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讀三國易,評三國難。蓋因這段歷史上通廟堂、下達坊肆,外曉寰宇、內貫中華。唯有以小見大,方可見微知著。

頗庸客在讀三國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荀彧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很厲害,但厲害在哪卻鮮有人知。釋卷之餘,突發奇想,來談一談荀彧到底厲害在哪?

評價一個人的功過需要著眼於他幹了什麼。荀彧別稱“荀令君”,因其長期於獻帝一朝任尚書令一職。公元196年,彧時年34歲授尚書令,此後一直幹到50歲進封光祿大夫。同年因反曹操進魏公並加九錫,憂憤而死。荀彧幹尚書令幹了16年,其一身榮辱皆系此職。

漢設六尚,尚書為六尚之一,原為皇帝掌管文書,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漢光武鑑於西漢晚期權臣專政,便設尚書檯,長官尚書令分事六曹(或曰五曹六尚書)以制相權。荀彧所處的三國時期,尚書檯已然脫離少府,地位大大提高,與九卿同級(故荀彧官階不高這種說法有待斟酌)。就大體而言,尚書是君主的秘書機關,設在宮內;廷尉、太常這類是謂卿,與司徒、司空這些宰相機關一併設在宮外。宮內尚書與宮外公卿沒有分職,共同處理每一件事務。但尚書憑藉在宮內的地利之便,自然使得君主與其之間的關係較與公卿之間更為緊密,故尚書令的權責顯然會更大一些。

尚書事務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國家事務,不過問尚書事,自然也談不上管理國家。正因如此,漢魏時期所有政治野心家都企圖將尚書置於自身管控之下。根據《三國志魏書曹爽傳》:“發詔轉宣王(司馬懿)為太傅.......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司馬懿、曹爽皆為明帝顧命大臣,為使尚書歸為己用,曹爽就想把司馬懿排擠掉,此為野心家企圖掌握尚書的例子。

這樣一來,荀彧就是曹魏集團的大管家。“錄尚書事”就是要求他一切事務,無有不包。曹操在荀彧投奔他以後,大喜稱其“吾之子房”。世人皆謂曹操看重的是荀彧背後的潁川世族,這句話是不錯的,但是光有資源手上沒活兒恐怕當不起“吾之子房”四個字。

一、謀篇佈局,高屋建瓴

政權集團的發展首先得有一個鮮明的政治主張,否則就是一夥兒地方豪強。政治主張很好提,但得提到大多數人的心坎裡才能起到作用。荀彧極為敏感的捕捉到群雄雖有王霸之心,但仕族百姓依舊人心向漢(當然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荀彧勸曹操“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若要匡扶天下之素志,唯奉漢帝從民望,以令不臣。這樣一來,政治主張既有合法性又有煽動力。曹操在征討袁術以及北方軍閥的時候,都是打著這一面旗子,是故其言:“設使國家無有孤, 不知當幾人稱帝, 幾人稱王”。(卷1《武帝本紀》裴注引《魏武故事》)荀彧至死未見魏王,便是由於在設宴銅雀臺以試群臣之時,發現仕漢之心猶存。由此也不得不感嘆荀彧對天下人心把握之遠、之準。

政治主張有了,實踐道路又當如何?荀彧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保河、濟,建立以兗州為中心的根據地,待其麥熟徐圖外擴。河即為黃河,濟水古黃河下游河道,江、河、淮、濟是為《爾雅》所記載的古代獨流入海的四條河流,名曰“四瀆”。古代自然經濟下的糧產直接決定了軍隊的編制、數量以及用兵的輻射面積。河濟之間在當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兩條主要河流灌溉之下,物產極為豐富。曹操聽取建議後取消了攻打徐州的計劃,發展經濟、整編待休,聞名後世的屯田制也是在這一時期由棗祗首創。荀彧之策,與諸葛亮以益州為本荊州用武,魯肅提議的據荊楚以觀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就時間而言,荀彧提出的最早,曹操依循最先發展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地方割據勢力。

二、招賢納士,識人善用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荀彧孝廉出身,一進曹魏便開始大力舉薦名士,籠絡人才。彧前後所舉者,命世大才,“邦邑則荀攸﹑鍾繇﹑陳群,海內則司馬宣王,及引致當時知名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之儔,終為卿相,以十數人。”(三國志》卷 10《荀彧傳》注引《彧別傳》,第 318 頁)在荀彧的努力下,曹魏逐漸形成了以汝潁為一大主體的人才班底。彧識人不拘一格,“取士不以一揆,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有一例可見其知人善用。適值董卓和李傕殺伐為亂,關中早已殘破,馬騰、韓遂諸將又恃強居於關中。曹操為此頭疼不已,剿滅他們費心費力,放任自如又後院難安。操於是問計於彧,關中勢力盤根糾結,曹操又在此地根基不穩,故唯有通曉合縱連橫之法又不失忠心的人方可擔此大任。彧薦鍾繇(鍾會他爹)領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將後方事務委託給他。

