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是沒有地位的,還有的就是根本沒有出現過更改國籍的說法。如果說去別的國家生活,你只需要經城門時給通行證,去到官府遞交通牒。
“編戶齊民”的做法是從秦國開始,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居民開始有“戶口”。而秦始皇以前是可以隨意流動的,只不過,古人都是靠家族宗族而活的,一個沒家族依靠的人去其他國,如果沒什麼本事,就會淪為奴隸。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
《戰國策》裡提過,有個人到周國,入關的時候周國的官吏卡住,問是本國人(主人)還是外國人(客人)。
那個人說他是本國人。後來查了一下,發現本國沒這個人。後來那個人說普天之下都是周朝的臣民,我當然是周朝的本國人,給對付過去了。
所以有人說戰國時期至少當時還是有比較明細的戶籍的,至於換國居住有什麼手續,就無證可考了。
相比於古代,現代人民想要更改國籍手續更加繁瑣,需要(一)本地申請 1、申報國籍變更說明書; 2、國籍變更申報書 ;(供18歲或以上人士使用) 3、國籍變更申報書 ;(供18歲或以上人士使用) (二)海外申請 1、申報國籍變更-海外申請手續說明書; 2、國籍變更申報書-海外用;(供18歲或以上人士使用) 3、國籍變更申報書-海外用;(供18歲或以上人士使用) 4、海外申報國籍變更辦理表格; 5、海外申報國籍變更付款表格;
不過相對應的安全保障也更加多一層。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