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誰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相,管仲立刻舉手表示——我,中華第一相!

伊尹站起來說:“別鬧,商滅夏的時候,我就是右相了。”

仲虺不服:“你右我左,誰更早可沒準。”

丞相一職,從秦武王開始正式設立。那時候丞相還是相邦的助手,慢慢演變為百官之首。

中國古代,理論上職權最大的是皇帝,幾乎不受律法約束,許可權沒有邊界。

我們通常把丞相也稱為宰相。其實丞相是官職,宰相不是具體的職務,而是對擁有最高行政權力的官員的一種統稱。

由於皇帝需要宰相協助自己處理國家重要事務,某種意義上,宰相的權力也沒有界限,甚至威脅到皇權。歷史上,但凡皇帝少弱,常常出現權相跳出來齜牙咧嘴。

所以,皇權與相權相愛相殺,千年不休。

比如,秦始皇去梁山宮遊玩,看到山下李斯的排場很大,僕從馬車眾多,當場不悅。

李斯很快得到訊息,回家做出深刻自我檢討——要低調,要收斂,在皇帝面前顯擺,豈不是作死?

嬴政因此大怒,認為李斯已經把爪子伸向自己的身邊的親隨,砍了不少人。

當然了,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漢代的史官,必須竭力證明始皇帝足夠殘暴,否則不僅丟飯碗,還會丟腦袋。

劉邦當了皇帝,丞相自然是蕭何,能力和功績都在那擺著。

蕭何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上沒有任何瑕疵,深受百官敬重,在群眾心目中的聲望很高。

這種狀態,逐漸讓劉邦感到不踏實,尤其是在遠征的情況下,總是暗地打探蕭何的一舉一動。

可能是高處不勝寒吧,坐在龍椅上,就意味著從此沒了朋友,也很難聽到真心話,看誰都覺得他要奪位,想謀反。

蕭何一開始並沒有認識到自己懷璧其罪的問題,經過門客的提醒和自我反思,他發覺自己位高權重,口碑極好,影響力巨大,已經引起皇帝的猜忌和戒備。

怎麼辦?乾脆犯點錯誤,自損名節求平安。蕭何被迫搞貪汙,濫用權力私佔民宅,讓劉邦覺得他就是個俗人。這招王翦曾經使過。

劉邦稍稍寬心,蕭何又犯了“老毛病”,為民請願。他認為長安的耕地太少,天子的上林苑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給百姓用來耕種。

劉邦大怒——丫的,拿我的地取悅民眾?你這是無本萬利的買賣!結果就把蕭何關了起來。

蕭何本來就沒有過失,百官對皇帝的行為表示疑惑,劉邦只好把蕭何釋放,並當面道歉,罵自己是桀紂。

從蕭何和李斯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宰相的權力太大,影響力太大,都會讓皇帝忌憚。從漢朝開始,各朝君主都在做一項工作——削弱相權。

漢代的主要方法是頻繁換相,你丫在這個位子不能待太久,免得權傾朝野。

漢武帝一生任命了13個丞相,還建立內廷來限制外朝的權力。

但是,如果皇帝沒有足夠的駕馭能力,內廷也會出問題,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也不是吃閒飯的,你看東漢末年那個亂乎。

唐代實行群相制度,三省六部,分散權力,這個以後再細談。

宋代比較複雜,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塊,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的權位不相上下,又設參知政事互為牽制。

元代就呵呵了,不會玩。忽必烈廢除三省制,只留下中書省,宰相的權力反彈,動不動就出權相,甚至能夠左右皇位繼承。

最後到了明代,胡惟庸搞得朱元璋火冒三丈,直接廢除了延續了1500年的宰相制度。

沒有宰相誰來幫忙理政?朱元璋選擇自己幹,他的精力超級變態。

然而不是每個皇帝都具備太祖皇帝的戰鬥力,他們還需要生活娛樂。

朱棣經過反覆思考,建立了內閣制度。

非常諷刺的是,明朝中後期的內閣首輔,權力比宰相還可怕,為了和官員鬥爭,皇帝依仗宦官,培養特務,場面極度精彩。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的塵埃——戰國都城形態的東西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