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紀錄片中國#大秦賦要結束了,本文也作為作者大秦系列的壓軸之作獻給大家。

歷史很奇怪,年紀輕的項羽是舊時代的代表,而年長的劉邦卻是新時代的代表。楚漢相爭,大家都看到劉邦一個大流氓得了天下,項羽英雄一世,有王不過項的美譽,卻敵不過劉邦各種詭計,飲恨垓下。

其實楚漢爭霸實質上是一次新舊爭鋒。沿著這個思路,深入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他是舊時代的貴族,他的思想還是停留在戰國時代,可惜世界已經永久性地被秦始皇改變了。而劉邦則不同,他作為普通百姓,對舊時代並不留戀,反而不經意間接受了秦始皇開創的新時代的思想。作為繼承了秦始皇最大遺產的他,在楚漢爭霸過程中,繼承和發展了秦始皇的思想,成為新時代代言人的同時,也無意間成為了秦始皇真正的繼承者。而楚漢爭霸,其過程實質上也是大秦對六國的再次碾壓而已。

流氓逆襲,承始皇遺志

一、秦朝的滅亡

前面的秦始皇把中央集權的王朝框架全部搭起來了。作為受著他遺澤的現代人,自然要誇他一句“千古一帝”。但是作為他治下的百姓和舊時代六國殘餘勢力們,修著長城、直道、始皇陵等,服著無盡的徭役,真的是受夠夠的了。始皇帝在位時,由於他一統六國,威震華夏,無人敢於直攖其鋒,只能忍受壓迫。

百姓疲敝

而以老秦人為骨幹的大秦軍隊,最初陶醉在始皇帝的偉大理想中,他們追隨始皇帝的指揮徵南逐北,核心骨幹不斷折損。但隨著秦始皇的去世,秦朝疆域的穩定,他們再也不能透過軍功實現向上的夢想了。而胡亥登基後的花天酒地以及兄弟相殘,也給了老秦人理想破滅的幻滅感,他們不得不回到沉重的現實中。

現實就是,秦朝百姓貧苦,軍隊疲敝。

面對這一切,作為秦始皇繼承人的胡亥的工作本來就不好做,兢兢業業尚且舉步維艱。而他是怎麼做的呢?殺戮兄弟姐妹以立威;修始皇陵而勞民傷財;嚴刑峻法以壓服民眾;自己則陶醉在奪位成功的喜悅中不能自拔,花天酒地。他非但不是秦始皇遺志的繼承人,反而是秦朝的掘墓人。

秦二世不是始皇遺志的繼承人反而是掘墓者

在秦二世的騷操作下,秦朝很快就變成了民怨沸騰,軍心不穩。

二、一切的開始

始皇死,天下亂。最先動手的是一群走投無路的戍卒,陳勝吳廣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們自知地位威望太低,也知道自古以來,名不正則言不順。於是號稱大楚的將軍和都尉。隨後他們攻打周圍縣城全部順利拿下。很快就已經“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陳勝打響了反秦的第一槍。這下天下大亂,龍蛇起陸。

最開心的就是六國舊貴族,他們被秦國欺壓已久,始皇在世不敢發聲。二世擾亂天下他們樂見其成,終於天下大亂了,他們露出了獠牙。舊貴族中最頑固的抗秦勢力是誰?是楚國。楚國除了和秦國有滅國之恨,自身被秦國最晚征服,秦制實行時間不長,還不能被百姓所完全接受。而楚國貴族,則散落各地,積蓄力量,恰似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耐

項梁起兵

項梁聽到陳勝起義,立刻意識到時機已至。他此時已經成為會稽守將的座上客,趁機忽悠守將召見項羽,項羽這個當時的人形核武器見面後直接斬首守將,並擊殺府內上百人,震懾全府,隨後項梁召集自己手下舉義,一時間得到八千精兵。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可見舊貴族是早有預謀,一朝發作,勢不可擋。

起義最初這個階段,總體上就是六國復辟為主基調:要麼是舊貴族為核心的舊勢力反撲,要麼是農民起義但披著舊勢力的馬甲或找個舊勢力領袖。百姓們只是有了初步的反抗意識,沒有發現自身的力量。還是迷信著六國傳統的王侯將相。

唯一不同的是陳勝喊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話,在戰國剛結束幾十年,秦朝立足未穩之際說出,真的是石破天驚。過去王侯,都是世襲的。普通人根本沒機會成為王侯。將相也是要從底層一步步努力一輩子才有機會。君不見白起為秦國征戰一生也只是個武安君。王翦趕上了好時候滅國無數獲得了封侯機會。李斯更是賣了朋友賣了良心賣了一輩子的命才混上丞相。而陳勝喊出的這句話,令無數胸懷大志卻地位低下的人重新開始思考人生方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引而不發。新時代的種子就此播下。

