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秦王嬴政
《大秦賦》中,關東六國備受秦國欺凌,多次合縱攻秦,僅有第二次大獲全勝,逼得秦昭襄王割地求和,能在虎狼之秦口中奪下城池,的確不易,而其他幾次均告敗北,第五次合縱攻秦,龐煖率軍幾近咸陽,然而還是功虧一簣,令人扼腕。
秦王嬴政橫掃六合、結束紛爭、一統華夏
在上百年對抗強秦的過程之中,關東六國也湧現了不少的名臣猛將,他們幫助各自的國家延續了國祚,爭取了時間,以各自的能力支撐著危局,以各自的氣節踐行著臣德,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大秦賦》中出現過的列國名臣,他們都殫精竭慮,苦心孤詣,對抗強秦,以可歌可泣的事蹟捍衛著自己國家的利益。
趙國之平原君與李牧:
《大秦賦》中的趙國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之一,出現在了《大秦賦》劇中,更是直接扣留趙姬嬴政母子,並威逼嬴異人的策劃者,他在秦軍攻擊西周國和周王室的時候,談判中完敗於嬴異人領銜的秦國使團,後來又被趙孝成王所氣死,這些自然是戲說,不可當真。
《大秦賦》中的趙國平原君趙勝
歷史中的平原君是趙武靈王趙雍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的弟弟,趙孝成王趙丹的王叔,他名為趙勝,乃趙國宗室,著名成語“毛遂自薦”中毛遂就是向平原君趙勝自薦出使楚國遊說,平原君為人特別慷慨,有很多門客聚於府上,甚至多達數千人。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複位,封於東武城。”
《大秦賦》中的趙國名臣毛遂
他的一生可謂不辱使命,為趙不停奔波,因為魏齊事件,還曾一度被扣留在了秦國,後來因為韓國獻上黨於趙,引發了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邯鄲危急,又是平原君門客毛遂出使,促成結盟;趙勝對於門客的尊敬有一件事很有名,他很寵愛的一位姬妾因為嘲笑他的一位跛腳的門客,他為了延攬人才竟然能殺小妾獻頭,成為了佳話,也留下了爭議,在趙勝的多方斡旋下,趙國得以苟延殘喘。
《大秦賦》中的趙國名將李牧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也是抗擊匈奴的英雄,他所率領的趙國邊軍鐵騎,戰鬥力十分厲害,數次大敗匈奴和秦軍,是大秦在統一天下過程中,遭遇的最難對付之名將,他的存在幫助趙國一直可以存續,他的死亡,直接導致了趙國滅國,趙國的國君特別容易中秦國反間計,再加上奸臣郭開從中使壞,又有太后干政,趙王昏庸,自毀長城,他們收了李牧兵權,並把他殺害,肥之戰中能夠擊殺秦將桓齮的一代名將就這樣窩囊死去,而《大秦賦》中對於李牧之死刻畫得也十分細緻,李牧突出各種重圍,打退各路人馬,最終還是死在了秦間郭開的亂箭之下,很是令人可惜。
“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厚遇戰士。”
魏國之信陵君:
《大秦賦》中的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是《大秦賦》中出現的另一位宗室公子,他也位列“戰國四君子”之列,本名魏無忌,是魏昭王之子,兄長是魏安釐王,他喜結交,其下有三千門客,關於他最有名的一件事是“竊符救趙”,當時他把兵符從晉鄙手中奪來,一舉解救了被秦國圍困的邯鄲,而且魏無忌曾經在趙國住了十幾年,在門客的勸說下回到魏國襄助兄長魏王,一出手就是合縱五國打敗大秦名將蒙驁的軍隊,一時名震天下!
