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亂象大演繹

倏忽三年過去,整個中原列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齊魏相王”,東方兩大王國結成了同盟,列國頓時陷入混亂!

春秋時期,國君的爵號,是比較嚴格地代表諸侯國等級,除了楚國擅自稱王,中原大諸侯依然還是公、侯兩大名號。進入戰國,陵谷交替,稱王便成為實力和象徵。中原戰國中,魏國最先稱王,齊國再稱王,天下便有了魏齊楚三個王國。

魏齊楚相王所引起天下騷動,就在於這次相王打破了“天下一王”、“唯天子稱王”的傳統典制,公然承認在“本王”之外,還可以有王號。實際上,這是承認了天下可以多王分治。流傳數千年的“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一王大一統典制。

騷動之下,立即宋國、中山國、韓國稱王。論實力,目下最當稱王的是秦國;論資格,最當稱王的是燕國;論軍力,最當稱王的是趙國。可這三強都沒有稱王,列國的驚訝沉默被打破了。沸沸揚揚的稱王相王風潮,鬧哄哄地互相攻伐,中原陷入了戰國中期的第一次大亂。

虎狼之邦

唯有強大的秦國不與任何邦國結盟,遊離於中原的亂象之外。但卻趁著亂勢,不聲不響結結實實地打了幾仗,對山東六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威懾。

第一仗,秦楚大戰,楚軍大敗,舉國震恐,楚國被迫遷都。

秦國奔襲楚國房陵得手後,楚國朝野震恐,發誓要奪回這個大糧倉。楚王命田忌統率楚國的戰勝之師,兼程北上,要將秦軍消滅在房陵。楚軍戰力雖差,但以精簡後的十萬楚軍對三兩萬秦軍,勝算還是有的。身為大將,若能打破秦國新軍銳士不可戰勝的神話的聲威,也是田忌的莫大聲望。

田忌兵分兩路兼程北上:東路,由前軍主將率領四萬騎兵,秘密向西北行進,在山地設伏,堵住秦軍北轍退路;西路,田忌自己率領新編的步騎六萬,正面進逼房陵與秦軍決戰。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這都是一個周全的決戰方略。楚王認定這次大戰“萬無一失,楚軍必勝”還北上滅秦的王書都擬好了,就等房陵大捷便昭告天下,揮師關河。

可是秦軍卻襲擊了楚國的國都,迫使田忌星夜回師救王城。導致在回程路上被秦軍生生的打了個措手不及,差點全軍覆滅,田忌沒有辦法,不得不逃離楚國。帶去十萬大軍,最後回來得只有區區的幾千人。

楚國舉國恐慌,房陵屏障已失,大軍主力被殲,唯一可用的統帥逃走,國都完全暴露在房陵秦軍的威懾之下。為了避開秦軍鋒芒,遷都長江南岸。

第二仗,攻取韓國宜陽,奪取韓國鐵山

戰勝楚國大軍,楚國被迫遷都後,秦國朝野大為振奮。對山東列國的戰力有了更清楚的瞭解,準備奪取韓國宜陽鐵山。

宜陽地處函谷以東百多里,東北距洛陽只有數十里,是洛水中游山地的咽喉要塞。因為這片山地有天下最為富有的鐵礦石,是韓國重兵把守的重鎮。近百年來,圍繞著爭奪宜陽,韓國與幾乎所有的大國都打過仗,總之還是勝多敗少,確保了宜陽沒有丟失。

韓國在申不害變法時曾經訓練出來的十萬新軍,僥倖剩下來的二萬人,便是駐守在宜陽的這支騎兵。這兩萬騎兵是當年的勁韓鐵騎,堪稱真正的精銳之師。

韓軍守將輕敵,蔑視秦軍。以為秦國只有步兵,便率領城內的鐵騎,想一舉消滅秦軍。誰知秦國步兵根本不退,反而築成步兵圓陣迎戰。誘使韓軍全軍出動,導致陷入兩面夾擊,最後全軍覆滅。訊息傳來,韓國朝野無不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申不害訓練的韓國鐵騎也是赫赫大名的天下勁旅,魏趙齊楚燕几個大國無不忌憚三分,可如今竟然被秦軍一夜之間全部殲滅,這秦軍銳士之戰力如何不令人膽寒?

第三仗,奪取魏國佔領的崤山區域,全面控制崤山

對秦國的前期謀劃,始終在壯大根基。楚國房陵是糧倉,韓國宜陽是鐵山。緊接著,就是要奪取崤山這個重要的區域。崤山,是與秦、魏、周、楚、韓五國都相接壤的要塞山地。崤山地帶的咽喉要塞有三處——東邊有函谷關、南邊武關、西邊潼關。對於這五國,崤山都有門戶的意義,誰佔據了崤山,誰便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國門。

商鞅收復河西后,只收回了包括函谷關在內的崤山西部地帶,崤山的大部分地區還處在分割拉鋸狀態。楚國佔據了崤山南部,魏國控制了崤山東南部。秦國的武關直接處在楚魏勢力範圍,函谷關處的東部山麓也在魏國手裡,崤山所具有的威懾力全部地段,並沒有被秦國全部控制。從東出爭霸的眼光看,只要崤山處於分割狀態,秦國東部的封鎖就沒有徹底開啟,出得函谷關並不能長驅東進。

全部佔據崤山,就是要使山東六國的門戶洞開,而秦國的防守要塞卻更加牢固。對秦國而言,這是新君臣第一次對中原強國的直接挑戰,也可以說是一種試探。

此戰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打出了秦國的威風。一舉控制了崤山全部,一腳踏出了函谷關,迫使赫赫魏國忍氣吞聲,洛陽周室、韓國、楚國都盡皆噤若寒蟬,齊趙燕三大國也假裝不知道默不作聲。秦國的威懾力首次覆蓋了大河南岸,一股凜冽的寒氣開始瀰漫中原。

第四仗,東出汾水,奪取晉陽

商鞅收復河西,秦國在大河東岸僅僅佔領了離石要塞,在河東地帶紮了一個小小的釘子,對趙國、中山國、燕國幾乎沒有任何威懾力。如今形勢,秦國的後續目標立即瞄準河東,要在這裡立下一個根基。

秦軍內外夾擊一鼓而下,用河西三萬鐵騎把趙國的六萬騎兵打得潰不成軍,最後趙軍僅有幾千騎兵突圍逃走。趙國、中山國、燕國無不驚恐。

中山國主動將臨近晉陽的三個隘口割讓給了秦國。燕國百餘年從來沒有打過大仗,面對秦軍威勢更是不敢貿然,只好以“秦雖無禮,卻也未侵掠我邦”為由,宣告作罷。趙國倒是真想打一仗,但自覺憑一國之力不足以取勝,須聯合齊、楚、魏其中一個大國方能出兵。可幾經聯絡,三大國各有搪塞,沒有一個願意結盟出兵。

趙國恨透了這些無義邦國,更恨透了秦國。大罵“秦國蠻夷,虎狼之邦”。這句咒罵迅速傳開,“虎狼”立即成為秦國的代名。山東列國的口語中漸漸衍生出“虎狼之邦”、“虎狼之國”、“秦為虎狼”、“虎狼秦”等關於秦國的諸多罵詞。

“洪水猛獸,莫如虎狼之秦!”這句咒罵永遠地掛在了中原列國嘴上。罵歸罵,山東六國終是無可奈何。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這支部隊是老蔣五大主力之一,準備打先鋒立頭功,卻第一個被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