三、秦始皇的遺產

秦末其實明顯分成了兩個階段:攻滅秦朝和群雄逐鹿。階段分割點不是大家以為的項羽分封諸侯,而是劉邦接受子嬰的獻降。這代表著秦朝的滅亡。而這個偉大的凝聚著始皇帝心血的朝代,雖然滅亡了,留下的遺產卻是無比豐厚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

1、無形資產

天下一統的理念

從項羽等舊貴族的種種做法來看,這個理念他們是不認同的。這也不難理解,舉個例子,民國建立了,遺老遺少還在跪拜溥儀。因為在他們心中,大清永遠還在。六國舊貴族也是同理,他們是六國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秦朝建立他們的一切地位、權力都沒了,還要到處躲避官府追殺,怎麼可能認同這種毀滅他們生活的理念呢?而作為殘餘勢力的後代,項羽從小就被灌輸了仇恨秦朝和秦制的思想。

與之相反,普通百姓是接受這一理念的。從樊噲勸劉邦不要停留在秦朝皇宮裡說的話:

沛公見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將為富家翁耶?凡此奢麗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願急還霸上,無留宮中!”

屠狗的樊噲都知道勸劉邦圖謀天下

再看看韓信被拜大將後,對劉邦說的話:

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辭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漢王曰:“然。”

樊噲是個來自豐沛鄉下的屠夫,韓信是個楚地流浪的混混,兩人都是最普通的百姓,但口口聲聲說的都是爭奪天下,可見,天下一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秦王朝繼承者的身份

相信關中百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幕。大秦亡了,子嬰將皇帝璽符獻給了劉邦,劉邦也寬容的沒有殺掉子嬰,在百姓心目中,劉邦繼承了秦王朝。

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

子嬰獻璽投降

而我們的項羽是怎麼表現的呢?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對關中百姓來說,亡國的錯誤是秦二世和趙高犯下的,子嬰殺了趙高,有功無過。項羽這種表現,關中之民只會對其大失所望。而草根出身的劉邦與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項羽失去了關中百姓的認同,百姓對他秦朝繼承者的預期消失了。

2、有形資產

地圖戶籍 古代地圖是最難得的,只有中央政府才有權力收集測繪。而戶籍就更不用說,是歷代中央集權的管理基礎。這些都是大秦中央集權郡縣制的基礎和精華所在。

整套政府管理人員及對應法律體系 秦制之所以偉大,就是有這些默默奉獻,熟悉秦制並嚴格執行的秦吏。有了他們,再加上相關的法律體系,秦制就能完整的繼承下來。

秦代官府文件

這些東西的儲存,得益於一個人——蕭何,他才是漢初三傑最重要的一位,也是劉邦立國之基

沛公西入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府圖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

其他人都在搶錢,只有他默默的儲存了這些。他拿到了秦始皇寶藏中最珍貴的部分——秦制的精華。靠著這些,他能夠將來在關中穩固生產,源源不斷支撐糧草和兵員,否則憑劉邦的能力,怎麼可能在正面戰場和戰神項羽抗衡那麼久?常常有人假設韓信如果聽了蒯越的話會不會三家分立,我只能呵呵,有蕭何在,劉邦就立於不敗之地。韓信缺了一個蕭何式的人物,註定抗衡不了劉邦,只是會拖長漢朝一統程序而已。

至此,劉邦繼承了秦始皇帝最寶貴的遺產,他的新勢力已經具備雛形。這時的劉邦,才真正擺脫了沛公等地方性名號,具備了爭雄天下的基礎。新的時代大門已經為他敞開。而項羽等其他勢力,卻對此懵然無知。

四、劉邦是不是一個好的繼承人?1、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志向

陳勝的第二句名言是: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一個領袖志向有多高,決定了他的成就有多大。

舊時代六國勢力整體的最大的理想是啥?分封諸侯,回到六國分立的老路上。

作為舊勢力代表的項羽,個人志向是啥?

項羽個人當年的志向也很高,他初見秦始皇時: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項羽最初的夢想也很牛

但等他真正掌握大權時,他是怎麼做的?分封諸侯他屈從了所有六國殘餘舊勢力的整體理想——回到戰國時代。

那時是項羽人生巔峰時刻,人家勸他佔據關中,而他的回答就是這樣。他的真正志向也被他自己說的清清楚楚:西楚霸王。和春秋五霸一樣,做個諸侯中的扛把子就滿意了,關中哪有老家好,人風光了怎麼能不回鄉顯擺呢?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分封諸侯才是舊勢力最高理想

項羽為什麼這麼做?

