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的神話中,上古時期的大禹,在塗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為什麼聖賢大禹會被九尾白狐女子征服?

是因在早期的傳統文化中,九尾狐是奇特的神獸,是祥瑞的象徵!她是古典文獻中記載的第一個創作詩詞歌曲的人,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國母國太”。

一、熱心快腸的人催婚

約4100年前,長大成人的大禹,接到帝舜的治水委任書,擔任抗洪總指揮(司空)。“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史記·夏本紀》)。

《呂氏春秋》:“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

治水期間,大禹整天忙得屁股落不了凳子,根本顧及不了個人終身大事,以致禹到三十歲還沒有娶上媳婦,已是不折不扣的晚婚剩男。

他順潁水南下,進入淮水流域。到達塗山,有人勸他:你看,你都三十歲了。這大的年齡,如果再不找個老婆,恐怕年紀大了就不能生育。不能傳宗接代,就違背了倫理制度,是大為不孝。

大禹笑著推辭說:這個事,您老人家就不用替我著急操心了。像我這樣優秀的帥哥,只要想娶老婆,就一定會有漂亮姑娘願意嫁給我。

《呂氏春秋》: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服:本意降服,後延伸順從,衣服等含義)

前腳有人熱心快腸勸大禹娶個媳婦,後腳就有人登門拜訪當媒婆。來者是九尾白狐,給大禹介紹了一個自己家族的女孩。

九尾白狐,一下子就征服了信誓旦旦不急於找老婆的大禹。大禹眉飛色舞地說:白色的外貌、白皙的肌膚,讓我心甘情願地聽從您的好意與安排。潔白的九尾,就是我即將升官發財、子孫興旺的證明。

二、愛情降臨時的情歌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記載,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女。

因為忙著治水、拯救萬民的大禹答應了家族聯姻,塗山人興高采烈,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當地人都唱起了歡快的歌謠:羞答答的白狸尋覓到了如意情郎,毛茸茸的九個尾巴又粗又長。大禹和塗山成為一家人,我們生活的地方將永遠繁榮興旺!

不久,大禹心裡美滋滋地娶了塗山女為妻。

漢《吳越春秋》裡面也記載了《塗山情歌》: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歌詞大意:羞答答的白狸尋覓到了如意情郎,九個尾巴毛茸茸、又粗又長。我們這裡將充滿美好與安詳,拯救萬民的來賓(大禹)成為我們的君王,與和我們塗山成為一家人,我們願意跟隨他到任何地方,幫助他開創繁榮昌盛的時光,在這天神厚待我們塗山人的日子裡,我們精神飽滿地按照禮儀制度的準則行事,心裡又爽又不迷茫。

這首《塗山之歌》的出現,是浩如煙海的古典文獻中記載的第一首情歌,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興起的源頭。同時,也是南方民歌第一次流行天下的例證。

三、塗山氏與九尾白狐

從《塗山之歌》可以看出,大禹在塗山娶了九尾白狐做妻子。

為什麼大禹會被九尾白狐輕輕鬆鬆征服?這與文化有關。

古代塗山氏把九尾白狐視作自己的先祖,是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

晉·郭璞《九尾狐贊》: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相見,出則銜書。

東漢班固《白虎通》:狐死首丘,不忘本也。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九者,子孫繁息也;於尾者,後當盛也。

意思是,九尾狐是出沒與草色青青山崗的奇特吉祥動物,有大德道行的九尾之狐,會有祥光與她伴隨,她們出入,還中規中矩彬彬有禮,口銜書籍。

九尾狐死去時,頭一定對著曾經日日夜夜生活過的丘崗,這是她們不忘根本的高貴品德。如果其他飛禽走獸都老老實實、尊崇行為準則,一定是有九尾狐出現。,寓意多,,象徵後,後代。九尾,則是表示子孫後代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九尾狐也是賢德的化身。

《太平廣記·引<《瑞應編>》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周文王拘羑里,散宜生詣塗山得青狐以獻紂,免西伯之難。

