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將軍”陳賡抗美援朝紀實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陳賡從1950年11月至1952年6月六渡鴨綠江,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志願軍副司令員、志願軍代司令員等職,為北韓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陳賡入朝時面臨的局面是:中朝聯軍經過五次戰役,把敵軍趕回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但是,由於美軍掌握了制空權,志願軍戰線越往南移,供應越困難,兩翼越暴露,敵軍之登陸威脅大,故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
這樣,北韓戰爭就呈現出僵持局面。經蘇聯提議,交戰雙方商定於1951年7月10日開始舉行停戰談判。從此,北韓戰爭便以軍事鬥爭與外交鬥爭相交織的方式進行著。
陳賡是個非常注重調查研究的人,一過鴨綠江就想盡辦法多方了解敵我軍情,到了志願軍司令部更是抓緊時間做這方面的工作。到了第三兵團後,他通過和各級幹部座談,調查研究,對北韓戰場形勢和美軍情況又有進一步了解。
他在1951年8月28日的日記中寫道:“美國是整個帝國主義的支柱,政治軍事都有一套,作戰上非常客觀,不守成規,善於變化。五個戰役中,各有其花樣。我們絕不能忽視,必須加緊準備,拼命訓練部隊,盡一切可能加強火力,改變戰術;對它一點也不能鬆懈,然後才能將其戰勝。”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考察作戰情況,他全身心都凝結在戰爭問題上,根據所了解到的大量材料,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盤算整個戰局的發展,怎樣才能進一步改善已出現的有利形勢,探索在當前情勢下對美軍作戰最適宜、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深思熟慮後,陳賡寫出了一個戰術指示,他的計謀得到了司令員彭德懷的極力贊同,並以聯合司令部的名義發出:鑑於戰爭已從大規模的運動戰轉向兩軍相持的陣地防禦戰,要求構築堅固防線,嚴防敵之登陸反攻。
後來,彭德懷因額上生了一個腫瘤,中央決定讓他回國治療,任命陳賡代理司令員。各部隊在陳賡的親自督促下,對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中開始出現的坑道工事進行改進,到1952年夏季,一個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已在全線構成。
這些工事,有的近抵敵軍幾十米,既保障了攻擊突然性,又使表面野戰工事即便被佔領,仍能堅守坑道配合預備隊實施反衝擊。這個對付優勢裝備敵人的重要戰略措施之效用,隨後被震驚中外的上甘嶺戰役雄辯地證明了。
1952年6月,陳賡回國創辦軍事工程學院。鑑於陳賡在朝的卓著功勳,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任委員會特授予他一級獨立自由勳章,這是北韓的最高榮譽。北韓內閣首相、北韓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設宴盛情款待了他,感謝他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卓越貢獻。
原載《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