他自身是個舊時代的貴族,他的手下是由舊時代的將軍為核心組建的。十八個諸侯王大部分都是六國舊國王或者舊臣。他們集體的訴求是什麼?是回到舊時代。所以他們起兵後很快找出了舊時代的國王,什麼?被始皇帝殺光了?找個近支的也能湊合。

他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個王在上面總是覺得不舒服。他們很快重新拼湊出了趙國、楚國、魏國、齊國、韓國,被秦始皇一一干掉的六國,又從歷史的灰燼裡爬了回來。召回舊日的將軍、舊日的相國,重新搭起班子,重新回到戰國群雄割據的時代。作為他們代表的項羽,既受益於舊勢力可以快速拉起一支隊伍,又受限於舊勢力,只能屈於楚懷王之下。

而新時代的領袖和臣子們則截然不同

新時代領袖,以劉邦等草根為代表,劉邦曾經遠觀秦始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一開始也是小心翼翼,當個沛公就滿意了,後來發現那些所謂的六國世代貴族能力不過如此,接受子嬰投降,繼承了秦始皇的豐厚遺產後,終於開始有雄心爭霸天下。劉邦用自己一生的經歷驗證了陳勝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等到了劉邦平定諸侯王后,回到老家,高唱大風歌時,也就是他的人生巔峰,他唱的是:威加海內。和西楚霸王相比,一高一低,自然可見。有人說這麼講有點因果倒置,那麼我們換個角度,不提劉邦,其手下的樊噲、韓信、蕭何,從上一章勸諫劉邦的言語來看,心心念唸的也是爭奪天下。

趁著大時代來臨平定天下是劉邦的志向

劉邦他們為什麼不想頭上有個王?因為他一直離王太遠了,他所在的豐沛老早就被秦始皇征服。他曾經遠遠看到秦始皇的威儀,很羨慕他,認為皇帝就應該這樣。他把秦始皇當做偶像,他也是心懷天下的。他也沒有項羽的國仇家恨。沒有那個心理負擔和心理慣性。所以他反而放得開。

劉邦君臣是一群時代的弄潮兒和奮鬥者!他們有自己的理想,被陳勝一句話總結出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率土之民皆為王臣,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胸懷天下。

舊勢力的項羽,到了咸陽,燒殺搶掠。項羽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認為關中百姓是秦國民眾,不是他楚國的!只有楚國民眾才是自己人。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韓信說: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坑殺秦卒

同理,關中的秦卒哪怕投降了也不是他的軍隊,所以他坑殺了20萬秦卒,這是仿效和報復武安君白起當年坑殺趙國長平之戰的40萬人之仇。為啥他失敗後無顏見江東父老?因為他把八千楚地子弟兵折損一空。只有楚國的子弟兵才是自己的兵!

而這僅僅是項羽一個人的問題嗎?不是的,這是他手下所有舊楚國將領和士兵們的訴求——他們對秦國懷有徹骨的仇恨。要靠燒殺搶掠來報復來發洩。項羽既被裹挾也是自願。

而新勢力的劉邦,則像始皇帝一樣,把全天下的百姓當成自己的民眾,他入關中,做的最重要的舉動就是——約法三章

(劉邦)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巿。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約法三章,效果出奇的好,為什麼?因為秦制最大的問題就是秦法把百姓管束的太嚴了,二世上臺後更是嚴刑峻法,讓百姓動輒得咎,怨聲載道。劉邦切中了這一要點,廢除秦苛法。收關中民心。兩相對比,百姓選哪個不言自明,這也是劉邦軍隊失敗後屢屢再起的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點上劉邦既是秦始皇的繼承者,更是發展者。

3、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愛才用才

舊勢力一開始是吸引人才的寶地。後面為啥變了味?

舊勢力,以楚國為代表,韓信、陳平這些頂級人才,一開始不都是投靠的項羽?後面為啥都走了呢?韓信的話最有發言權: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羽是自己帶隊幹,對人才很客氣,但是不捨得給人才爵位和封地,印信都摩挲的舊了都捨不得給人才。他就像個吝嗇的企業創始人,不肯給打工人股權和激勵。人家跟著你幹是為啥?不是為了受你尊重的,是要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家族企業

