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戰的洗禮英國國力大減,諸多殖民地紛紛脫離英國統治,日不落帝國面臨土崩瓦解的局面。南美洲的阿根廷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於政局的、不穩民眾依然過得苦不堪言,對政府是怨聲載道。1976年,阿根廷爆發軍事政變,軍政府上臺。可此後多年阿根廷國內的狀況並未好轉,為轉移國內矛盾加爾鐵裡上臺後決定使用軍事手段佔領與英國存在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以下簡稱:馬島)。
英國補給線長達1.4萬公里
1981年12月22日,加爾鐵裡成為阿根廷總統,上臺之後他就開始推動軍事佔領馬島的計劃。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派遣“喜事灣”號運輸船搭載100名士兵登陸了位於馬島東南部1390公里的南喬治亞島。隨後在4月1日派遣3000名士兵登陸馬島,4月4日英國駐馬島守軍投降。
(1)戰略得當:先收喬治亞島再奪馬島
面對阿根廷的突然發難,英國一邊尋求外交斡旋,一邊積極進行軍事準備,如果阿根廷執意透過拳頭解決矛盾,英國就武力先奪取南喬治亞島再收回馬島。為此英國組建了3支特遣艦隊:第一支特遣艦隊由“競技神”號和“無敵”號航母組成,主要提供空中掩護;第二支特遣艦隊由皇家陸軍傘兵團和裝甲團組成,主要負責登陸作戰。第三支特遣艦隊由3艘潛艇組成,主要是對附近海域進行封鎖。與此同時,英國還組織了43艘商船跑運輸,給1.4萬公里外的馬島前線運送補給。
英國“無敵”號航母
4月中旬,“火神”戰略轟炸機和“勝利”空中加油機進駐阿森松空軍基地。4月19日,英國特遣艦隊已抵達南喬治亞島附近進行偵察。4月25日,英軍在擊沉阿根廷“聖菲”號潛艇,隨後派遣部隊佔領了南喬治亞島。
5月1日,英軍開始出動轟炸機對斯坦利島進行空襲,英阿雙方爆發了激烈的空戰和海戰。5月2日,英軍核潛艇“征服者”號發現了“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3枚魚雷將其擊沉。5月4日,英軍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被阿軍擊沉。就在這樣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的過程中,英軍逐漸掌握了馬島附近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英軍4000人於5月21日晚開始登陸馬島,又經過連續多天的戰鬥,阿根廷近萬名士兵最終在6月14日投降。
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戰爭中被擊沉
(2)將士拼命:肯打肯拼肯努力
英軍在這場戰爭中有多艘船隻被擊沉,包括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考文垂”號,21型護衛艦“熱情”號、“羚羊”號以及1艘“大西洋運輸者”號等,10架“海鷂”戰機和24架直升機被擊落,共有255人陣亡、775人負傷、115人被俘。
在戰爭最激烈的時期,英軍主力驅逐艦、護衛艦接連被擊沉,也一度讓英軍懷疑戰爭能否繼續打下去。後來隨著英軍逐步掌握了戰場制空權,開始進行登陸後戰局就已經註定了。經過英軍的浴血奮戰,擊沉阿根廷巡洋艦1艘、潛艇1艘,擊落69架戰鬥機和25架直升機,共造成阿軍649人陣亡、1657人負傷、11313人被俘。
(3)盟友給力:制裁阿根廷,為英軍提供情報
英國之所以能打贏“馬島戰爭”,除本身實力比阿根廷強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盟友給力。英國反攻還未開始前,歐洲共同體(歐盟的前身)就在4月10日宣佈對阿根廷進行貿易制裁。軍事方面,法國也不再給阿根廷提供“飛魚”反艦導彈,美國則開始為英軍提供衛星偵察情報。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號航母
英軍反攻正式開始後,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德國聯邦情報局對阿根廷海軍內部通訊進行了竊聽,得知“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動向後將相關情報分享給英軍,這才使得英軍能夠在戰事一開始就擊沉1艘巡洋艦。智利空軍雷達站也在為英國海軍提供支援,當發現阿根廷戰機起飛之後會第一時間報告給英國海軍。到處都是敵人,這仗還怎麼打?
由此可見,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雖然已經失去了全球霸主的位子,但打起仗來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英國先奪南喬治亞島再收馬島,由簡到難、層次分明的戰略十分英明。再者英國拼盡全力湊出了規模龐大的特遣艦隊和後勤保障船隊,儘管英國長達上萬公里的勤補給線相當脆弱,但阿根廷從頭到尾都沒能將其切斷。再加上英軍還有盟友鼎力相助,阿根廷想不敗都難。
阿根廷空軍使用相對落後的武器裝備給英國海軍造成了重創;阿根廷海軍則幾乎未參加戰鬥,就像吃瓜群眾一樣在旁邊觀戰;陸軍上萬人在失去馬島制空權和制海權後直接投降。最終結果是這場戰爭阿根廷敗了,總統加爾鐵裡也被迫下臺。當年的阿根廷還有能力與英國一戰,而今的阿根廷卻 一年不如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