鍾繇也是孝廉出身,識人眼光自不用說。他一到關中,便開始拉攏關中名士,《魏略》中《賈洪傳》記載鍾繇在任時,“時州中自參軍事以下百餘人”,包括為曹魏鎮守雍涼二十年的能臣張既、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之子張昶、在河東之戰中守絳城寧死不詳的賈逵等人都是在鍾繇上任後被納入帳下的。

鍾繇在聯合、分化地方勢力這一方面也有一套。他首先從段煨入手,鍾繇和他其實還是能夠扯上一點關係的。因為鍾繇以前在李郭專權的時候曾任黃門侍郎,段煨則是被董卓手下的中郎將之一。段煨在這個人很有意思,他被董卓留守弘農郡華陰縣後不僅沒有像其他涼州軍閥一樣燒殺搶掠,反而幹了不少惠民的好事。他還在郭汜、楊奉攜劉協東歸的時候迎接天子車架。鍾繇或許也是看出了段煨還是有一點道德操守的,故而積極地與他發展關係。段煨而後奉天子詔令(實際就是曹操發的,當時曹操在南陽徵張繡,併發詔令要關中諸侯圍討李傕)參與平定李傕,以鎮遠將軍的身份領北地太守,維穩關中。《西嶽華山堂闕碑銘》中記載一碑名為“鎮遠將軍領北地太守閺鄉亭侯段君諱煨字忠明”記載他在鎮撫關中的時候“群兇既除,郡縣集寧,家給人足,戶有樂生之歡,朝釋西顧之慮”。段煨隨後入朝為大鴻臚、光祿大夫,頤養天年。唐人張彥遠在《法書要錄·卷6》中提到“鎮遠將軍領北地太守閺鄉亭侯段君諱煨字忠明”此碑的碑頭有鍾繇題字,稱碑文乃鍾繇所書,鍾、段二人應該關係不錯。段煨放棄地方割據入朝為官具體何因有待考證,但可以合理推測鍾、段二人的私誼在其中必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馬騰在被建安初拜為前將軍後,假節,封槐裡侯,所轄勢力從涼州擴散至關中,並在這一地區逐漸與段煨比肩。河東之戰時,袁尚命大將郭媛為河東太守,聯合幷州刺史高幹(袁尚表兄弟)以及南匈奴單于與曹操爭奪河東。晉司馬彪《戰略》記載馬騰也答應了郭媛的請求。司馬彪的《戰略》是為一部小說類古籍,準確性不足以信。但陳志《張既傳》提到郭援“發使西與關中諸將合從”,關中諸將不可能不包括馬騰。鍾繇則派張既前去遊說馬騰。具體過程未見史端,但最終結果是馬騰和韓遂合兵一處,在河東平陽前線接受鍾繇排程。這裡要提一嘴,郭援還是鍾繇的親外甥,郭援在河東之戰中為龐德所殺,鍾繇見其首泣曰:“吾甥忍昧本良,從賊擾國,將軍殺之無過”。鍾繇忠心,可見一斑。

扯鍾繇治關中的事有點扯遠了,但關中一直是曹操在統一北方過程中的一個心腹大患。但在荀彧舉薦鍾繇後,諸亂甫定。建安十年,曹操聽取了荀彧的建議,一一安排了司馬懿、鍾繇、蔣濟、杜襲、陳群、杜畿這六位謀士的職務。眾人各安其職後,很快人盡其才。曹操也由衷感嘆,“令君只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三國志》卷 10《荀彧傳》注引《彧別傳》,第 318 頁。)時人皆贊其識人之明、用人之法。

二、善審時勢,鎮守後方

領導其實也有猶豫的時候,尤其在面臨畢其功於一役之時,需要有人在背後推一把。這時候,一個善審時勢的二把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善審時勢者,往往會在關鍵節點上具備超強的敏銳性,懂得什麼時候該收縮,什麼時候該出擊。剛好,荀彧就是這樣一個人。

曹操在陶謙病死後,欲趁亂攻取徐州。荀彧則認為陳宮、呂布互為掎角之勢,現有的兵力“多留則力不勝敵, 少留則後不足固。”,應先穩定兗州,建立起立足中原的基礎。

與袁紹爭霸北方之前,大名士孔融尚且認為紹軍勢眾,殆難克也,引發軍中一片懼戰情緒。彧則不然,認為袁紹外強中乾,在智、謀、武、德四個方面曹操都勝過他。這樣一來荀彧即很自然地拍了領導馬屁,又堅定了後者的抗袁決心。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其實也就是荀彧觀點的進一步細化,在整體態度上沒有脫離荀彧的基調。

