也是人們利用排洩物來識別動物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公元前5000年前,開始有了簡易廁所,也是晉景公前一個時代的產物。那廁所就好比我們現在的小孩子玩家家,挖個坑,坑滿了,就以土掩之,然後換個作業場地,再挖坑、填土。這也算是一個重大進步吧,至少不會出門踩屎,還具有一定的環保意識。
到了晉景公之後的秦漢時代,人們的思想進一步解放,並且形成了"人拉豬吃,豬長人食"的迴圈經濟。此時的廁所建在豬圈之上,人在上面作業,豬在下面享受飛來之食。此情此景,想想就會狂嘔不止,可在當時算是先進產物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廁所也在不斷更新迭代。漢朝,廁所開始"私域化",慢慢搬進了自家院內。坑變成了陶缸,作業方式也有所變化,男女蹲缸沿。各位,這個難度係數是不是有點高,一要坐穩當,二要小心肥水溼腚。
我們現在廁所在家中、臥室,晚上之急隨時解決,那麼在古代寒冷冬夜,難不成還得穿堂越室跑到院子裡去?莫急,"虎子"來了!
"虎子"就是一種夜間使用的應急便器,它在漢代之前差不多就"出生"了。這種陶器燒製成老虎的形狀,因此人們親切地叫它"虎子"。"虎子"有男女之別,女性使用的嘴巴大一些。
不過,"虎子"這名字只用到了隋朝,到了唐朝它無奈降格更名為"馬子"。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爺爺叫李虎,而且他這位爺爺乃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相當了得。一個"夜壺"竟然跟我那霸氣爺爺同名,必須跟老子改!
就這樣,夜壺從"虎"降格為"馬",成了"馬子"。名字小氣了一些,容器卻逐漸變大,慢慢也就有了後來的"馬桶"。哈哈!沒想到吧?大唐開國皇帝竟然也是中國古代廁所革命的推動者。
當然古代也有很多極盡奢華之人,就連廁所也毫不例外,那奢侈程度絲毫不亞於皇帝,讓您上了他家一趟廁所再也不敢去第二次,甚至有種開始懷疑人生的感覺。
《晉書·王敦傳》雲:"石崇以奢繫於物,廁上常有十餘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
客官,你看看,不僅僅廁所用奢侈品裝飾,還有十幾個香氣撲鼻的美女站在一旁伺候。這還不算,解決好了,一番洗漱,人家還為您準備了新衣服,換個人才能出來。如此奢華,也只有西晉這位文學家、大臣兼富豪的石崇想得出來,幹得出來。是不是比如今的桑拿浴毫不遜色?
到了唐宋時代,廁所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盛唐時的廁所"高大上",搭梯子在二樓之上那才是您作業的地方,望著藍天白雲,環顧腳下的房舍,那種感覺估計真的是一種釋放。這種模式還有個好處,不用擔心有人誤闖,可以專心致志的"施工"。
宋朝是個開放的時代,四處出遊逛街的人也就多了,必須得解決好內急這個重大民生工程,公廁也就在宋朝得以完善。那時的公廁不僅僅有專人管理、定時清理、定點處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及機構設定,而且裡邊還具備一定的設施配置。
史載,宋朝官員公廁所備有水盆、手巾、淨紙、澡豆等。而金山寺的宋朝豪華公廁,更令人歎為觀止。且不說那"面闊九間,進深四間"至少六百平方米的大場面,裡邊的高階配置就亮瞎你的眼。
廁所正中間懸空掛著一根幾十米長的竹竿,那是掛衣帽使用的;裡邊還有帶鐵篦子的木炭爐,別搞錯了,不是賣燒烤的,這是用來烘烤毛巾、衣服等。您說說,這個廁所能評個五星級嗎?嘿嘿!
公廁和居民家中的馬桶、便器結合,雖然具體細節有所變化,但這種管理模式一直延續到了明清、民國時期。不過有些差別的是,宋朝的廁所都是社會公益設施,不收費的。而到了清朝不僅少了,而且出現了收費公廁。
公廁少的原因是,紫禁城內不需要公廁,皇帝后妃都有"官房",作業完畢立即有人運出皇宮,所以他們"看不見"百姓需求;至於收費嘛,看來,大清後期確實窮呀,嘿嘿!