即,一千年之後,姬發(後來的周文王)被關押在羑(yǒu)裡的耗子中,為了救領導,散宜生就火急火燎地到塗山。結果帶一幫壯小夥千里迢迢、累死累活趕到,一直沒有找到九尾白狐的影子。沒有辦法,只好抓到一隻青色狐狸回去。可商紂王那傢伙不好糊弄。散先生回去,用一群美女和一堆寶貝買通了權臣幫助自己美言,才敢把青狐獻給商紂王,才讓西伯侯姬發免除災難,絕處逢生。 

青狐救周文”的故事,說明商紂王無德無能,無緣見到瑞獸九尾白狐,同時也寓意周文王姬發是因沾了大禹光,才能溜之乎也、逃出昇天。

四、塗山女的名字

關於大禹與塗山女成親,因有九尾白狐出現而蒙上了神秘色彩,表面理解,的確是神話。但多看文獻、仔細理解,就會發現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詩經《國風·有狐》中“有狐綏綏”,描寫一位風姿綽約的婦人,大膽吐露自己愛慕之情。

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塗山女,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大禹與九尾白狐族聯姻,是珠聯璧合。歷史事實也證明了,塗山,就是大禹及後人的龍興。

《吳越春秋》: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太平御覽·<帝王世紀>》:禹始納塗山氏女,曰女媧,合婚於臺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為攸女。

東漢劉曄記載大禹的老婆名為女嬌。而《帝王世紀》則記載大禹娶的塗山女,名叫做女媧。他們在塗山一個叫臺桑的地方拜堂成親。

攸,是流水,攸女,意思大禹的老婆塗山女,女媧是塗山一個依水而居人家的女孩。

這裡有山有水有桑,風景優美,可以看出當地人民安居樂業,民風淳樸,襯托女媧的美麗善良。

女媧,中國上古神話創世的福佑社稷的女神,是華夏民族人文先祖。

五、夫妻恩愛故事

《呂氏春秋》: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大禹滿心歡喜娶了塗山氏女,新婚燕爾。但治水重任在身,不能因兒女私情耽擱了公幹。與新婚妻子在一起只待了四天,就匆匆忙忙趕回去上班。

也就是說大禹,只給自己批了四天的“婚假”。

呂氏春秋》: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大禹整日奔波、忙碌治水的功德,馬不停蹄地視察各地山川河流。老婆塗山女擔心老公,就派侍妾丫鬟到塗山南邊的山坡上等著,給他送東西,叮囑他在外要照顧自己。塗山女自己則一邊等老公回家,一邊唱自己編創的情歌:等人啊!在家裡等朝思暮想的郎君回來....!

塗山女等老公而創作的情歌,是南方民歌興起的源頭。故而也可以說,塗山女既是中華大地上的情歌女神,也是南方音樂第一人,是南方民歌之祖。

《山海經·海內經》: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

因疏洪洩流,需要打通軒轅山。這工程大,任務急,需要加班加點,為了不讓老婆久等,大禹與老婆約定送飯以鼓為號。他說:你以後,聽到鼓聲響起再送飯來。

一天,大禹越過一塊石頭時,不小心擊中了鼓。塗山氏聽見鼓聲,就送飯到山上,東張西望找到老公,只見大禹正變成了一頭大熊,她大驚失色,滿臉羞愧地離開了。

這個故事,按現在字義理解,是如此。如果按古字呢?

化為熊”的“”,其實古字為“匕”。是吃飯用的像勺子類的工具,含“彎”的意思。“”,一正一反兩個人組成,意思是發生了變化、改變。含有對比的意思。

“見禹方作熊”的“”,最早為“乍”,本意是在野外耕作、勞作。

“慚”,最早意思是因自己的缺點、錯誤而自責、深感不安。

如果用古字的意思,大禹化熊的神話,就可以理解為,老婆塗山氏送飯,在山坡上遠遠看見膀大腰圓、面板黝黑的丈夫,身著破舊的工作服、彎腰工作的身影,與以前剛見到他時對比,現在簡直成了一頭大熊,因而她自責自己結婚以後,不僅沒有照顧好老公、反而常常鬧著要與他在一起而默默離去。

“軒轅山大禹化熊”的神話故事,不難看出,大禹身材魁梧、力大無比,工作中也是身先士卒,吃苦耐勞。

六、民間第一望夫石

《山海經·海內經》: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塗山氏送飯離開後,來到了嵩高山,便變成為一塊巨石,這是她已經懷孕。大禹知道老婆離開了,急忙去找人。當他找到老婆時,她已經變成了石頭。大禹大聲呼喚:老婆,我們的孩子呢?你還我孩子!

