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代的馬,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三千年的漫長冷兵器時代,馬對於國家的重要性,無外乎“得馬者得天下”。”

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還有他的那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秦帝國,有人說,如果往深裡挖一下,這一支從東邊遷到我們大西北的嬴姓秦族,其實就是靠著擅長養馬的祖先而被周王室青眼有加後得到機會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最後強大到直接滅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而一統天下的。秦當時的馬主要為蒙古馬。據說,記載於《列子·周穆王》的那個周穆王西巡拜訪西王母的故事中,給周穆王駕車的就是秦始皇的祖先。

據史書記載,漢民族養馬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只是在戰國以前養馬主要是為了拉車,在因戰事頻頻而得名的戰國時代,自然可以想到,本來就不多的馬金貴得很,主要用於戰事,馬拉車,那太奢侈了,當然除了皇宗貴族。

等到了漢代,特別是16歲登基當上皇帝的漢武帝時代,為了徹底擊垮常年侵犯中原的匈奴,那位還是少年的漢武帝決心加強軍隊中騎兵的力量,也打造一支如匈奴那樣強大的騎兵隊伍,在知道了遙遠的大宛國有純種良馬(有人說其實就是汗血BMW)後,超級愛馬的漢武帝立即派出使者,想用同等大小的金馬購買大宛國的馬,自負的漢武帝沒有想到的是,大宛人不但不賣馬給漢朝,還把使者給殺了。太傷臉面了,年輕氣盛的漢武帝怎能忍下這口氣,一怒之下就向大宛國揮出了復仇之劍。公元前104年和公元前101年,漢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兩次發動對大宛國的戰爭,迫使大宛國採取議和的策略,給了漢王朝數十匹汗血BMW和幾千匹良種馬。

▲彩繪木軺車:漢代,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馬高88.2釐米,長78.8釐米;車高95.2釐米,長96.5釐米。由輿車、傘蓋、御奴和馬組成。輿車有雙轅,雙輪各有輻條16根。御奴跪坐,作雙手持韁狀,以黑、白兩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馬用紅、白、黑三色彩繪,頭部有銅當盧、獸面飾銜嚼一副,頸上套軛。據漢代制度,此車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車。

那個弼馬溫,大多數人的概念中,是《西遊記》裡的孫猴子,可不要以為這只是文學作品裡文學家虛構的東西,事實上,弼馬溫是東漢初年朝廷專門設定的主管馬匹的副職官吏,正職叫“牧師苑”。還有厲害的,到了唐代,又一個超級愛馬的皇帝李世民——死了也要有馬陪葬的“馬粉”,更是大舉建設馬政,在朝堂裡設養馬機構,派專人伺候戰馬。據說,當時伺候馬的人地位是相當高的。有個資料,說盛唐時期,全國有戰馬70萬匹。

為了得到良馬,居然就能發動戰爭,也能專門設定養馬的官職,馬在古時候的地位多重,還用多說嗎?

有人說,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縣城雷臺漢墓的銅奔馬,原型是汗血BMW。

不少人認可這種觀點,一個理由是銅奔馬的造型就顯得是汗血BMW應有的樣子:馬呈奔騰狀,頭微左偏,馬頭上飾雄勝,兩耳如削,雙目圓睜,鼻孔奮張,作昂首嘶鳴狀,頸粗鬃長,胸廣臀圓,足細蹄闊,長尾飄舉,末端接結紒,三足騰空,右後蹄踏一展翅飛翔、回首驚顧的飛鳥。

按專家的說法,銅奔馬是各部件分鑄合制而成,先是範鑄馬身,然後再與馬尾、馬腿還有馬蹄子下的那隻“燕”等部件分別鑄合。值得一提的是,銅奔馬的銅腿內夾有鐵芯,目的是增強支撐力和強度,要知道,這種鑄造工藝在古代是屬於先進工藝級別的——奔馬蹄踏飛鳥,表現出馬行迅疾,在鳥驚回首的剎那,已經超越了流星般飛行的鳥。全身著力點集中於超躡飛鳥的一足之上,鳥展開的雙翅,恰好起到了支撐平衡的作用,準確地把握了力學原理。傲嬌啊,我們智慧的古人!

那麼,銅奔馬到底是一匹啥馬?說法觀點不少,就是尚未定論。

暫且不管這些。現在只要提起銅奔馬,不要說甘肅人,差不多全國人都熟得不得了,中國旅遊標誌、古代青銅藝術品中的罕見傑作……也是,無論怎樣的溢美之詞,國寶銅奔馬都配得上。

▲車馬儀仗俑隊: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主車輿車通長36釐米,馬高40釐米,奴婢俑高19.5-24釐米。銅車馬出行儀仗,由38匹銅馬、1頭銅牛、1輛斧車、4輛軺車、3輛輦車、2輛小車,3輛大車、1輛牛車、17個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這是迄今發現數量最多的東漢車馬儀仗銅俑,氣勢巨集大,鑄造精湛,顯示出漢代群體銅雕的傑出成就。

銅奔馬出土的地方,叫雷臺,是因為供奉有雷祖神像。雷神就是老百姓口中那個主管打雷的雷公。古人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所以有一種盲目崇拜。現在都知道50年前發現銅奔馬的雷臺那裡其實是一個漢代古墓,還出土了銅車馬出行儀仗俑隊,墓主人姓張,生前是漢代的一位將軍。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叛徒顧順章被蔣介石槍決的理由竟然是“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