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戊戌六君子

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直接引發了國內1000多名學子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的“公車上書”事件。“公車上書”有兩種說法,其一,由政治高層發動、京官組織的上書,其數量多達31件,簽名的舉人多達1555人次,且上書已到光緒帝手裡。其二就是康梁領導的1300名舉人聯名上書,但是都察院並沒有收到。

光緒皇帝

光緒帝接到上書後,準備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變法圖強。史稱“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到9月21日,慈禧老太太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逃跑,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結束,共歷時103天。

變法為何以失敗而告終呢?我們來簡單說一下:

首先 變法的大部分內容,還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部分變法建議過於激進,甚至是愚蠢,毫無政治智慧。譚嗣同曾上折稱“試為今之時勢籌之,已割之地不必論矣。益當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以二境方數萬裡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為我之累贅,而賣之則不止值二萬萬,仍可多取值為變法之用,兼請英俄保護中國十年。”康有為也同意此想法。康有的《日本變政考》裡,舉了阿拉斯加售與美國這個例子,來證明其賣疆土搞變法的理念是正確的。

伊藤博文與李提摩太曾向康有為提議“中美英日合邦”,康有為於是鼓動楊深秀上書光緒皇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康有為認為變法實施速度太慢,是因為頑固派的阻撓。當時的頑固派排斥一切新生事物,拒絕任何改革,並身居高位,同時頑固派與慈禧的關係也很緊密。於是這位“康聖人”醞釀了一個瘋狂的計劃“圍園殺後”。認為殺掉慈禧老太太之後變法就能順利進行。但計劃的前提是必須找到一位手握重兵之人,於是袁世凱走進了康有為的視線。之後康有為找到譚嗣同,讓他去說服袁世凱起兵圍園殺後。看到這是不是有點眼熟?朝鮮乙未事變中的日本軍隊攻入朝鮮王宮殺死閔妃,與圍攻頤和園殺死慈禧同出一轍。

袁世凱

袁世凱也不傻,當然不會跟著一幫激進者瞎胡鬧。慈禧本來也不太管變法這件事兒,只要你不把我的利益改革走,其他的只要不過分,就任你們去折騰。結果 這幫維新派越玩兒越大,合計賣國不說,竟然還琢磨幹掉慈禧,用現在話來講,維新派就是在作死!既然維新派想作死那就沒辦法了,慈禧老太太直接回宮,軟禁光緒,逮捕維新派,至於袁世凱是否告密,已經是一樁疑案。

我們來看看戊戌變法結果,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殺,康有為梁啟超逃跑,而頒佈的變法措施,除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外,全部都被廢止,戊戌變法至此失敗結束。

電影讓子彈飛裡有這麼一句話,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大了,喀,容易扯著蛋。

維新派就是這麼個情況,改革的步子邁的太大,急於求成。在變法初期就得罪了所有的利益集團,如文人,貴族,軍隊,官員等,鼓吹變賣領土搞變法,逃不出賣國嫌疑。幻想著在幾天之內掃除2000多年封建專制留下的塵埃,甚至試圖發動政變殺慈禧,這實在是過於幼稚。但是戊戌變法的失敗,也使相當一批現代化知識精英認識到了體制內變革的不可靠,從而轉向體制外的革命。“革命排滿”從此成為日益強大的政治思潮

六君子中的譚嗣同雖缺乏政治智慧,但也是勇於為改革而流血的好漢,反觀康有為此人,其所作所為實在是令人不齒,康有為逃跑後建立保皇會四處騙錢,光緒死後這筆錢就裝進了自己的腰包,周遊世界,投資房地產,還買過一座小島。章太炎送給康有為的對聯充分說明了問題:國之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就是對康有為一生最好的總結。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澶淵之戰被床弩射死的契丹大帥蕭撻覽,宋名將楊業之死就與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