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欲廣其御兒之疆,馘夫差於姑蘇,故亦約其身以及家,儉其家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捲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王朗
春秋霸主之中,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的越王勾踐,作為一國之君,雖然兵敗被俘,但其意志堅定一心復國,期間所做之事,所忍之苦非常人所能忍受,果然是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更有堅韌不拔之志。可惜功成名就之後的他逼死同甘共苦之臣,鳥盡弓藏實在讓人心寒,這也更加說明了他 缺少秦皇漢武那般的容人氣量,註定只能作為霸主,難成帝王。
越王勾踐為夏朝開國君主夏禹後裔,越國建立之後,一直保持著較之中原來說相對落後的生活習慣,也很少於中原諸侯國之間交流發展,從齊桓公稱霸到晉文公稱霸,他一直默默無聞,安安分分做周朝附屬國,直到春秋末年,傳到勾踐父親手中時,越國已經經歷了二十多為君王。
勾踐父親允常在位時,於鄰便的吳國一向不對付,多次發生戰爭,兩國僵持不下,不分勝負,在允常去世後,吳王闔閭得知此訊息,趁機攻打越國,想要將其一舉殲滅。危難時機,勾踐在全國中挑選了勇於對抗敵軍的死士,在吳軍陣前站為三排,高聲吶喊著拔劍自刎,吳軍一時看的出神不明所以,勾踐趁此偷襲吳軍,吳國大敗,吳王也在此戰中身負重傷,回國之後不久便氣絕身亡,臨死前他告誡繼承人夫差定要向越國報仇。
殺父之仇讓夫差對越國更加怨恨,他繼位之後勤練兵馬,勵精圖治,招攬能人異士輔助治國,在一番籌劃之後便準備向越國進兵。勾踐得知吳國每日秣馬厲兵,決定先發制人,在吳軍還未出發之前先討伐吳國,范蠡認為現在的吳國過於強大,越國還不是其對手,主動出擊實在不可,多番勸阻勾踐,然勾踐一意孤行繼續向吳國發兵。
夫差得知勾踐此舉,派遣全國精銳部隊攻打越軍,越軍不敵吳軍那般驍勇善戰,節節敗退,勾踐不得已率五千兵馬退守於會稽,夫差將他團團圍困住,勾踐幾次突圍皆以失敗告終。這時他才想起范蠡的勸說悔不當初,現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此長期僵持下去,越軍全軍覆沒,越國也會被吳國盡數佔去,百年基業便要毀在勾踐手中,他心中惶恐,范蠡建議現在已別無退路,不如先向吳王求和示好,主動入為吳國之臣,保全性命,他日東山再起。
現在的局面除了這樣也確實別無他法了,勾踐便派遣文種前去與吳王相商,表示越王願意入吳並作為吳國臣子,聽從吳王調遣。吳王謀士伍子胥認為斬草除根,而且勾踐此人野心勃勃,定然不會真心臣服,此不過為他權宜之計,可夫差卻想留下勾踐一命,看他作為亡國之君苟且偷生的樂趣,但伍子胥一再反對,此事難有定論。
勾踐得知訊息後,想要和吳國決一死戰,文種則認為伍子胥雖不同意,可賄賂吳國丞相伯嚭,讓他再去勸說夫差。這伯嚭本就是見錢眼開之人,得到越王豐厚的酬勞後便對夫差言:“現若繼續攻打越國,生死存亡之際,越王必然奮起反擊,滅國災難只會讓越國上下更為團結,此時就算攻下越國,吳國也是慘勝,實在得不償失。”夫差認為伯嚭說的有理,於是不顧伍子胥阻攔,撤走吳國大軍,讓勾踐入吳。
公元前429年,勾踐帶范蠡、文種一同前往吳國,越國群臣將他們三人送至浙江之上,勾踐仰天長嘆,向眾人舉杯一飲而盡,眼含熱淚,沉默無言。到了吳國之後,夫差為羞辱勾踐讓他住在闔閭墳墓旁邊是石屋之中,每日餵馬,不僅如此,每次夫差坐車出去也讓勾踐為他像奴僕一般牽馬,儘管如此勾踐依舊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兩年之後,夫差認為勾踐是真心歸順了吳國便將他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之後,他在屋中懸掛了一隻苦膽,時刻告誡自己不能忘記在吳國所受之辱。他身著粗布麻衣,每日與老百姓一同耕田,並且他的夫人也帶領婦女們養蠶織布,發展國家經濟,夫妻二人同心協力同甘共苦,君能如此,百姓們對他更加愛戴,君民同心奮發圖強。
越國逐漸好轉,國內形勢穩定,接下來自然要對吳國下手了,勾踐採用范蠡意見,將難得一見的美人西施獻給吳王迷惑於他,並且散步謠言離間夫差與伍子胥,大量收購吳國糧食,耗空國庫。果如范蠡所料,夫差見到美如仙人的西施之後不理朝政,日日陪伴在佳人身邊,為博美人一笑,耗費國力,大肆修建宮殿,聽絲竹悅耳,看西施翩翩起舞,他沉醉在這溫柔鄉中無法自拔。
經過范蠡勾踐等人的暗中操作,吳國民生凋敝,伍子胥被殺害之後,朝中局勢混亂,天時地利人和,正是一雪前恥之時。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吳王率領吳軍北上參加黃河會盟之時,派遣精兵四萬攻打吳國,打的吳國措手不及,勾踐殺了吳國太子,佔領都城,吳王夫差率兵回救,越國自知憑藉現在的國力,還不足以滅到吳國,於是只逼迫吳國簽訂合約之後退兵。公元前473年,越國再次伐吳,大敗吳軍,攻破都城俘虜了吳王,勾踐本想留他一命,將他安置於甬東一帶,並留百戶人口與他,可夫差不願做亡國之君,自殺而死。
勾踐滅吳之後躊躇滿志,率兵北上意圖在中原之地發展勢力,最終成為春秋末期的最後一位霸主,可隨著趙、韓、魏三家分晉時代進入戰國之後,越國卻再次消失在了大眾視野之中,猶如曇花一現,在難見往日風光。
參考資料:
《左轉》
《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