隨後,只聽一聲巨響,巨石面對北方突然開裂,從中蹦蹦跳跳出來一個孩子,這個小嬰兒就是禹的兒子,後來建立中國的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國君夏啟。

這故事說塗山女離開丈夫,到了一個新地方——嵩高山。

塗山女是南方塗山人,為什麼看見丈夫變為熊後到了嵩高山?嵩高山是什麼地方?

大禹因在外工作期間娶了老婆,因工作之便,就以老婆娘家為家。就相當於現在,小孩子在外上班,在工作單位所在地找了老婆,與岳父岳母住在一起一樣。

嵩高山,是塗山氏的婆家,就是大禹的家鄉!

大禹父親鯀,是嵩高山有崇部落的首領。因鯀是當時社會精英中最能幹的人,被推薦去治水而失敗。大禹長大成人後,繼承父志,在外治水期間,與塗山女相識相愛走到了一起。

故而,“大禹作熊”的故事,按字詞古義理解更加合適,更能說明塗山女賢惠善良,她為了對丈夫的支援,不再去打攪他的工作,而是到婆家,一心一意地撫養孩子,安靜地等老公回家。

至於為什麼說塗山女變成了一塊石頭,自然是丈夫工作,一天到晚與石頭打交道,希望自己就是丈夫眼中手裡的那塊石頭,寓意忠貞不渝地愛著丈夫,渴望能有丈夫的陪伴,同時也對老公的支援。

正因如此,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第一個望夫石出現了,

《吳越春秋》: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大禹新婚僅僅四天就離開了老婆女嬌。懷孕十月,女嬌生了兒子。夏啟出生長大過程中,從沒有看見過爸爸,常常不分早晚,嚎啕大哭,吵著鬧著要去找爸爸。

對於老婆在背後默默奉獻的恩德,大禹也是念念不忘。治水大功告成後,大禹向領導帝舜彙報工作時,也提到老婆與家庭。

《史記·夏本紀》禹曰:予娶塗山,癸甲,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我在外,娶塗山氏的女兒時,新婚僅僅四天,就離開了家。老婆生下了兒子,我沒有回去看望一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沒有帶孩子去一次遊樂場,沒有教孩子做一次家庭作業。正因我老婆孩子做了這麼大的犧牲,我才能完成今日治水保土之功。

結尾

《列女傳·母儀》記載,夏啟的媽媽,是塗山氏長女,夏禹娶以為妃。孩子夏啟出生後,大禹害怕荒廢了治水,三過其家,不入其門

“妃”,最早指正妻。“帝”指死去的君王,“後”是指活著的君王。有皇帝之後,才慢慢將稱呼“後”讓給正妻。

《列女傳》:塗山獨明教訓,而致其化焉。及啟長,化其德而從其教,卒致令名。

塗山氏獨自開明地撫養教育孩子,夏啟長大後,又教育孩子行為規範準則,使兒子夏啟賢德的美名天下傳揚。

後來禹為天子,夏啟繼任接管天下,也沒有辱沒持父親大禹之功。天下歷代的君子,都讚歎不已地說,塗山氏擅長與教育孩子(君子謂塗山強於教誨《列女傳》)。

大禹家的封地是嵩地,但“夏之興也,以塗山”,故而塗山,是大夏王朝的龍興之地!

塗山氏作南方民歌音樂,使她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詩人!

大禹治水後,建立“夏後”國,離不開塗山女在背後的偉大付出!

塗山氏獨自教育兒子成人。兒子夏啟創立夏朝,國祚四百餘年。毫無疑問,塗山氏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國母國太”。

“華夏”一詞,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

3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蘇維埃的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