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因為戰爭傷痕累累,急需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來休養生息。在幾十年裡連續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嚮往和平,就需要一個國際機構來調解地區矛盾,解決地區爭端,聯合國應運而生。
安理會構架穩定
聯合國是由二戰的戰勝國經過數次大會協商建立的,陸續把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吸納進去,從此國家和地區矛盾有了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調解之處。聯合國設有10個非常任理事國,由成員國輪流擔任,負責較小的地區事件,所有成員國參與的聯合國大會則用來商討比較重大的事件,最終表決通過後,遞交常任理事會。由中、美、英、法、俄組成的安理會擁有所有事件的一票否決權,可以否決所有事件,是目前全球最高權力機構。
這5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成為常任理事國,是由他們的經濟、軍事、國際地位等決定的,他們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締造者,也是維護者,全球秩序在其意願下進行,他們是目前世界上經濟、軍事最強大的5個國家。
印度想入常
由於常任理事國擁有極大的權力,很多國家都想要加入,特別是印度,一向自信心過度的印度人認為他們有資格入常,不放過任何一個入常機會。
安理會5國經過多年磨合已經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可能容忍增加新的國家來分攤權力,雖然中美俄之間存在矛盾,但很多方面都會達成共識。在印度尋求入常的表決中,5國有充分的默契,總有一個國家投出反對票,始終有一票之差,其他成員可以心安理得的從印度政府那裡謀求好處。基本是五個國家輪流投下否決票。
除了安理會5國,其他國家在最重要的軍事和經濟上都有所欠缺,而印度在經濟上極其薄弱,貧困線以下佔比很高,軍事上更是因為工業基礎薄弱,子彈都無法制造,所有武器裝備依靠進口,文化上印度文盲率極高,綜合而定,印度完全沒有入常的資格。印度只不過是西方國家眼中的“錢袋子”而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