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康熙是1661年上臺的,由於他那會兒比較小,才8歲,這裡我們就從他親政開始講起。而他親政的那一年,是1667年。

當時清朝的內外形勢是這樣的。

清朝的實際控制區域為今天的東北(對黑龍江兩岸地區控制力非常弱,北岸已經被沙俄佔據,南岸沒有駐軍,羈縻統治)、內蒙古的中部和東部、以及傳統漢地。今天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和內蒙古西部地區、外東北、外蒙古均不受清朝直接管轄。

清朝前期地圖

需要說明的還有兩點:

1、臺灣島、澎湖列島、金門、廈門以及閩南沿海各島皆為明鄭政權控制,此外,台州、福州、漳州、溫州、莆田甚至鎮江、揚州等地,都曾被明鄭佔領並統治過。

2、三藩,是誰大家都知道。其中,吳三桂鎮守雲、貴,清廷准予便宜行事,雲、貴督撫全受他節制,相當於獨立政府。福建、廣東沒有吳三桂這麼大的權力,但也差不了太多。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來廣西是打算封給孔有德的,但是這位漢奸老兄在同農民軍李定國作戰時失敗了。按說失敗也沒啥,可是他很有氣節,竟然自殺了,自焚於桂林,其子也被李定國所殺。所以無人襲封,僅有一女孔四貞嫁給孫延齡。

清廷感其忠義,即以孫延齡為將軍代領其眾,駐守桂林,並給予其很大的自主權。但是,這個孫延齡是孔有德的鐵桿部下,所以實際上,廣西也是投清三王的實力範圍。

也就是說,在康熙親政那會兒,即使是傳統漢地,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甚至鎮江、揚州,統治都是非常、非常不穩固的。

還有現在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所謂康熙割出去的尼布楚,你要知道,早在1653年俄國的哥薩克人已向貝加爾及黑龍江流域入侵,沿喀爾喀邊境建立了阿爾巴津(1657)、葉拉夫寧斯克(1660)等一系列城堡。阿爾巴津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交界口東岸,西岸為今天中國黑龍江省興安鎮;雅克薩在哪裡想必大家都清楚。這些地方都被沙俄佔了,上哪去割尼布楚呢?

而1657年那年,康熙才4歲。

而當時康熙所面臨的的外部局勢是怎樣的呢?

到康熙親政那年,清軍入關才25年,全國一多半兒的地方官員都是明朝投降的,後來的三番之亂他們中有很多人隨風倒。

雖說幹掉了鰲拜,後面還有他奶奶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撐著,但是此時康熙只有14歲。內部的三藩、明鄭政權、民間反清勢力都是不定時炸彈,之前歸附的漠南蒙古的中西部地區也並不穩定,例如察哈爾。

除此之外,在今天的新疆地區,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在其首領僧格的帶領下正在迅速崛起,已經佔據了天山南北,逼迫土爾扈特部西遷至伏爾加河。此時整個衛拉特蒙古已經形成了兩大部落並立的局面,即鄂齊爾圖汗的和碩特部和僧格的準噶爾部,不久之後,鄂齊爾圖汗就會被噶爾丹干掉。

今天的外蒙古當時叫喀爾喀蒙古,由三大部族組成,分別是土謝圖、車臣、札薩克圖。

1634年,皇太極擊敗了漠南蒙古(內蒙古)最大的部族察哈爾部,林丹汗兵敗身死,後金兼併了大半個漠南蒙古。

這一幕讓喀爾喀蒙古人心驚膽戰,因為至此之後,皇太極只剩下兩個擴張方向,一是向北攻擊喀爾喀蒙古,二是向南攻擊大明。

喀爾喀蒙古人也比較識相,他們知道後金的可怕實力,所以在1638年,土謝圖汗袞布多爾濟、車臣汗碩壘、札薩克圖汗蘇巴第三部聯合遣使向後金進貢,表示善意。皇太極對外蒙古興趣不大,既然人家表示了善意,就坡下驢,確定了兩方的朝貢關係,諭令喀爾喀蒙古各部“歲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

也就是意思一下而已。

而在喀爾喀諸部心中,他們並不願意與清朝建立類似漠南蒙古的從屬關係,他們有更為遠大的理想。從民族感情和認同感上,他們更為懷念元帝國時期的輝煌與昌盛。

而他們此時除了要防備皇太極,還要防禦西侵而來的龐然大物,沙俄,所以需要找個靠山。

其實此時站在抗俄第一線的是衛拉特蒙古人。

西遷的土爾扈特部油畫,他們也屬於衛拉特蒙古

1634年,數百名哥薩克搶佔了準噶爾部屬地亞梅什鹽湖,準噶爾部頭領巴圖爾琿臺吉率軍驅逐,作為報復,他還率軍洗劫了鹽湖以北的數個哥薩克小型據點。

1668年,哥薩克再次掠奪準噶爾部屬地,殺死牧民500餘人,搶走婦孺300餘人,並掠走大量牲畜。巴圖爾琿臺吉之子僧格率軍包圍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據點,以武力逼迫沙俄退還擄掠的人口、財物。