《文飯小品》中記載:"愁京邸街巷作溷(廁所),每昧爽而攬衣。不難隨地宴享,報苦無處起居。"
這就是收費帶來的後果,就如同《燕京雜記》中記載那般,入者交錢,故當道便溺、當街倒便器者眾,再加上牛馬等畜類糞便,有重汙疊穢,臭不堪聞。
然而,即便是這樣,我們依然不能小看這坨屎,箇中有門道。在唐宋,人們就發現了它的肥能,並廣泛應用於農業。所以無論是宋朝還是明清民時期,公廁制度形成後,誕生了"糞管"這個職業,更催生了靠屎發財的糞行業,甚至出現了不可一世的"糞霸"。
羅會應該算得上中國一個將掏糞事業公司化經營的人,他的故事記載在唐代張鷟的《朝野僉載》中。這位糞把頭獲取了長安城裡幾條街道的大糞專營權,成為響徹長安的民營企業家。他不但建了相當豪華的"別墅",還有十幾房老婆,牛馬、奴婢多得不得了。
《朝野僉載》景陽問曰:"主人即如此快活,何為不罷惡事。"會曰:"吾中間停廢一二年,奴婢死亡,牛馬散失。復業已來,家途稍遂。”
更令人好笑的是,羅會中間也不想幹這不太好聽的營生,所以就暫停了兩年,過上等人的日子。殊不知,沒有這門生意,羅會家中奴婢僕夫死去,牛馬逃散丟失,眼瞅著家業就要敗落,無奈重操舊業。
到了宋朝時期,掏糞已經完全職業化,糞道管理制度也已經形成。糞不能隨便掏、亂掏。"糞主"倒糞要付錢給掏糞工,農民要糞得付錢,掏糞工兩頭吃香。如果能夠壟斷幾條大街上的獨家經營權,好比現在家裡有礦。
錯了!礦有挖完的一天,糞便只要有人在,它就沒完。這個行業到了清末民初越來越成為香餑餑,大大小小的糞把頭湧現出來,甚至如當年上海灘一樣,為了爭地盤、搶經營權而大打出手,他們也就慢慢地由民營企業家轉變為黑社會形式的幫派組織,變成了糞霸。
1951年12月,解放後的北京,一名罪大惡極的壞人被公開處決,他不是特務漢奸,也不是日寇軍閥,而是一個縱橫京城糞行業多年的糞霸。他的死,在當年轟動全城,為啥這麼厲害呢?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大咖"。
民國時期北京城出了一個有名的糞霸,他的地位絲毫不亞於某個時期的"京城四少"。這個人叫於德順,出生就流氓成性,家裡的祖業就是"掏糞"。
於德順不滿足祖上那一二個街道糞道產業,便糾集來一群流氓,透過黑手段搏來了北京城36條街的糞道。咱們想想,當時北京城也才百把條街,這36條街的含金量有多高!
這還不算,他這邊往大糞裡摻沙子,那邊對農民強倒強賣,很快就積累了億萬家產。短短數年之間,於德順便購置了上百間房子,外帶1500多畝地。而且靠錢財鋪道,這個地痞流氓搖身一變成了掏糞協會會長。他更加變本加厲地欺壓掏糞工、種地農民,成了一名罪大惡極的糞霸。
現在不是很多人熱衷於著書立傳嗎?您說說,這個於德順是不是比他們更有資格講講自己的"糞鬥"史,出一本《我的糞鬥史》?我想,他的這本書如果問世,一定非常搶手,不知道您有沒有一睹為快的慾望?嘿嘿!
這樣的糞霸不止一人,就連上海灘青幫大亨黃金榮的老婆林桂生都看中這個產業,而且她賺的是洋糞。人稱"阿桂姐"的林桂生是黃金榮的髮妻,她就是民國年間上海法租界的糞霸。
她名下的"馬鴻記"有糞車400輛,幾十條糞道,自己當個甩手掌櫃,每天喝喝小酒、耍耍牌,月入過萬(大洋)。當年,為了守住這生意,"馬鴻記"和虹口閘北的糞霸王榮康還有過相互對峙的場景發生。
新中國成立,"糞道制度"終於也和那個舊世界一起走上了斷頭臺,於德順等也終結了自己"糞鬥"的人生,掏糞業才迎來了現代化的系統改造和建設時代,廁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
1、您覺得廁所裡的晉景公到底是怎樣一個死法?
2、吃廁所排洩物長大的豬肉您敢吃嗎?
3、如果於德順真的寫出《我的糞鬥史》,您願意一睹為快嗎?
4、您知道或者您還想知道哪些中國古代廁所的故事或關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