“是時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楚國之春申君與項燕:
《大秦賦》中的楚國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乃“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不是宗室的公子,在《大秦賦》中他死得很窩囊,竟然被奸臣李園刺殺,作為威望很高的公子,在劇中他作為統帥攻擊秦國,好像並未討得太多便宜。
《大秦賦》中的春申君黃歇
歷史中的黃歇,根據相關記載是楚幽王的父親,曾經擔任過楚國令尹,也就是丞相,楚考烈王熊完在位期間他被封為春申君,他早年曾跟為太子的考烈王熊完,被扣秦國十年之久,並且他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熊完送回楚國為君,自己也得以歸國。歷史中的黃歇為楚國鞠躬盡瘁,卻被李園刺客所殺,命喪棘門。
“李園既入其女弟,立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洩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
《大秦賦》中的楚國戰將項燕
項燕是楚國名將,曾經戰勝過強秦之將李信,讓秦國最初攻楚無功而返,後來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幾乎是秦國所有主力部隊,才打敗項燕,項燕中了王翦的堅守不出之計,兵敗自殺,至此以後楚國也亡。
“項,姓。本姬姓國。《公羊》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因以為氏,項燕為楚將,生梁。梁兄子籍,號‘霸王’。”
韓國之韓非:
《大秦賦》中的韓國公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
韓非子是中國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韓國宗室子弟,他師從荀子,跟李斯是同窗,他的學說特別為秦王嬴政所喜愛,嬴政甚至不惜攻韓,就為了逼迫韓非進入秦國,在秦國的時候,韓非依然為母國韓國奔走,得罪了李斯和姚賈,最後在李斯的上書下,韓非被賜毒,後來嬴政後悔想赦免於他,結果為時已晚,這一點《大秦賦》有過真實再現,只不過李斯只是執行者,他與韓非是莫逆之交,並不願意殺韓非,最終無奈殺之,他也大病一場。
“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燕國之鞠武:
《大秦賦》中的燕國太傅鞠武
鞠武是燕國當時的太傅,而燕國也是當時除了韓國之外的最弱之國,鞠武作為太子丹的老師,一心輔佐於他,希望姬丹能夠順利繼位,可當時秦國兵鋒太盛,太子丹便向鞠武請教拒秦之策,鞠武這人頭腦清晰,分析得當,他認為還是應該合縱諸國對抗秦國,而太子丹急功近利,想要刺殺秦王嬴政,鞠武規勸太子姬丹不應該以自身的恩怨去對付秦王,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也,但是沒有說服姬丹,只能推薦俠士田光給姬丹,而田光就是把荊軻推薦給太子丹的人,後來的事大家很清楚,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國遭遇滅頂之災,然後太子丹也被燕王喜所殺,依然沒有取悅秦國,燕國最終難逃覆亡之路。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謂資怨而助禍矣。夫以鴻毛燎於壚炭之上,必無事矣。
齊國之後勝:
齊王建是齊國曆史上的最後一位君王
《大秦賦》中的齊國,存在感並不太強,因為遠離秦國,又得益於秦國遠交近攻策略,所以一直跟秦國貿易往來,沒有兵戈之憂,但是卻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秦國最後一個滅掉的就是齊國,然後使天下凝一,創下前所未有之盛舉。
《大秦賦》中的齊國丞相後勝幫了秦國很多忙
末代齊王建亡國後竟然被活活餓死,而齊國的亡國離不開奸臣後勝之功,《大秦賦》裡齊國除了一個虛擬人物公子田衝之外,實在沒有賢臣出現,在此就談一下後勝。
《大秦賦》中的齊王建舅父、齊國丞相後勝
後勝是齊王建的舅舅,他跟趙國奸相郭開有一拼,因為得到了秦國的鉅額賄賂,因此一直勸齊王建不修兵戈,也不幫其他五國,終於導致了其他諸國被秦國一一所滅,失去屏障之後,秦軍大舉攻齊,而後勝竟然勸齊王建不要抵抗,讓秦軍沒有遭遇抵抗,便順利亡齊,從而統一了全中國,他也跟郭開一併成為了秦國在列國的代言人,真是秦國的“好丞相”。
“二十六年,齊王建與其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一統天下,完成壯舉的秦王嬴政
宗廟社稷得以存續,全賴主明臣直,上下一心勵精圖治,方可國泰民安,拒敵於千里之外,然而歷史大潮浩浩蕩蕩,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秦之一統,乃千百年來百姓之夙願,真非諸國一番操作便能抗拒,只不過是全了氣節,贏了美名,成為大秦天下的一些背景,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