1670年,哥薩克再次擄掠準部,僧格扣留沙俄使者為人質,要求沙俄退還擄掠人口。

在整個17世紀,準部幾乎每年都要跟東侵的哥薩克打幾仗,雙方互相搶掠、殺戮,互相蠶食草原,不厭其煩,直至噶爾丹上場。

比較搞笑的是,雖然雙方經常打,但是貿易照常進行。因為哥薩克自己不飼養牛羊,所以當物資匱乏時,會用武器交換些皮毛、食物,準部也是來者不拒。

這種情況下,衛拉特蒙古人也需要盟友。

於是,1640年,在札薩克圖汗蘇巴第的倡導下,喀爾喀、衛拉特兩大族群在塔爾巴哈臺會盟。在這次會盟上制定了一部《蒙古—衛拉特法典》,這部法典類似一種軍事和政治同盟,主要內容有兩點,共同禦敵和維護民族共同利益。

這個法典表面是防著沙俄,而實際上也是針對後金。

此時的青藏高原,是固始汗創立的和碩特汗國。

這個固始汗出身於衛拉特蒙古的和碩特部(成吉思汗嫡系後裔),就是我上面介紹過的那個跟準部並立的衛拉特蒙古部落,其屬地在天山南部地區。1637-1641年,該部偉大的領袖固始汗率領部分族人向南攻入青海和西康,1642年攻佔日喀則,滅噶舉派的藏巴汗政權,確立格魯派諸(黃教,也就是達賴喇嘛的那個教)領袖在西藏的政治地位,重建布達拉宮、擴建大昭寺。

這是個二元遊牧帝國,後期青海一帶歸汗王系統管轄,西藏一帶歸達賴系統管轄。

也正是固始汗向南擴張,削弱了和碩特部的實力,使得準噶爾部有了擴張的空間,從巴圖爾琿臺吉到僧格,都在擴張勢力,直到噶爾丹的出現並統一了衛拉特蒙古。

最後,是可怕的沙俄。

推動沙俄東擴的原始動力是皮毛和黃金,而他們在東擴的過程中抓住了遊牧民族的死穴,攻堅乏力。

遊牧民族飄忽不定,如果你沒有騎兵,跟他們打仗就像與一個巨大的影子搏鬥,看得見、追不上、打不著,等你累了,陣型拉散了,後勤物資跟不上了,他再回頭打你。

所以,跟他們作戰的最好辦法是修建堅固的據點,讓他們來攻,畢竟馬是無法爬雲梯的,把他們趕下馬,就好辦多了。

而俄羅斯人修築的並不是大型城池,而是類似鬼子的碉堡。相對簡單,易守難攻。

這時很多人又會問,要是遊牧民族怕攻城,那麼為什麼金朝、元朝、清朝那麼多少數民族都能一個一個把關內的漢族城市打下呢?

你真以為那是他們自己爬雲梯攻下的嗎?錯!像金朝的女真人,入關前所有人加起來不過20萬,要是挨個城市爬城牆,他們怕是到不了開封就打光了。

根據《遼史》記載,在北宋初年宋遼戰役中,遼國人是這麼打的。

先是抓漢人,將他們裹挾到一座城下,逼迫漢人向城牆湧去,如果城頭的宋軍射殺,就再驅趕一波,等到死人把護城河填滿了,在城牆根堆起高高的屍體,遼國人再踩著屍體攻城。如果城頭的宋軍不放箭,遼軍就混雜在漢人難民中,衝到城下,伺機攀爬。

很無恥、很殘酷,但是很有效。

可是沙俄人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他們是在茫茫草原修碉堡,那些遊牧民族上哪裡去抓這麼多替死鬼呢?

所以沙俄派出的哥薩克一路東進,在各蒙古部族實際有效統治範圍的邊緣地區建立了一個個據點。

到1660年,清朝入關才僅僅16年,沙俄已經構建了一條烏拉爾河-阿爾泰山-貝加爾湖-黑龍江的據點戰略蠶食線。並在今天的阿爾泰山、貝加爾湖一帶同衛拉特蒙古、喀爾喀蒙古反覆爭奪。

好啦,康熙親政那會兒,就是這麼個形勢。說內憂外患有點誇張,但絕不是一個好盤,論局勢之惡劣,比劉徹、李世民登基那會兒還要糟糕,至少當時劉、李內部是穩定的,而且外患主要來自一個方向,那就是北方。

而你再看看康熙的局勢,東南有明鄭,南方有三番,東北有沙俄,北方有喀爾喀蒙古,西北有準噶爾,青藏高原的和碩特部也是若即若離,後來三藩之亂時他們中的部族還公開支援過吳三桂。

康熙唯一佔便宜的地方是,雖然空間上四面都是敵人,但是這些隱患並不是同時達到棘手地步的。

喀爾喀蒙古內部本來就不和睦的幾個部族正在醞釀一股大規模內鬥,而且在北邊他們還要抗擊強大的沙俄;

噶爾丹此時還在拉薩留學,他哥哥僧格執政的準噶爾跟清廷保持了比較友好的關係;

青藏高原的固始汗在順治十年剛剛接收了清廷的冊封,跟清廷關係也不錯。

而在康熙親政那會兒,只有明鄭和三藩比較棘手。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堅守孤城的天國忠貞,曾國藩寫信勸降無果,一萬七千人與城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