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日,下午4點多,藍白相間的斯莫爾尼宮第三層的電梯門開啟,走出來的是它的主人——蘇聯政治局委員、列寧格勒州委第一書記基洛夫。
48歲的基洛夫年富力強,威信日隆,誰也沒想到,他的生命會在這一天戛然而止。
基洛夫獨自一人走向辦公室,他這個級別擁有23名警衛的配置,但在自己辦公樓裡顯然用不著這麼多人,此時只有一名警衛鮑裡索夫在20步以外跟隨——這是基洛夫自己的要求,命令警衛不得近於20-25步。
當基洛夫走過一個樓道口,正打算進入州第二書記丘多夫辦公室,隱藏在這裡的一個黑影衝到他身後,毫不猶豫地拔槍射向他頭部。
只聽兩聲槍響,前途無量的基洛夫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有了動靜。
辦公室內聚集著二十幾位市和州的官員,大家正在等待基洛夫來開會。聽到槍聲,眾人衝出門外,發現了倒地的基洛夫和右手拿槍坐倒在地的兇手。
兇手立刻被控制,基洛夫被抬進屋內,此時他已死亡,立即趕來的醫生確認了這點。
謝爾蓋·米隆諾維奇 基洛夫,出生於1886年,1923年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他是斯大林的熱情支持者,積極參與斯大林反對托洛茨基、布哈林的鬥爭,1930年當選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是蘇聯政壇上一位重量級人物。
得知基洛夫遇刺的訊息,斯大林暴跳如雷,第二天就帶著日丹諾夫、莫洛托夫、弗羅希洛夫等高官趕到列寧格勒,親自領導基洛夫案的審查偵破。
兇手是列德尼昂 尼古拉耶夫,此人曾是蘇共黨員,在內務部和歷史研究所工作過,後來被開除出黨,1934年失業。失業3個多月的尼古拉耶夫並不算生計艱難,他妻子米麗達仍擔任著公職,他家在城外還有別墅,尼古拉耶夫的母親也證實了這點。
斯大林的雷霆之怒下,案件很快宣佈被破,根據發表的通報,尼古拉耶夫是一個名為“列寧格勒總部”的地下恐怖組織成員,12月27日,法院對案件進行審判,宣佈尼古拉耶夫接受該組織的科託雷諾夫指示殺害了基洛夫,尼古拉耶夫已承認從某外國領事那裡得到了5000盧布,該領事是托洛茨基和陰謀者之間的聯絡人。
12月29日,包括尼古拉耶夫在內的14名被告被全部處決。
這當然遠遠不是基洛夫案的全部,隨之拉開的,是蘇聯30年代令人聞風色變的大清洗。
托洛茨基在與斯大林的鬥爭中失敗,此時已被驅逐出蘇聯,遠走墨西哥,仍然在堅持著他的反斯大林事業。
既然把基洛夫案與托洛茨基聯絡起來,說明老託雖然人不在國內,但蘇聯境內的托洛茨基分子力量依然強大,強大到連基洛夫都可以被刺殺,誰能保證下一個不是斯大林。
1935年1月17日,斯大林親自起草了一封信《與基洛夫慘遭兇殺相關聯的事件的教訓》,提議“今天就討論這一案件並做出決議”。信中的結論是列寧格勒總部歸屬於莫斯科總部領導,它們都是季諾維也夫分子,這個派別是“白匪組織最陰險、最卑鄙的隱蔽形式,要像對待白匪那樣對待他們。”
根據這封信中的意思,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首腦,秘密警察的老大葉若夫寫了一本小冊子,其中斷言:季諾維也夫分子與托洛茨基分子定期互相通報自己的活動情況...業已表明,托洛茨基分子也走上了恐怖集團的道路。
換句話說季諾維也夫分子就是托洛茨基分子,托洛茨基分子又是反對派,那麼打擊面就可以擴充套件到所有反對派。
托洛茨基此刻正在亡命天涯,走到哪都有被行刺的可能,斯大林顯然對當初僅僅驅逐他後悔了。要說托洛茨基對斯大林仇恨是真的,但他自己時刻朝不保夕,哪裡有能力支援並資助國內的反對派。
葉若夫和內務部不管這些,總之按照斯大林的意圖幹就完了。
從1935年初起,內務部開始逮人,首先從案發地列寧格勒開始,1-2月逮捕並流放了843名被指控為季諾維也夫分子的人。