而項羽為何這樣?這是舊勢力的傳統特色啊。頑固貴族們還在搞戰國時楚國那一套,封君制。只相信自己及幾個大的古老家族、血親。項羽手下大將中史記記載的子弟就有項伯、項他、項聲、項莊等等,以此為核心,其他的人才再牛,也只是客卿,使用而已,禮敬,賞金都可以,想要封地?沒門。這就是現在的家族企業啊。可是這一套在秦滅六國時已經被證明是過時的了。所以最終結果就是項羽團隊中最牛的就是項羽自己,到處救火,身邊一群豬隊友,人才都跑走了。

劉邦則不同,他是用人放權式領導。他放心讓蕭何經營大本營關中;放手讓陳平拿著幾萬金收買人心;更是把韓信從無名小卒提拔為大將,獨當一面。就像董事長充分授權總經理和各部門領導,放手施為。這和秦始皇當年放手給李斯尉繚幾萬金大行離間君臣之計,放手給王翦六十萬大軍征伐楚國何其相似?給有才華的人充分授權和激勵——他學到了秦始皇愛才用才的真諦。

五、大秦再次碾壓六國

繼承了秦始皇種種優點的劉邦,如何能夠不弔打舊時代六國殘餘?

而劉邦的霸業,在他再次平定關中,佔據秦國舊地時就已經穩了。他佔據的巴蜀和關中,地理上俯視山東六國。不就是幾十年前秦國的疆域?

劉邦坐擁地利

關中基本盤是蕭何掌控,其採取的制度,就是秦朝的制度;拿著的地圖,也是秦朝的地圖。用著關中的糧草,供應劉邦和韓信四處征戰。進兵的通道還是秦始皇修的馳道。就連手下的兵卒,也是關中老秦人居多。史記蕭丞相世家記載:

夫上(劉邦)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

漢初三傑

劉邦的大將韓信,連滅趙、魏、燕、齊、楚,跟當年的王翦王賁父子何其相像。而他的謀士陳平提出的金錢擾亂項羽和范增等手下的計策和李斯當年提出的金錢大戰略何其相似?

只是因為項羽打仗能力太逆天,比當年的項燕還要牛,而劉邦這方面不及秦始皇,所以才拖了五年之久掃平項羽。至於其他六國貴族,則被韓信如土雞瓦犬一般橫掃。要是給秦始皇關中+蕭何+韓信的配置,可能更加酣暢淋漓結束爭霸。

如果覺得難以置信,請看霸王烏江自刎後,漢軍五人將其分屍並被劉邦封侯留名史冊,郎中騎王翳奪得項羽的頭,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都尉楊武各奪得項羽部分遺體。這五個人,全部是關中老秦人,也全部是當年大秦騎軍,歷史就像宿命的輪迴,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秦人用另一種手段報了仇。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劉邦軍隊中秦人比例之高。

楚漢爭霸,與其說是劉邦的勝利,倒不如說是秦始皇或大秦再次碾壓六國。

六、漢承秦制,是繼承也是發展

劉邦和他的領導團體統一天下後,對秦朝制度基本全盤接受。依舊是中央集權+郡縣制,依舊是用度量衡和統一的文字,依舊是用秦朝的賦稅、徭役和兵制。

漢承秦制

但劉邦並不是一味的繼承,他對秦始皇的制度也有自己的發展:

1、在思想上法家的核心不變,但揉入了黃老(高祖至文景)或儒家(武帝以後)的一些內容,廢除秦法中的苛政,百姓樂業。一句話總結的話就是外儒內法。漢宣帝一語道破天機“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2、鑑於秦朝沒有親族封國,為皇帝羽翼,快速亡國。劉邦分封了部分劉氏宗親王國,擴大宗族勢力,後續在景帝武帝統治穩定後才逐漸減少了宗族封國面積和影響力。

只是在秦始皇大宏圖裡面華夏族群守護這個環節,由於戰爭人口折損過多,滅殺韓信及劉邦個人統兵能力的欠缺,使得他沒辦法再像秦始皇一樣北定匈奴,所以有了白登之圍,直到漢武大帝時才能北逐匈奴。那是下一篇故事了,敬請期待。

做個簡單的總結,劉邦能勝項羽,是歷史的必然。秦始皇開啟了大一統宏圖後,短短几十年就深入人心。新時代的歷史大勢滾滾向前不可違逆。秦末的反抗是舊時代六國殘餘的最後一次表演,也為大漢王朝建立掃清了所有障礙。

劉邦的事業,既是對秦制的繼承,也是對秦制的發展。他才是秦始皇的真正繼承人。而他的一生,也是奮鬥者的一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實現了他的夢想。有理想的人生是璀璨的,我輩也要努力為自己或崇高或現實的理想奮勇前行!

我是漫卷黃沙,帶你深度解讀歷史。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現在開始集體捧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等名聲不好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