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戰的日本鬼子,你腦海裡會立即浮現出什麼呢?
頭戴戰鬥帽,腦後飄著幾片破布,黃軍裝,腳蹬大頭皮鞋,手裡拿著三八大蓋的鬼子兵,或者身背王八盒子,腰挎東洋刀的鬼子軍官,呵呵,的確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鬼子的穿著裝備。
戰鬥帽 和「屁簾」
▼
戰鬥帽可以說是二戰鬼子最顯著的標誌了,日軍稱作「略帽」,上小下大,輕便小巧,戴上後與頭部貼合得非常緊密,兩邊各帶3個金屬通風孔,通氣性好,汗水易於蒸發,但沒有骨架,也沒有硬帽舌,軟踏踏的,戴著它一點都不好看。
▲ 戰鬥帽(右一)
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江戶時代受到朝臣青睞的烏帽子,更有可能學習自法國的平頂帽。從拿破崙時代起,法國軍隊是許多國家的學習榜樣,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聯邦軍也有類似的軟帽,就是法式軍帽的翻版,只是在帽頂前沿設計了一個褶皺。有人覺得很優雅,筆者覺得超級難看!
不管怎麼說到了戰爭後期,戰鬥帽幾乎成了日本的國民帽,不僅軍人,就連官員、教師,甚至普通國民幾乎都是人手一頂。在抗日影視劇中,你更會看到就連那些漢奸翻譯官,也一定戴一頂戰鬥帽。
▲ 南北戰爭的聯邦軍帽
鬼子也有大簷帽,不過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如四五式軍帽(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制式採用)。
在表現日本1936年「二二六」兵變的電影裡日軍就是戴大簷帽,類似頭上頂著一張北方的大餅,但它對臉型能起到修飾作用,佩戴起來還算美觀,所以大簷帽並沒有退役,許多鬼子拍攝照片或在重要場合依然喜歡大簷帽。
▲ 大簷帽
日軍另外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戰鬥帽後面那四片晃來蕩去的布片,正式名稱叫「略帽垂布」,簡稱「帽垂」,中國軍民則輕蔑而形象地稱之為「屁簾」。
這個奇葩的裝束在戰爭時期真是獨一份了,國外軍隊中筆者也只能找到法國北非軍團軍帽有垂布吧,其實早在日本古代戰爭時期,士兵的頭盔下就有垂布了,所以人家的「屁簾」也不是憑空出世,而是有傳承的。
▲ 鬼子的「屁簾」
▲ 法國北非軍團的帽垂
這麼醜的它有什麼作用呢?說白了就是即可以遮陽防晒,又防蚊蟲叮咬,在南方溼熱地區作戰尤其管用。
只是在中國戰場北方部隊使用就不多了,但是它太出名了,以至於在抗戰神劇裡地不分南北,有鬼子兵就都戴屁簾,早期的抗戰影片如《地道戰》,那應該是在華北吧,日軍也是腦袋後面飄「屁簾」了。
大頭皮鞋、分趾鞋
▼
鬼子列隊行進時引人注意的一點就是軍靴,鞋底的36顆鞋釘踩在路面上卡卡作響,耀武揚威。
▲ 大頭皮鞋
日軍陸軍服裝主要效仿法國,軍官穿長靴(下士官一般穿褐色牛皮長靴,軍官則穿黑色長靴,有的是用馬皮製作的高品質長靴,帶有黑色的光澤),士兵則是土黃色低腰皮靴扎綁腿的標配,這個短皮靴就是日軍稱作「編上靴」,中國軍民稱之為的「大頭皮鞋」。
該鞋由牛皮製成,棉線縫合,鋁製鞋帶扣,堅固耐用,行軍作戰十分管用,後來由於資源缺乏,小日本也只能改用品質低劣隔熱能力差的豬皮製作。
鬼子兵對自己的大頭鞋還是非常愛護的,泅水過河時會脫下來綁在高處攜帶,畢竟他們大部分人原來都是農民,農民一般都是穿草鞋和木屐。
為了適應穿著木屐的習慣,日軍還定做了拇指和其餘四趾分開的「分趾鞋」,使用橡膠鞋底和厚帆布,十分防滑耐磨,製造者就是1931年創立,現在仍大名鼎鼎的普利司通公司。
有個笑話說美軍分不清日本人與其他亞洲人,就看其腳趾,凡是大拇指與其他四趾明顯分開的就是日本鬼子,屢試不爽!