隨後是克里姆林宮各機關職員和他們家屬,共計判處100多人徒刑,其中克里姆林宮管理局代理書記西涅羅波夫和情報部部長切爾尼亞夫斯基被判處死刑。
1935年,在高爾基、基輔、莫斯科、明斯克等城市又逮捕了100多人,他們被指控為托洛茨基分子。
相比後來的人,開始這批人裡不少是幸運的,1936年3月,蘇聯國家安全部門首腦亞戈達向斯大林建議,將參與恐怖活動的托洛茨基分子交付法庭,全部處死。
5月20日,斯大林簽署決議,建議由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廳審判被告發參與恐怖活動的所有托洛茨基分子,將他們處以極刑。
順便說一句,開始提出這個建議的亞戈達本人,由於鎮壓不力,達不到斯大林的要求,在1936年9月26日被葉若夫取代,並在1938年3月15日被處死,罪名是參與托洛茨基集團,謀殺基洛夫等,其妻同年6月也被槍決。
目睹亞戈達遭遇,葉若夫上臺後快馬加鞭幹活,他提出“必須鎮壓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惡棍,不僅鎮壓被捕者,而且還要鎮壓早些時候被流放的人”。
這實際上把國內戰爭時期在托洛茨基手下工作過的人都包括在內,甚至包括了僅參加託派組織,或是曾經支援託派觀點的人。
托洛茨基分子很快牽扯到了軍隊,葉若夫呈送了一份從巴黎搞到的“俄國軍人大同盟”材料,說蘇聯有一批高階指揮官正準備發動軍事政變,為首的是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圖哈切夫斯基。
圖哈切夫斯基是第一批蘇聯元帥之一,列寧特授他金劍一柄,縱深作戰理論就是他提出來的,為此他還曾和斯大林發生過爭執。
1937年5月,新的逮捕浪潮開始了。首先被捕的是福龍之軍事學院院長、二級集團軍司令科爾克和莫斯科軍區副司令費爾德曼,5月11日,圖哈切夫斯基被免職,22日被捕;其餘被捕的還有基輔軍區司令亞基爾、白俄羅斯軍區司令烏博列維奇等人。
6月11日,經過秘密開庭審理,圖哈切夫斯基等人被指控接受德軍總參謀部和托洛茨基指示,建立托洛茨基軍事組織,8名被告全部判處死刑,第二天被槍決。
審判圖哈切夫斯基9天后,又在軍隊中逮捕了980人,8月又逮捕了142名軍官,這批人裡有401人被處決。
1937年7月,根據斯大林的安排,葉若夫釋出第00447號命令,要求發起逮捕前富農分子和反蘇維埃分子戰役,並具體規定了各地區應逮捕的人數,要求在4個月內完成。
這場戰役實際用了1年多時間。從1937年8月到1938年11月,逮捕了787397人,而原定逮捕的人數是34.2萬人,其中槍決的為386798人(原定7.2萬人),流放到集中營的為380559人(原定27萬人)。
1922年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是列寧最後一次出席的大會,會上選出了27名中央委員,後來有16人被處決。
1923年4月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後選舉產生了7名政治局委員,除了列寧和斯大林,其他5人都被置於死地: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李可夫、託姆斯基。
1934年1月召開的聯共(布)第十七次大會有1966名代表,被稱為“勝利者代表大會”,後來這些代表有56%被逮捕,人數是1108人。
軍隊也無法倖免,30年代蘇聯的5個元帥裡,3個被鎮壓,只有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倖免。布柳赫爾曾任遠東共和國總司令,是五次紅旗勳章獲得者,他曾在中國任廣州革命政府首席軍事顧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加侖將軍,1938年在張鼓峰擊敗日軍的也是他。布柳赫爾在11月被秘密處死,另一位元帥葉格羅夫在1939年2月被害。
