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一月三十日,大明朝廷的冊封使團正式成立。臨淮候李宗誠為正使,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楊方亨為副使,攜沈維敬和內藤如安出發,帶著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國書以及日本國王印,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這個使團可謂是各人心懷鬼胎了!沈維敬是整天睡不著覺,盤算著自己的項上人頭還能留幾天。內藤也是寢食難安,自知已經無路可走的他們只好跟隨著使團慢騰騰的腳步,一步步前往朝鮮。
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內藤剛剛抵達平壤見到宋應昌的時候,由於明廷內部多方勢力的攪合導致這位日本使者如坐針氈的待在平壤苦苦等待。當時兵部尚書石星詢問宋應昌日本使者是否攜帶日本方面的降表,內藤哪有那個東西。秀吉滿以為自己打了大勝仗,怎麼可能讓內藤帶著什麼《關白降表》出發呢。不過這事難不倒沈維敬這個膽大包天的傢伙,他利用加藤清正的一次與明軍交火事件,前往日本大營交涉。席間向小西行長問可不可以搞一份所謂的《關白降表》。二人已經上了賊船,下不來了!於是索性繼續騙到底,偽造了一份以秀吉口吻寫得降表。在這份降表中,秀吉的語氣甚是低下,秀吉要求的七條几乎全都不見或者大幅度縮水。
沈維敬帶著這份《關白降表》回到平壤後,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備倭經略宋應昌被免職,接替他的是顧養謙。顧養謙將內藤以及內藤隨身攜帶的那份降表一起囚禁在了遼陽,目前他沒有時間搭理這位可憐的日本使者。因為他需要朝鮮人寫一份代倭請封書,以說明目前朝鮮君臣也是贊同議和的。可是朝鮮君臣不願意寫,於是顧養謙就以撤兵威脅朝鮮君臣,不寫就撤兵不保護朝鮮。他說到做到,立馬命令浙江兵馬渡過鴨綠江回國。沒辦法朝鮮君臣只好寫了份請封書,到了這會兒已經到了九月份了。再加上明廷低效的工作機制,又過了兩個月之後,萬曆皇帝終於下令他要接見日本請降使。可憐困在遼陽快一年的內藤終於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程,並於十二月抵達京城。
他被安排到原成國公朱世楨的府邸裡暫時居住,盤桓了幾日後,終於在萬曆二十二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在午門見到了大明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以會見朝鮮、琉球使臣的禮儀接待了內藤如安,排場極大,百官陪班,數百餘名盔明甲亮的大漢將軍林立兩側。內藤表現的非常恭順,乖乖的獻上偽造的《關白降表》。萬曆皇帝接表後非常滿意,不停地點頭。萬曆皇帝表示只要日本方面確實想要和談,那大明自然是不會追究太多責任的。表達完他的態度之後,一切之事就交給兵部主官石星了。
石星與首輔趙志皋共同擬定了大明的三個條件:
一、所有日本人都回日本;二、封秀吉為日本國王,通貢則不許;三、發誓再不許侵犯朝鮮。
深知自己是個騙子的內藤哪裡敢搞什麼據理力爭,只好點頭稱是。見如此大好局面,明廷上下可謂是皆大歡喜。除了沈維敬整天坐臥難立之外,其他人都認為這場戰爭終於結束了。
臨淮候李宗誠本是一個紈絝子弟,什麼都不懂。只以為這是一場走過場的冊封儀式罷了,自己也可以刷一刷政治資本。使節團走的很慢,實在安心不下的沈維敬先行一步,他的說辭是看日本方面準備的怎麼樣了?其實是立馬跑到釜山和小西行長商議下一步計劃該怎麼辦。