▲ 分趾鞋
東洋刀
▼
日軍另一個獨一無二的裝備就是指揮刀(抗日軍民稱為東洋刀)了,本來刀劍之類的武器在冷兵器時代那是攻防的利器,但到了熱兵器時代就轉換為慶典儀式中的華麗裝飾了。而小日本在軍國主義武士道薰陶之下,軍刀反倒成為了軍人的精神支柱,軍官、下士官幾乎人手一刀。
這些軍刀主要有兩種即:
九四式軍刀(日本皇紀2594年,1934年定製)供軍官使用,它保留了傳統的「陣太刀」樣式。
九五式軍刀(日本皇紀2595年,1935年定製)供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使用,傳統樣式,但使用了現代加工工藝。也稱為「曹長刀」。
在殘酷激烈的戰爭中佩戴這個累贅玩意有什麼用呢?
一來佩戴軍刀可以顯示自己的地位,有的軍官出身貴族,他們會佩戴一把祖傳的寶刀,並配上華麗的配件。另外軍刀刀緒的流蘇絲帶顏色還可以顯示軍階,藍色代表尉官、紅色代表校(佐)官、金色代表將官,官越大,刀柄刀把裝飾越華麗。
▲ 刀緒的流蘇顏色顯示軍階
二來無非是用來殺害無力反抗的戰俘或者手無寸鐵的平民罷了,證明了日軍的殘暴和內心的虛弱。
三來到了戰爭後期,日軍節節敗退,軍刀就成了鬼子軍官戰敗自殺的最好工具!
▲ 鬼子投降時上繳軍刀
王八盒子
▼
說起日軍的南部十四式手槍(大正十四年定製),可能沒多少人知道,但一提起「王八盒子」則是無人不知。
該槍射擊精度好,但故障較多,受到詬病。這就是一款普通手槍,它的特別之處是在槍套的外加了一個小夾層,可以存放備用子彈,為了蓋住外層,槍套的外蓋就設計成了圓鼓狀,整個槍套就像個烏龜殼,抗日軍民稱之為「王八盒子」,真是絕了!
▲ 王八盒子外面加了小夾層,存放備用子彈
至此鬼子軍官左跨東洋刀,右背王八盒子就成了標配。
三八大蓋
▼
鬼子兵最主要的標誌武器就是定製於明治38年(1905年)的步槍,該槍為了防塵而在槍機上設定了一個拱形的防塵蓋,又被稱為「三八大蓋」。
該槍射擊精度好,有效射程達460米,許多鬼子兵都是優秀射手。槍身長達1275毫米,加上長度500毫米的刺刀,全長近1米八,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非常有利於矮小的鬼子進行拼刺格鬥。
▲ 三八大蓋
不過該槍缺點也很明顯:子彈口徑只有6.5毫米,彈頭飛行穩定,殺傷力差,子彈打進去多大眼,出來還是多大眼,只要不打中要害,傷者很快又能繼續打鬼子了(也有說法是殺傷力並不低,尤其時使用劣質子彈的時候)。
我抗日部隊使用的步槍主要有「中正式」步槍,子彈口徑7.92毫米,殺傷力比「三八大蓋」強的多,缺點是槍身短,只有1110毫米,雖然刺刀長達575毫米,全長還是不如「三八大蓋」。
▲ 中正式步槍
總體來說兩槍相比各有千秋,只是三八大蓋是日軍制式武器,而中國軍隊遠不能全員配備中正式,許多雜牌部隊只能使用老式的「漢陽造」、「江南造」以及其它雜牌,這在作戰、訓練、後勤保障等方面就存在了較大的差距。
歪把子機槍
▼
鬼子的班用輕機槍最著名的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1922年列裝),因其槍托為了便於托腮瞄準而被設計成向右彎曲的式樣,中國軍民俗稱為「歪把子機槍」。
該槍彈容量30發,使用與三八大蓋相同的6.5毫米步槍彈,彈藥後勤保障方便,射程遠、射速快、射擊精度較高,理論上十分完美。
▲ 彈鬥供彈的歪把子機槍
實際上由於採用奇葩的彈鬥供彈,彈斗的30發子彈不是一體的而是由6個5發彈夾構成,彈藥裝填繁瑣,供彈不暢,槍管過熱還不能更換,結構複雜易故障等問題使該槍後來逐步被取代,但因小日本生產能力不足該槍繼續使用。
我抗日部隊使用最廣泛的輕機槍就是大家熟悉的捷克ZB26輕機槍了,該槍20發彈匣供彈(數量有點少),7.92毫米子彈,威力大,可換槍管,射擊精準,幾乎指哪打哪。
▲ 捷克ZB26輕機槍
最大的好處是操作簡單,射擊要領簡單易學,實戰中機槍手犧牲,旁邊的老兵接過機槍就能接著掃射,不像歪把子機槍由於結構複雜,供彈怪異,不是長期訓練的士兵根本無法做連發射擊。
襲擊日軍小分隊要首先幹掉其歪把子機槍手,由於無人可以接替,其班級火力就大為減弱。影視劇中抗日部隊拿起繳獲的歪把子機槍端起就打看來也不太現實吧。
閱讀 293
在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