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形勢已發生了根本逆轉。蘇德戰場軸心國損失了160萬軍隊,而在北非英美盟軍已徹底控制了該地區,可以說同盟國的戰略反攻態勢已呈現。但美國人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在同盟國的話語權和主導地位並不明顯。
同時,參戰較晚的美軍處處受到英軍的壓制,尤其是蒙哥馬利等人的強勢,常將美軍作為掩護自己主攻的配角,這讓馬歇爾等人十分的不服氣。於是,決定在西西里島戰役中,由巴頓帶領美軍獨自承擔一個方向上的戰役,撇開英國人的束縛。
美軍為爭得一條獨立的攻擊方向,下了不少功夫。首先,就在北非戰場對德意聯軍最後一役的時候,艾森豪威爾就開始著手如何在西西里島戰役中突出美軍地位。為此,將前線的巴頓調回籌劃西西里島作戰計劃。在他們看來,誰先制定出合適的計劃,誰就有一定的自主權。
這讓巴頓十分高興。在北非為了有仗打,巴頓像個“小媳婦”似的陪著英國人玩,“一而再,再而三”給蒙哥馬利當配角,早就受夠了。巴頓很快認可“赫斯基8號”計劃,這個計劃中,美英兩軍分別從兩個方向進攻墨西拿,重要的是各幹各的,誰也管不了誰。
其次,打時間差,爭取戰役話語權。就在英軍發起突尼西亞戰役期間,美軍很快就任命巴頓為第7集團軍司令準備登陸戰役。按照軍事慣例,一場戰役的話語權大都由最先準備好的一方說了算。這麼做既不傷和氣,又能獲取主動權。
更重要的是,巴頓等人選擇的進攻路線上有著名的歷史名城,像巴勒莫、錫拉庫扎曾是漢尼拔等著名統帥們戰鬥過的地方。由美軍攻佔他們,不僅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可以擴大美軍的影響,從而獲取美國在同盟國的主導地位。
沒成想,英國人直接推翻了美軍的計劃。在他們看來,美、英兩軍相距甚遠,不能相互配合,會影響戰爭程序,甚至被對手各個擊破。其實他們的真實心態,還是希望由美軍為他們擔任掩護或佯攻,再由英國人撈取最後的戰果。
說白了,雙方的爭議根本不是戰術問題,而是榮譽問題。這其實很好理解,但是過於表露自己的強勢就不得人心了。雙方將領鬧得不可開交,蒙哥馬利甚至以“最後通牒”的形式推出自己的方案。艾森豪威爾為顧全大局,同意了他的計劃。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巴頓沒有參與爭吵。英、美兩軍自聯合作戰的第一天起,彼此就開始暗暗競爭,他們都將巴頓和蒙哥馬利作為兩軍的代表人物。他們之間誰最會打仗?誰的戰果更大?已經不再是個人榮譽的較量,而是牽動著兩個國家間的自尊心。但巴頓沒有去鬧,為什麼呢?
一是,害怕失去參戰資格。巴頓十分了解自己的脾氣,一旦發作起來,一定會將對方罵的“狗血淋頭”,而他也很有可能因出口傷人、破壞團結而失去參戰資格。因為曾經和海軍將領休伊特大吵一架,差點不能參戰。這個教訓巴頓必須吸取;
二是,不願老朋友作難。作為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儘管十分看不慣英國人的做法,但為了盟軍的團結,有時候會犧牲美軍的一些利益。別人可能不理解,但巴頓不願公開違抗老朋友的意願,做人不能不講義氣。
當然,蒙哥馬利在他眼裡是個成不了氣候的人。在北非,儘管巴頓一直擔任蒙哥馬利的掩護和助攻,但他的戰術水平,巴頓摸得十分透徹,也根本看不好他。在他看來,未來的戰役中,想獲取榮譽是靠實力的,不是靠一個所謂的計劃。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自然知道巴頓受得“委屈”,專程從華盛頓趕到前線安慰他。巴頓也很高興能得到上級的重視,他不願像“怨婦”似的將滿肚子的牢騷和怨言向其傾訴,他要做的是,帶著上級檢視自己的部隊,增強馬歇爾對自己的信心。
讓巴頓高興的是,他再一次的與海軍休伊特合作,這兩個“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早在橫渡大西洋時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休伊特還專門為巴頓準備了一份禮物——一面特製的第7集團軍軍旗。這讓巴頓十分感動,他要以後的戰役中展現美軍的強大。
西西里島戰役,一場美、英兩軍冠軍爭奪戰。1943年7月10日,登陸行動開始。蒙哥馬利輕鬆地佔領了錫拉庫扎,美、英兩軍都進展得十分順利。但不久,巴頓就遭遇到義大利第1裝甲師的反撲,上岸美軍沒有重火力,一時拿意軍坦克毫無辦法。更糟的是,德國戈林師也前來助戰。
關鍵時刻,休伊特的海軍發揮了巨大威力,幾輪艦炮轟擊過後,德意聯軍的進攻就被遏制了,巴頓趁機將船上的坦克優先卸下,裝甲部隊完成了部署,並建立了穩固的登陸場。隨後按照蒙哥馬利的計劃,向西西里島縱深預定目標開始推進。
讓他沒想到的是,進軍被緊急叫停了。原來對方發現英軍佔領錫拉庫扎後,開始將主力向英軍方向調動,再加上蒙哥馬利的優柔寡斷、行動遲緩,包括德國戈林師在內的4個德意精銳師完成了對英軍的阻擊防線,堵住了他們通往墨西拿的道路。
叫停的意思就是,提醒巴頓要保護好英軍的左翼。遭到阻擊的蒙哥馬利又臨時決定另闢蹊徑,沿左翼的124號公路推進,可計劃中的這條道路是美軍第2軍的進攻通道。蒙哥馬利決定先斬後奏、擅自行動的做法,讓軍長布萊德雷十分憤怒。
可巴頓卻十分平靜,因為他看到了機會。按照戰役總指揮亞歷山大的要求,他命令布萊德雷的第2軍後撤,把通道讓給英軍。誰知這麼一撤,徹底打亂了整個行動節奏,延誤了進攻時間。而這時,德意聯軍調整好了防禦部署,英國人還是前進不得。
英軍被困,美軍也不能閒著。亞歷山大准許巴頓的部隊在掩護蒙哥馬利側翼的同時,可以用多餘的力量進攻其他地方。這其中,亞歷山大自己也覺得過意不去,算是給了巴頓一個小小的安慰。但巴頓可是擅長“拿雞毛當令箭”的人。
只見第7集團軍先遣隊迅速向前推進,戰場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巴頓要的就是這個結果,蒙哥馬利的部隊被德意聯軍的主力牢牢困住,可以成為助攻“牽制”對手,而異軍突起的美軍可以立刻攻佔巴勒莫,“策應”英軍。
巴頓胸有成竹地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亞歷山大,英軍被困是定局,想要打破僵局,第7集團軍必須攻佔巴勒莫。儘管亞歷山大一心想幫著蒙哥馬利,但局勢也不容他這麼“明目張膽”地袒護自己人。於是,巴頓迅速攻佔了巴勒莫。
這一勝利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反響,巴頓也再次成為美國人的英雄,而他的第7集團軍也被歷練成一支驍勇善戰的虎狼之師。更讓美軍上下高興的是,在這場“競爭”中,英軍徹底失敗。自此,美軍贏得了在盟軍的主導地位,英軍風光不再。
參考文獻:《巴頓》、《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