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北朝未能儘早統一的原因,在於內部矛盾過於突出,牽扯了大量精力;同時,內部的不統一,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展,遲遲沒有從頻繁戰亂中恢復過來。
在簡單說來,北方政權的胡族建立的,內部民族與文化問題沒有解決。
北朝民族問題極為複雜,政治上的統治者為胡人中的少數胡人,除此之外,另有其他佔絕大多數的胡人與漢人。問題不僅發生在胡漢之間,亦發生在胡胡之間。北朝胡族不及漢人多,統治者胡人又不及被統治的胡人多,以此極少數統治極大多數不同民族,問題遂至無窮。
具體分析北方政權中幾個強者。
後趙石勒,不能成功的原因,在於未將“國人”與非國人的關係弄好。以羯為國人,而大量的勞役和兵役落在了非國人的漢人和胡人身上,這種人為的區分國人和非國人的辦法,造成了巨大的矛盾,後趙因之滅亡。
前秦苻堅,不能成功的原因,也在於未將民族關係弄好。並且淝水之戰中,氐族主力損失殆盡,而其他諸族幾無損失。而為防範山東鮮卑慕容氏,又將僅剩的兵力戍守山東。導致都邑空虛,鮮卑、羌人趁勢而起。
北魏孝文帝,在透過遷都洛陽,推行漢化,爭取文化正統地位上,做的相當成功。但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遷到洛陽的鮮卑人漢化了,留在北鎮的鮮卑人依舊保持鮮卑舊俗,這就導致邊鎮鮮卑化武人集團與洛陽漢化文官集團矛盾尖銳,引發了六鎮暴動。六鎮盡叛,致使北魏分裂兩半。
北齊高歡,佔據山東,經濟力量遠遠勝過佔據關中的北周,卻為北周所滅,原因仍在於民族問題。北齊是依靠六鎮鮮卑化的變兵建立的,上層統治者反對漢人和漢化的胡人。
倒是北周,漢人士族得到充分的信任與重用,創立的府兵制度由鮮卑兵制、部酋分屬制逐漸變為華夏兵制、兵農合一制。民族界限在軍隊中消失。至隋時,內遷的六鎮鮮卑也漢化,北朝的民族問題得以完全解決。南北統一因此得以實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