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宋寧宗——趙擴(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是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南宋朝的第四位皇帝。是宋光宗趙惇的次子,母親是慈懿皇后李鳳娘。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趙擴被立為皇太子,不久後,宋光宗被逼退位,趙擴在韓侂冑、趙汝愚等大臣的擁戴下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慶元"。 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九月十八日趙擴駕崩於臨安宮中的福寧殿,葬於會稽永茂陵,在位三十年,享年五十七歲。
宋寧宗趙擴
對於宋寧宗趙擴,歷史上的人物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例如南宋哲學家袁燮是這樣評價趙擴的:"陛下尊居宸極餘二十年,無聲色之奉,無遊畋之娛,無耽樂飲酒之過,不事奢靡,不殖貨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無之。"但又如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虞雲國先生是這樣評價趙擴的:"趙擴昏庸無能,沒有主見,在對金國的和戰問題上,搖擺不定,常受權臣的擺佈,先由韓惋胄、後由史彌遠專權,甚至連維繫國統的皇嗣也由權臣一手操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趙擴到底是位怎樣的皇帝呢?今天,我給大家說一說宋寧宗趙擴的一生。
乾道四年十月十九日(公元1168年11月19日),趙擴出生於恭王府邸,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五月被賜名為趙擴。據史料記載,在趙擴還沒出生前就有異象發生,怎麼回事呢?是這麼回事,話說趙擴的母親李皇后有一天晚上呢,夢見一個大太陽墜落到庭院裡,於是李皇后就用手托住了太陽,於是李皇后不久便懷孕了,生下的孩子就是趙擴。至於此事真假,那就不好說了,大家姑且把這當成小段子聽聽。
好了,言歸正傳。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十一月十三日,趙擴被授予右千牛衛大將軍,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十月被授予明州觀察使,封英國公。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二月,趙擴開始從師就學,這一年,他十二歲。
作為宋光宗惟一的子嗣(大哥趙梃早亡),趙擴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其父宋光宗即皇帝位,趙擴也因此被授為少保、武寧軍節度使,進封為嘉王,也因此可以到宮外開府別住。光宗為了他這個獨苗兒兒子,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何以見得?光宗不僅將自己在東宮時收藏的圖書全部賜予他,還親自挑選了黃裳、陳傅良、彭龜年等一批名儒,擔任他的老師,趙擴呢,也沒有讓他父皇失望,學習也非常勤奮。
可是問題偏偏就出現了,按理說趙擴學習非常勤奮,這是好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啊,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這麼回事:話說趙擴雖然學習勤奮,但他學習有一缺點,就是他只注重讀書的數量,對書中的內容意義卻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這就導致他的理政能力未能有所提高。何以見得?我給大家說一個事例,大家就明白了:話說趙擴剛即位不久,群臣的奏疏就因得不到他的及時批覆而堆積如山。彭龜年建議他,讓負責進呈奏疏的通進司把奏疏開列一單,皇帝閱後,在單子上註明需要親自過目的部分,其他的就可交由三省、樞密院處理,這樣,處理奏章的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對自己這位學生的天分,彭龜年深有了解,因此他乾脆附上了單子的格式,以便寧宗能夠照葫蘆畫瓢,彭龜年真是用心良苦啊!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此番幾乎是手把手的教導,不知趙擴是真看不懂,還是嫌麻煩,反正最終沒有采納這一方法。而趙擴是怎麼做的呢?趙擴的做法是和稀泥:凡是大臣的奏章,他一律批"可",這倒也省去了不少時間,只是害得臣下們大費腦筋,兩位大臣的奏章針鋒相對,皇上都批了"可",但到底以誰為是呢?大臣們不得而知!
好了,咱們回過頭再說趙擴沒登基以前的事情。咱們在前文中說了,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其父宋光宗即皇帝位,趙擴也因此被授為少保、武寧軍節度使,進封為嘉王。隨後,趙擴又在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被立為皇太子,此後不久便繼位。關於趙擴即皇帝位,我在這裡要說道說道。宋寧宗繼位時,其父宋光宗尚在,改太上皇,那有朋友問了:宋孝宗退位是為了給宋高宗守孝,那宋光宗退位是為了什麼?難道也是為了守孝?
