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樸和女子相樸在中國的歷史場景
1973年的3月,日本首次派出了在其國內被稱為“國技”的相撲隊來華訪問,並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公演,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所以引起轟動是因為當時社會處於封閉狀態,大家看著日本胖子男孩裸露,下面只有一片布條,很好奇,或者女生看了還有點不好意思,大部分當時愚昧的國民沒有想到,相樸其實是中原帶過去的,事實上今天看《大秦賦》的那種跪坐方式,也是似曾相識的,我這裡聊聊中原相樸,包括女子相樸。
相樸最早稱角觝,也叫角試,起於中國戰國時代的傳統角力遊戲,秦漢隋唐均十分盛行,唐代長安又稱相撲,是宮廷、軍隊中的主要遊戲之一。宋元以後,多稱為相撲、爭交。其方法為兩兩相當的壯士,裸袒相搏以爭勝負,類似於今之摔跤。唐代長安凡有會宴遊樂,多演角抵之戲,在清入關前,一向是華夏民族的一項健身兼娛樂的活動。
角觝一詞源於上古黃帝與蚩尤大戰時,根據梁任昉《述異記》記載:“秦漢間説蚩尤氏耳如劍㦸,頭有角,與軒轅鬭以角觝,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觝。漢造“角觝戲”蓋其遺製也”。
大家知道蚩尤是戰神,而且角觝是戰爭中的進行方式與訓練方式。秦一天下後,戰爭暫時平息,故這種尚武的活動改變為一種娛樂,但仍能體現華夏民族的尚武精神,這種精神一直延續到前清。
女子相樸是伴隨男子相樸而生的,這裡面體現一種花木蘭精神,雖然是一種娛戲,也反映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內在感覺。最早的女子相樸記載是:《三國志·吳書五·妃嬪傳第五》,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孫皓“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這些首飾被宮女們戴上,昏君孫皓“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輒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顯然三國吳時代的這種女子相樸尚只限於宮庭裡的僅供王者娛樂的娛戲,而到了宋朝,才進入民間社會的場景中。
根據宋周密 《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記載:“女颭: 韓春春 、 繡勒帛 、 錦勒帛 。” 又據宋吳自牧 《夢粱錄·角觝》記載:“瓦中相撲者……先以女颭數對打套子,令人觀覩,然後以膂力者爭交。”
宋朝這個相樸場景是,女子相樸只是開場白,活躍氣氛,吸引觀眾聚集,真正的壓軸是男子相樸,但是有一天宋朝皇帝與民同樂,看到女子相樸大為興奮,進行了打賞。
女子相撲同樣可以在社會上流行的,這個不僅僅是人們的一種喜好,恐怕因此對於人體的直觀,有了直接的參照物件,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女子隱在閨房而讓人們無法欣賞到美妙的人體,而且我們知道的女子舞劍(公孫大娘)在唐朝是一個讓詩人喚起詩情,畫家喚起靈感的節目,當然我們知道這種舞劍是著衣的,但我們知道比武者多著緊身衣,人體的線條自然會較之平常展露出來,畫者是一個生活的觀者,有了那麼的接觸人體形象的環境,自然對於人物畫的製作並不再是全憑想象,總有一個實在的依據可以參照。
被蘇軾罵成司馬牛的偽道學者司馬光,大為不滿,利用其相權,逼宋皇取消了這一民間娛樂,這樣女子相樸再也不能通行社會,而男子相樸,到清朝也消逝了。倒是在東瀛成了日常的娛戲,包括女子相樸,還成了他們的國粹。
角觝或相樸其實是中華文化文明的一部分節目,至今還沒有恢復,也不知什麼時候恢復,隨著漢服不斷的深入中華現代民間時,其它的節目恢復也會為期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