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秦河西之地被魏國佔據:公元前413-408年,魏將吳起等經過一系列戰爭,全部佔領河西諸地。

2.踐土之盟: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秦既是參戰國,也是戰勝國。然而一個半月後的踐土之盟,卻沒有請秦國參加。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結束流亡,回國即位。為扭轉多年被動挨打的局面,他發奮改革,使秦國呈現崛起之勢。

獻公回國頗費了一番周折。他本是秦靈公的兒子,但靈公去世後,靈公叔叔(秦簡公)奪了君位,獻公當時才9歲,只好逃到魏國避難。魏武侯收留了獻公,他的如意算盤是,將來送獻公回國即位,這樣就可以控制秦國了。

秦獻公劇照

後來秦出公2歲登基,母親小主夫人執政。小主夫人沒有政治根基,還任用外戚和宦官,臣下不服。就有人跟獻公聯絡,請他回國。魏武侯一看時機成熟,就派軍隊送獻公回國。臨走前,獻公信誓旦旦地說,只要武侯在位,秦國就絕不會與魏國為敵。

獻公一行本想在秦魏交界處進入秦國,但關隘守將不放行,他們只好繞到秦國西北邊界。小主夫人聽說獻公要回來,趕緊派軍隊阻止。然而,大家早就對小主夫人不滿了,派出去的軍隊不但沒阻止獻公,還跟他一起,殺回國都。小主夫人抵擋不住,和兒子出公一起被殺死。獻公如願登基。

踐土之盟時的國際形勢

這下全國都知道了,獻公眼明心亮,賞罰分明,所以拍馬屁沒用,幹好本職工作才是王道。

秦獻公的第二個舉措,更是迎來一片讚譽。原來,他在魏國時,常聽中原各國說秦是蠻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秦國用活人陪葬。比如,秦武公去世時,就有66個人陪葬,秦穆公去世時,竟有184人陪葬。秦國自己人也很反感這個制度,試問,誰願意去做陪葬品呢?

結果獻公一上臺,就把人殉制度廢除了。這不但讓秦國在摘掉了蠻夷的帽子,他仁德之君的人設也立住了,國內的支援也更加穩固。

接下來獻公要思考的,是如何讓秦國強大起來。他在魏國長大,眼見著魏國在李悝和吳起的帶領下,怎樣發展成軍事強國的。他也依樣畫葫蘆。

為了不讓貴族們干擾向東方學習的步伐,他把國都向東遷到櫟[lì]陽(今陝西臨潼),這裡貴族勢力弱,他就在這建立了向東方學習的“試驗田”。

他沒在櫟陽建豪華宮殿,更沒建亭、臺、樓、榭,而是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建一圈夯土防禦工事。這就說明,這個都城更有軍事進取的意義。

他在櫟陽周邊設了幾個軍政合一的縣,這些縣不是任何貴族的封地,而是歸他直接管理。他在這裡鼓勵開荒,發展商業,按土地面積收稅。還把人口編在軍事組織中,這樣就便於徵兵,也便於相互監視。很快,秦國的稅收和兵源都增加了,櫟陽成了軍事中心,積弱的秦國,變成奮發向上的秦國。

奮進的秦國,開始考慮一雪前恥,於是把磨光的“牙齒”,對準了佔據河西之地的魏國。此時,獻公的恩人魏武侯已死,不必再守不與魏為敵的約定。而魏國多年來跟中原各國征戰,國力也大不如從前。

秦魏河西之爭

公元前366年,魏國聯合韓國在秦魏邊境修建防禦工事,沒成想,獻公直接派兵把要塞推平,然後又打敗韓魏聯軍;公元前364年,獻公發虎狼之師,直撲河西郡,魏軍大潰,6萬人被斬首。

中原震動,東方各國不得不對秦國刮目相看,周顯王趕緊派人去祝賀,封秦獻公為“伯”,這就跟春秋“五霸”的候選人之一秦穆公級別相同了。

兩年後,秦軍又在魏國的河西大本營——少梁打敗魏軍,魏國重臣公叔痤被俘。好在秦獻公在魏國的時候,公叔痤對他不錯,獻公為報恩,把公叔痤放了回去。

但此戰後不久,獻公就去世了。魏國鬆了一口氣,河西地區也暫時平靜下來。

後果:

1.秦國俘虜公叔痤:公元前364年,斬魏國首級6萬,公元前362年,俘虜魏國宰相公叔痤。

2.秦獻公被封為“伯”:公元前364年,周顯王派人到秦國祝賀戰爭的勝利,封秦獻公為“伯”。

秦獻公的改革雖然只停留在區域性,而且只是東方政策的初級模仿,但他扭轉了秦國多年的頹勢,為秦國後來的稱霸和統一之路開了個頭。而且,獻公改革的一些舉措,比如行縣制,鼓勵軍功等,都為後面的商鞅變法做了準備。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近百年前,一個軍閥僅用一招就讓人販子消失,他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