曹操圍困袁紹與官渡卻久攻不下,軍糧將盡欲班師回朝。荀彧在此關鍵時刻再一次站了出來,寫信給曹操。信中的大體意思是,當年楚漢滎陽成皋之戰時,劉邦的軍糧比您還少呢,袁紹這麼多人,卻被我們扼其喉,半年而不得進,這不更加證明我們厲害嗎?所以您再堅持一下,拖下去最先起變化的是他們,“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卷10《荀傳》),由此取得了一場決定性勝利。

荀彧的另一大功績便是幫助曹操鎮守後方。曹操剛入主兗州的時候,因為殺了譏諷他的名士邊讓,得罪了一批當地計程車族豪強,“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卷74上《袁紹傳》)。兗州各地守將趁曹操攻徐州時紛紛叛亂,處境一度十分危急,而正是由於荀彧的冷靜處理,才幫助曹操渡過難關。官渡之戰中,荀彧鎮守許都;赤壁之戰時,彧也在後方居中持事,幫助曹操穩定了後方局勢,保衛了曹魏在北方的政權基礎。

荀彧還懂經濟,大概本人知識面有限,沒有在史書上看到荀彧入仕曹魏後直接參與制定經濟政策的記載,大機率也是因為早就有懂經濟的專家在幫荀彧幹這活兒論文,但這不代表荀彧不懂經濟,不諳農桑。永漢元年,董卓執柄,獨霸朝綱,由於手下沒有懂得經濟方面的人才,搞得京都物價飛漲。郎中令李儒建議董卓親身拜訪荀彧,求教大計。據高守業注《管子輕重十六篇》旁引說,荀彧向董卓呈獻三計:“一曰平準,置平準於顯陽,召受四方委輸,以仰給大農,貴出賤屯,如此,富商大賈亡其所詐,而萬物不得騰躍;二曰市估,設市監以督行貨,計所高低,坐贓論;入己者,以盜論;三曰有度,相國旬月一巡守,命市納賈,以觀民之好惡、志淫好闢,乃得無虧市人,而商旅不散。”

翻譯一下就是荀彧建議當局實行平糶、平準政策(平糶是戰國時期魏國政治家李悝提出的調節農業生產的主張:在豐年時,由官府平價收購農民的餘粟,即平糴;荒年時再用平價出售積粟,即平糶)。此外還需推行定價監管制度,打擊價格欺詐行為,並根據嚴格的依據進行價格調控,量價之時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和利潤等因素,儘量兼顧買賣雙方的利益,既要相對穩定,又要不時變動。簡而言之就是加大政府的干預力度(凱恩斯主義的結論之一也是加大政府幹預)。荀彧的建議一經實行,平抑物價頗見成效。

四、兼論結果導向思維

內政、外交、戰略、經濟,荀彧所識無有不包,是故南陽名士何顒稱荀彧為“王佐之才”,連曹操也認為“彧謀殊功異”。然而這樣一個全能型幹部,卻沒有被後世大力稱頌,反倒是郭嘉、諸葛亮、司馬懿、賈詡這類謀士被反覆提及。後人皆知荀彧厲害,但厲害在哪卻往往語焉不詳。這背後或許和我們固有的“結果導向思維”有關。

結果導向是ISO質量管理體系、績效管理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之一,即強調經營、管理和工作的結果。結果導向的人就是重結果不重過程的人,簡而言之便是“只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並無對錯之分,然而在看待歷史時運用這種思維便會產生諸多謬誤與遺漏。

三國是一部戰爭史,畢竟戰爭是這一段時期的主題。但三國也是一部政治制度史、社會史、經濟史。即使是作為最後終端的戰爭,也是建立在每年的田畝賦稅、經濟發展、社會組織安排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上得以發動的。確實,前期準備再好,決定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仍然在於臨陣軍機。但拉至長時段來看,擁有厚實家底的一方,對一場戰役的失敗顯然擁有更多的“容錯率”。容錯率大,仗還沒打心裡都有底,因為輸得起。就好比一個富豪和窮鬼賭錢,富豪贏一次就能要窮鬼的命。這就是為什麼蜀漢失荊州後,諸葛亮為什麼不得不推行進攻性防禦政策,而曹魏即使輸了那麼多場,依然不動如山的原因所在。

無奈的是,觀史的人把一場戰役的勝敗看得太重了,幼稚的以為所謂的奇謀妙計真的能夠翻雲覆雨,逆轉乾坤。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結果導向思維使得世人只顧推崇諸葛亮、郭嘉、賈詡、陸遜這類人,卻不去關注荀彧、魯肅、李嚴這些夯實家底的人。

三國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舞臺劇,羽扇綸巾、叱吒沙場的謀士、戰將憑藉著時代的主題輕而易舉的獲得了掌聲與喝彩,然而那些幕後英雄卻淹沒在角落之中。結果導向思維觀的並不是史,而是演義。事實證明臥龍鳳雛皆得也未安天下,那麼偃旗息鼓後,結果導向思維真的能告訴我們,答案在哪嗎?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利沃夫到基什尼奧夫,蘇聯全面反攻,德軍一步步走向全面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