宋高宗吳皇后
事實並非如此,名義上是宋光宗禪位給宋寧宗,實際上是趙汝愚、趙彥逾、葉適、徐誼等朝臣以宋光宗無法執喪為理由,透過外戚韓侂冑從中連絡,獲得高宗吳皇后支援所造成的宮廷政變,逼迫宋光宗讓位。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這麼回事: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六月,宋孝宗去世,按照古禮,宋光宗要主持宋孝宗的喪禮,但因為有"過宮風波"的緣故,光宗以病為辭,不肯主持喪禮。無奈之下,大臣們只好請太皇太后吳氏代替光宗舉行祭禮。事後,大臣們都以和不盡孝的光宗同朝議事為恥,於是大臣們紛紛上書要告老還鄉,連當朝宰相也是如此的做法,宋光宗一聽這話終於急了,這是要幹什麼?這是要全體罷朝啊!這時,有大臣又奏光宗說:"皇子嘉王擴,一向仁慈孝順,應立於儲君,以安定人心。"光宗立即批示:"歷事歲久,念欲退閒。"
於是在舉行祭禮時,趙汝愚等率文武百官在孝宗靈柩前請求太皇太后吳氏宣示光宗禪位詔,太皇太后吳氏宣讀:"皇帝心疾,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閒,皇子嘉王擴可即帝位。" 趙汝愚出來後,把太皇太后的意思告訴寧宗。寧宗堅決推辭道:"恐怕會揹負不孝的罪名。"趙汝愚說:"天子應當以安定社稷、國家為孝,如今朝廷內外憂心忡忡,害怕混亂,萬一發生意外變故,置太上皇於何地?"大臣們這才把嘉王趙擴從人群中擁出,趙擴卻推辭說:"上告大媽媽,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吳氏立刻命太監說:"去拿黃袍來,我親自給他穿上。"趙汝愚立即率文武百官跪拜,三呼萬歲。趙擴這才同意即皇帝位,開始他長達三十年的皇帝生涯。
朱熹
趙擴繼位後,重用了助他登上皇位的趙汝愚和韓侂冑兩位大臣,任命趙汝愚為宰相,韓侂冑為樞密院都承旨,冊立韓夫人為皇后,韓侂冑由此得勢。而趙汝愚招攬名士,想有一番作為,然而外戚韓信胄與趙汝愚不和,因此韓信胄圖謀排斥趙汝愚,先後起用京鏜、何澹、劉三僳、劉德秀等人。著名理學家朱熹約吏部侍郎彭龜年同劾韓侂冑,韓侂冑對宋寧宗說朱熹迂腐不可用。由於寧宗信任韓侂冑,朱熹被罷官,這還不夠,韓侂冑使諫官奏趙汝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於社稷,於是在趙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二月,趙汝愚罷相,出知福州。反對趙汝愚罷官的人都陸續被竄逐。不僅如此,宋寧宗還在韓侂冑集團的策劃下,下令禁止道學,定理學為偽學,罷斥朱熹等理學家,對當時的許多知名人士進行清洗,禁止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史稱"慶元黨禁"。
對於慶元黨禁,他表面上看是打擊目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但事實上並不如此簡單。在慶元黨禁的實際過程中,不但朱熹一派的道學家受到政治上的打擊,那些並非朱熹一派的學者也受到了打擊,如陸氏心學的主要傳人也被列入黨籍而遭禁,甚至連反對朱熹一派的學者,如永嘉學派的主要代表也被列入黨籍而遭禁。慶元黨禁實際上是南宋當權的統治集團對學術界的一次大規模的、全面的打擊。這樣做的結果,使得乾道、淳熙年間的那種學術繁榮、學派林立、百家爭鳴的局面一去而不復返。因此,慶元黨禁是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遭受的一場浩劫。到話又說回來,也正是因為以朱熹為代表的道學,迎合了後世中國帝王的統治需要,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中國越來越落後於世界文明和科技發展的腳步,這才導致了清末時期任人宰割的悲劇。
那麼,宋寧宗在這起事件中表現如何呢?宋寧宗在黨禁方興之時一度支援韓侂冑,致使韓黨佔據上風,其後六七年間,他宋寧宗漠然無為,聽任韓侂冑肆無忌憚的排斥政敵,專斷朝政,走上了權臣之路。黨禁雖然鬆動,韓侂冑的權臣之勢卻如日中天,不可搖撼。這足可見宋寧宗的昏庸無能。
寧宗時期,在與金朝的關係上,又逐漸趨於緊張。宋寧宗因為不滿金朝蠻橫要求按舊時的禮儀行事,對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滿,因此他也支援韓侂冑對金朝採取強硬的措施。於是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四月,宋寧宗採納了韓侂冑崇岳飛貶秦檜的提議,將岳珂為岳飛所作的辯白文書宣付史館,並追封岳飛為鄂王。此後不久,宋寧宗又改元為"開禧",取的是宋太祖"開寶"年號和宋真宗"天禧"的頭尾兩字,表示了南宋的恢復之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寧宗下令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諡號,改諡為"謬醜",不僅如此,趙擴還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此舉被認為是平反岳飛案件最徹底的一次。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
韓侂冑
關於開禧北伐的過程,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只說結果——宋朝戰敗。對於失敗者而言,是沒有發言權的,那麼,就乖乖地接受金國壓榨式的審判:其一,依靖康故事,世為伯侄之國; 其二,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其三,疆界與紹興時相同(金放棄新佔領的大散關、濠州等地);其四,南宋另給金軍犒軍銀(賠款)三百萬兩;其五,宋朝必須將韓侂冑等主持伐金之人的首級獻給金。
奇恥大辱啊!但宋朝君臣都是敢怒不敢言,誰讓他們是戰敗者呢。為此,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十一月,韓侂冑在上朝途中被殿帥夏震派出的將士挾持,殺死於玉津園中。韓侂冑被殺以後,宋廷立即派人把這一訊息告訴了金朝,並以此作為向金朝求和的砝碼。經過與金朝的談判,按照金朝的要求,韓侂冑和蘇師旦的首級被送往金朝示眾。韓侂冑死後,宋寧宗對大臣說:"恢復豈非美事,但不量力爾。" 嘉定和議比"隆興和議"更為屈辱,其中一點便足以見得,那就是宋朝皇帝與金朝皇帝的稱謂由以前的侄叔改變為侄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