元帥如此,其他將領被鎮壓的規模更加巨大。16位集團軍司令、副司令中的15人;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等都被處決,8萬名軍官裡被判刑、處死的有3.5萬名。
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清洗浪潮席捲蘇聯各界,精英們幾乎被一掃而空。
那麼斯大林為什麼要進行清洗呢,這並不是心血來潮,是在當時的蘇聯國內矛盾激化,危機日益顯現的背景下,經過長期醞釀發展和多方準備後出現的。
斯大林在1927年戰勝最大對手托洛茨基,又排斥了布哈林等人後,就已經大權獨掌,他要按自己的計劃來建功立業。
斯大林推行的是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運動,這些運動取得了不小成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大。斯大林不顧工人和農民的實際困難,用行政手段強行推行,人為加快重工業發展,居民生活水平因此下降,出現不滿情緒。為了應對不滿和繼續計劃,強制和半強制勞動的範圍不斷擴大,社會開始動盪。
群眾和各級官員開始對斯大林的政策產生疑問,這是危機的前兆。
斯大林是鐵腕人物,他不可能妥協,那樣等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他的應對辦法是加強專政,清洗反對派,鎮壓不滿者。
30年代初期,開始對黨外人士的鎮壓,但黨內清洗還沒有大規模開始,基洛夫案的出現正是一聲驚雷,點燃了這根早有準備的導火索。
基洛夫案的真相到底如何,到現在也沒弄清楚,或許永遠也沒法弄清楚了。
總結起來,基洛夫案還有以下幾點疑點。
一是兇手尼古拉耶夫。
在行刺基洛夫之前,已有過兩次企圖行刺領導失敗的舉動,他因此被捕,但很快被釋放,並且手槍也沒有被沒收,這把手槍正是行刺基洛夫這把。
尼古拉耶夫是怎麼進入斯莫爾尼宮的,又是怎麼潛伏到樓道里的,這些都沒弄清楚。並且樓內本來應該每層都有執勤的警衛人員,當時也並不在。
二是另一個直接當事人,基洛夫的警衛鮑裡索夫。
斯大林親自審問了尼古拉耶夫,正打算審問鮑裡索夫。誰知押解鮑裡索夫的車輛在半路發生車禍,鮑裡索夫當場死亡,車上其他人則無恙。根據事後的醫療鑑定,鮑裡索夫是死於車禍,但到1959年,倖存下來的醫生證明,鮑裡索夫是頭頂被擊打而死。更離奇的是,鮑裡索夫的妻子後來也不明不白地死了,當時開車的司機則被關入了集中營。
三是基洛夫本人。
基洛夫始終是斯大林的堅定支持者,但他始終不是斯大林最親密圈子中的人。
在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進行過程中,曾發生過一次秘密集會,由北高加索邊疆區第一書記社博爾達耶夫發起,會議的內容之一是用基洛夫來取代斯大林,基洛夫本人也參加了,這個建議被他當場拒絕。這次集會很快被斯大林得知,許多人認為是基洛夫主動告訴他的。
在隨後會議的選舉上,斯大林本應全票當選,但最後的選票卻少了近300票。這次選舉的結果撲朔迷離,最後有292張選票被燒掉,選舉委員會63名成員在大清洗中全部遭到迫害,40人被殺,只有3人活到50年代中期。後來的蘇聯研究者認為這次選舉對斯大林產生不小影響,與基洛夫之死也有很大關係。
到赫魯曉夫年代後,已經能確定尼古拉耶夫不是什麼白衛分子或季諾維也夫分子,但由於沒有可靠資料,相關人員都已死亡,要想查清真相已不可能。
不管如何,有個結果是可以確定的,基洛夫案成為斯大林發起大清洗的源頭,拉開了30年代蘇聯大清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