小西也不含糊,立馬返回名護屋向秀吉報告,說大明的使團已經快來了,接收了所謂的秀七條,而且要封秀吉為“大明王”。小西勸說秀吉反正和議即將達成,不如把部隊先撤回日本以表示誠意,秀吉滿口答應了下來。可是加藤清正死活不撤退,這就完全打亂了小西的計劃,他和沈維敬合計只好讓使節團留在漢城等待。但由於兵部不斷催促命令,使得使節團不得不繼續向前,最後抵達釜山。沈維敬見狀只好以假借倭人不懂禮數為由,帶著使節團的冊封所需要的一切東西先行出發,先預備進行排練一遍。被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正副兩位使節都同意了。
正當小西行長和沈維敬覺得這個騙局即將大功告成之際,一個變數突然發生了。使團正使李宗誠不知從哪裡聞得一些異樣的訊息,尤其是秀七條和日本強硬的態度。嚇得他居然連夜出逃,不知去向。副使楊方亨倒是穩如泰山沒有任何異樣,該怎麼樣還怎麼樣。楊方亨還上表說李宗誠聽聞的都是謠言,不足為信。這讓原本因為李宗誠出逃炸鍋了的明廷頓時平靜了下來。李宗誠跑回北京後到處說和議是假的,並且宣揚了豐臣秀吉的七條強力要求。不管真相到底如何,兵部尚書石星是沒有任何退路了。他只好命令楊方亨繼續履行使命,前往日本。
而小西行長則利用這次機會扳倒了加藤清正,他彙報給秀吉說加藤縱兵劫掠,把明朝使節嚇跑了。秀吉大怒,將加藤抓回伏見城聽候發落。隨即六月十五日,大明朝的使節團終於離開釜山,經過半個月的行程,抵達伏見城。然而萬曆二十四年七月的伏見城突然遭遇一場地震,導致使節團死了六人。這一場大地震使得日本國內亂成一團,本來要在七月份舉行的冊封典禮變成了9月份,地點也改在了大阪。
九月二日,日本各地大名齊聚大阪城,秀吉這次想要露一下臉,讓日本的其他大名都知道他豐臣秀吉已經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大明朝。儀式就這樣在沈維敬忐忑不安的心情下舉行了,楊方亨當著諸位大名和豐臣秀吉的面,宣讀了大明萬曆皇帝冊封秀吉為日本國王的詔書,並且聲稱不會追究秀吉這次的不臣之舉。按說儀式前小西行長都謀劃好了,會有一個僧人充當翻譯,他讓這個僧人翻譯的時候注意一下,把秀吉不願意聽的改一下。哪想到僧人不知道是忘了還是怎麼地,居然一字不差的原文翻譯了出來。
這下子,豐臣秀吉怒不可遏,當著這麼多大名和將軍的面,他豐臣秀吉就這樣被明明白白耍了。氣的他一手奪過詔書並扔在地上,大喊:老子本來就是日本人的老大,需要你明國來封老子!
小西嚇得瑟瑟發抖,楊方亨倒是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畫面。不過顯而易見,和談徹底失敗,小西行長和沈維敬的大騙局徹底露餡了。
當年九月,秀吉就命令黑田長政和加藤清正厲兵秣馬,準備繼續征伐朝鮮。
不過買賣不成仁義在,大明使節團倒是沒有受到秀吉的刁難,安然無恙的返回釜山港,並於萬曆二十五年的正月回到了漢城。此時距離使節團離開北京城,整整過去了兩年!
當然,使節團帶回的並不是和平的訊息,而是日本將再次大舉進攻的訊息,顯然是壞的不能再壞的訊息。戰爭的陰雲再次密佈在朝鮮半島的上空。
萬曆二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加藤清正率領第一軍團的一萬多人於釜山再次登陸,並迅速佔領梁山。十五日,小西行長帶領第二軍團一萬四千人登陸豆毛浦。這些部隊只是日軍的先頭部隊,秀吉明白明軍不是那麼好欺負的,決心發動更大規模的兵力對朝作戰。
萬曆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秀吉發動總動員命令,小早川秀秋、黑田長政、鍋島直茂、毛利秀元、宇喜多秀家、島津義弘、蜂須賀家政等大名全部出動,加上目前的在朝日軍,總計十四萬大軍向著朝鮮半島洶湧而來!
(萬曆皇帝冊封豐臣秀吉原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佔之隔。當茲盛際,宜讃彜章,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