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凡是下定決心的猶太人,必將擁有一個自己的國家。"

——西奧多·赫茨爾

西奧多·赫茨爾

說來奇怪,猶太民族存在已久,但就是這幾千年來的歷史中,猶太人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一直在被驅逐中生活,其間甚至還遭受到了極端種族主義者的屠殺。

正如西奧多·赫茨爾的著作《猶太國》的開篇中寫道"凡是下定決心的猶太人,必將擁有一個他們自己的國家。"本·古裡安就是這樣一個下定決心的猶太人,並且最終在一片焦土之上建立了屬於猶太民族的國家——以色列。

至此猶太人不用再顛沛流離。

顛沛流離的猶太人

歷史似乎對猶太民族格外殘忍。

巴比倫滅亡後,曾經被俘虜的猶太人迴歸故土重建耶路撒冷,後來又被希臘君主所統治。但其中的一位君主試圖褻瀆他們的宗教,激起了猶太人民的怒火。在馬加比的領導下,憤怒的猶太人發起了起義。經過20年的鬥爭,最終建立了馬加比王朝。但獨立是短暫的,新興的羅馬帝國不久後統治了這片土地。公元1世紀,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結果失敗了。這次失敗是慘烈的:耶路撒冷被羅馬軍的鐵騎攻破,聖殿被拆毀,從此猶太人散落各地,開始了近2000年的流浪。

馬加比

逃不開被屠殺和被迫害的命運——德國與以色列

而屠殺對於猶太人來說,也並不陌生。從西方基督教世界發起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對於猶太民族的屠殺就沒斷過,當然最慘烈的還要屬二戰德國希特勒全面的"反猶""滅猶"行動。

據統計,從1939年至1945年,世界猶太人數量從1500萬人驟減至900萬人,有100多萬人走進毒氣室,還有的被各種手段殘虐致死。

而以色列同西德的關係也離不開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當二戰進行到中後期時,就有相關的猶太人組織向盟軍提出了賠償問題,但由於猶太人一來居無定所在各地流浪,二來德國被四大國"瓜分",所以索賠成效不大。

倖存下來的猶太人下定決心,一定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領土。最終,在本·古裡安的帶領下,猶太人在曾經的故土上建立了一個國家,也就是如今的——以色列。

以色列

但獨立後的以色列需要面對兩個問題,一個是外面虎視眈眈的敵人,另一個就是更令人頭疼的經濟問題。

1948年本·古裡安發表《獨立宣言》,宣告以色列的獨立,並且表示願意向全世界的猶太人敞開大門,從法律上賦予每一個猶太人自由移居並永久居住以色列的權利。本·古裡安的宣言,讓以色列掀起了一陣巨大的移民浪潮,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開始湧入以色列。僅僅3年,以色列的人口就從建國初期的65萬人漲到了130萬人。

但這樣的移民潮並沒有給以色列帶去生機,反而是一片苦楚。由於戰爭,此前積累的財富在戰火中化為灰燼,大量的青年勞動力也都去軍隊服役了,國內生產力下降。另一方面,由於貿易的封鎖,國內物資匱乏,通貨膨脹嚴重,導致失業率持續攀升。

最苦難之時,以色列的食物儲備也只夠維持一個星期,許多移民甚至只能在野外的帳篷中安身。

為了能搞到錢,以色列政府向美國的猶太人組織發起募捐,同時向美國政府申請貸款和援助。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募捐的錢有3億,貸款和援助也才只有1億。要來的錢根本不夠以色列人民生活。

這樣的困境,讓他們再次動起了向德國索賠的念頭。

這對於經歷過納粹大屠殺的以色列人來說,是一場骯髒的交易,是出賣靈魂的事。但生計面前,以色列人選擇活下去。

1951年,總理本·古裡安一錘定音,決定向德國發起索賠。

本·古裡安

經過艱難的談判,最終雙方於1952年9月10日達成了賠償協定,簽訂了《盧森堡條約》。條約規定:聯邦德國需向以色列支付30億馬克的賠償金,用於滿足納粹統治下被迫害的猶太人的個人賠償,另外還需支付給"要求賠償聯合會"4.5億馬克,用於世界猶太人組織安置那些被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

這筆錢雖然看似不多,但對以色列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

按照條約規定,賠款分12年付清,其中2/3以實物的形式支付,其餘以外匯形式支付。

直到1966年,西德的賠償支付完畢。

除了經濟賠償之外,德國還給了以色列其他方面的幫助,包括經濟貿易以及政治方面的支援。

對於德國來說,援助以色列,一方面是出於道德考量,另一方面也是想靠著這種積極承認錯誤的態度,贏回自己大國的臉面。

合作——美國與以色列

總之在西德這個"奶媽"的全方位呵護下,以色列順利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袖珍超級大國"。

而接下來,美國接下西德的交接棒,向以色列提供了更大的援助,直接奠定了之後"中東小霸王"的地位。

要說起美國同以色列的關係,是非常的微妙。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橋頭堡和推行民主化的前哨站,所以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和庇護程度,是其他盟友比不上的。

而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主要以現金為主,並且還是一次性到位。1949年到2006年,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金額達974.124億美元,佔美國全部對外援助的30%,其中軍援佔到了2/3。

不過他們的關係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雖然以色列是在美國的支援下誕生的,但建國之初,美國只向以色列提供了經濟援助,不出售武器,而艾森豪威爾上臺後,美國更開始冷落以色列,轉而與以色列不太對付的阿拉伯國家合作。

60年代後,隨著阿拉伯國家的外交政策總體偏向蘇聯,美國才又開始注意到以色列,並開始向其出售武器,以制衡阿拉伯國家。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是兩國關係的轉折點。

這次戰爭,使得以色列同蘇聯決裂,而美國也意識到了這位中東"小弟"彪悍的實力,開始瘋狂追加援助。

所以,以色列的崛起,不僅有西德的功勞,同時也有美國。

不過換句話,西德辛辛苦苦養育的孩子,最後卻是給美國做了嫁衣,因為根本上來說猶太人不可能原諒德國,納粹的暴行也不可能用援助來抵消。

希特勒

中東小霸王

以色列非常重視國民教育,其GDP的7.5%都用於教育建設,國內基本沒有文盲,24%的勞動人口擁有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教育培養人才,人才帶來技術,技術建設國家,以色列靠著這樣的良性迴圈飛速發展。

在軍事上,其實力不輸英法,能夠排在世界前七之列,雖然這個說法有待證實,但也足以看出其在軍事力量上的強大。另外以色列的軍工也非常強悍,著名的"沙漠之鷹"和烏茲衝鋒槍都出自這裡,同時還吸納著美國給予的先進武器裝備,並且是中東地區唯一的擁核國家。這樣的實力,使其成為了中東地區的"小霸王"。

下定決心的猶太人,最終擁有了自己的國家。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粟裕槍法如神,帶隊打野味吃,許世友拍手叫好:我老許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