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康熙晚年一廢太子之後,隨著八阿哥胤禩的出局,皇位繼承的熱門人選只有胤禛和胤禵。這兩個皇子各有優點和缺點,但最終康熙帝還是選擇了胤禛。那麼,同樣優秀的胤禵為何落敗呢?

其一、缺乏政治歷練不足以擔當大任

胤禵在康熙帝年長皇子中排名最末,他比同胞哥哥胤禛小10歲。在康熙三十五年以後,其他皇子均已長大成人,並參與到政務當中,而胤禵此時不過是個孩童。

康熙中晚期時,康熙經常外出巡視,而且持續的時間也很長。每次出巡他都會指定皇子隨扈,並讓太子或一兩位年長皇子留京辦理政務。這期間,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只要不隨扈,都被委以重任。

康熙沒有讓其他大臣在京主持政務,其目的就是為了細緻地考察諸年長皇子,這種情況在廢太子之後更為明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幾個年長皇子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得到了康熙帝的認同。

因此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分封皇子的時候,八阿哥胤禩以上的皇子全部受封。胤禵由於年齡關係,受到康熙帝賞識的時間較晚,在第一次廢太子之前基本沒有過多地參與政務,缺乏歷練。

胤禵真正受到康熙重用則是在康熙晚年了,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出任大將軍王,統帥兵馬出征西北。康熙帝的這一任命,給人很大的誤解,包括當時的朝臣都認為胤禵是儲君的熱門人選。

其實這與胤禵的軍事才能不無關係,胤禵性格豪爽,重情重義,而且曾管理過兵部事務,是當時諸阿哥中最適合帶兵出征的。況且,當時的胤禵只有31歲,遠征西北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顯然是不能勝任的。

但需要說明的是,康熙晚年的胤禛已經是一個政治老練、城府很深的角色,雖然軍事上的能力或不及胤禵,但從治國的角度而言,胤禛顯然更符合康熙帝的標準。

其二、威望不夠不足以震懾群雄

康熙帝的年長皇子,個個百鍊成鋼,且大多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團。如果選擇胤禵為儲君,那麼他即位後將會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反過來說,胤禵一旦即位勢必會引起諸多皇兄的嫉妒,甚至會在朝中掀起一股巨大的浪潮,以胤禵的威望來看,他顯然不具備這個協調能力。即便是胤禛那般強勢,在繼位後依然受到各方面勢力的掣肘。

可以設想,胤禵一旦繼位,最難處理的便是如何協調與八爺集團的關係。我們知道,八爺黨中胤禩是核心人物,九爺、十爺包括胤禵都是骨幹。以能力威望而言,他們三個都遠遠不及胤禩。

也就說,只有胤禩繼位才是順理成章的。如果換了胤禵,那麼不僅是胤禩本人有心理落差,就是九爺、十爺也會抱打不平。雖然康熙帝一廢太子之後,胤禩已經被排除在外,但從他後來的表現來看,他依然在暗中用力,沒有放棄過對儲君的爭奪。

九阿哥胤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十四爺若得立皇太子,必然聽我幾分說話”。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胤禵即位將很有可能繼續受到八爺集團的控制。

再者,胤祉、胤禛、胤祥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因為他們都不屬於八爺集團,甚至是對立面。胤禵要想對付這幾個哥哥,不磕掉幾個門牙想必也是拿不下來的。對此,深諳帝王心術的康熙帝又何嘗不知呢,這也是他不能選擇胤禵的原因之一。

其三、性格缺陷不足以君臨天下

上面說到胤禵的性格豪爽且重情重義,這一點與十三阿哥胤祥頗為相似。早在一廢太子康熙令大臣在眾皇子中推舉皇太子時,大臣因推舉胤禩遭到康熙帝的斥責。胤禵就很不服氣,還以服毒威脅過康熙帝。

從這一舉動就可以看出胤禵性格衝動,康熙帝說他是江湖義氣。本來性格豪爽衝動一點也不算什麼,但作為一國之君,特別是作為康熙帝的儲君,就十分不合適了。

康熙帝晚年時,對於儲君人選始終緘默不語,只是說要選一個“堅固可託之人”。何謂“堅固可託”呢?筆者認為這要放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去理解,康熙帝晚年意識到王朝的最大隱患是吏治問題。而要想解決吏治問題,就需要一個有勇氣、有膽量向腐敗官僚宣戰的這麼一個強有力的人物。

胤禵因為陷入八爺集團太深,且八爺集團正是吏治腐敗的根源,所以胤禵並不具備“堅固可託”這個前提條件。加上他性格豪爽,重情重義,很容易受到干擾,一旦繼位也很難與八爺集團徹底撕破臉。

儘管上面提到了胤禵的三個不足,但筆者還是有理由相信,在康熙五十七年的時候,康熙帝還是想進一步考察胤禵,讓他出任大將軍王,以便他建立軍功,從而彌補他威望不足。但經過仔細權衡,康熙帝最終還是選擇了胤禛,後來的事實證明,康熙帝的選擇是明智的。

3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和珅最大的靠山不是福康安,更不是乾隆,他若不死和珅不會被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