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雖然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封建統治者一直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普遍偏低,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卻出現過很多極富傳奇色彩的商賈。在清朝中晚期的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以英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活躍於世界舞臺上,一直實行“閉關鎖國”的清朝無法獨善其身,被迫捲入到了世界的“大漩渦”當中。傳統的思想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民族主義資本開始活躍,商業也開始進入了蓬勃的發展。在清朝中晚期就曾出現過很多著名的商人,如“紅頂商人”胡雪巖,“商業之父”盛宣懷,“錢王”王熾,“亮財主”喬致庸,“世界首富”伍秉鑑,“狀元實業家”張謇,“化學工業之父”範旭東等人,這些人或為了發家致富,或為了實業救國。

在浙江就出了三個富可敵國的商人,分別是杭州的胡雪巖,寧波的葉澄衷,還有一個就是南潯的劉鏞。此“劉鏞”非彼“劉墉”,不同朝代的兩個人,但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劉鏞

吃盡苦頭,終有頭

道光六年,劉鏞出生於南潯的一個貧苦的莊戶人家。當時的清朝已經處於內憂外患的,吏治腐敗,武備張馳,國庫空虛;西方列強對大清虎視眈眈,鴉片荼毒百姓。在這樣一個惡劣的大環境下,劉鏞一家也處在“破產”的邊緣。

綢緞莊

可是學徒不是那麼好乾的,就像高爾基自傳中就寫過自己當學徒的經歷。劉鏞當學徒的時候是什麼雜活都得幹。寒冬臘月,綢緞莊老闆讓劉鏞去河邊洗菜洗魚,當時沒有保暖防水的手套可以使用,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去洗,雙手常常裂開,鮮血夾雜著冰碴。但就是這樣,劉鏞都不敢讓老闆發現,怕被呵斥。劉鏞早起晚歸,拼了命的幹活,一天的工資只有可憐的十文錢。而且綢緞莊老闆還不管飯,劉鏞只能花幾文錢吃飯,剩下的錢全部給了母親貼補家用。原本劉鏞以為這就是學徒,但是才知道綢緞莊老闆原來是個摳門貨。這個老闆給自己管家的一年的薪水才一百串銅錢。劉鏞知道在這個地方待下去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便跳槽到了絲行打工。在絲行打工要比之前的地方強多了,每年能賺10個銀元的工資,另外還有6個銀元的年薪。全家人高興的不得了,認為這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可劉鏞的眼界和思維哪有這麼狹窄呢?

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南潯出產的輯裡湖絲被皇室作為御用品

劉鏞潛心在絲行打工,細心地觀察著絲行的運營模式和行業門道,打算著以後自己也要開辦一家絲行。南潯,“倚天目諸山之勝,攬太湖苕溪之秀”,所有的靈氣都凝化為了蠶絲,蠶絲質地綿軟柔韌,晶瑩剔透,聞名遐邇。當時正值各國在上海開辦商阜,大量的購買南潯的蠶絲,中間商透過爭取差價獲利頗豐。劉鏞看在眼裡,很是羨慕。在絲行學徒沒過幾年,劉鏞就明白了絲業的關鍵是資本,只要有錢就可以大量收購蠶絲,然後轉手再賣給收絲的外國洋辦。於是劉鏞辭職了,和兩個同行一起湊了200個銀元,一起開辦了名為"劉恆順"絲行,這一年劉鏞才20歲。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外國資本主義瘋狂掠奪中國的原材料。劉鏞所在的南潯被譽為“絲綢之府”,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太湖附近,河流縱橫,養蠶繅絲的優勢很明顯。南潯距離上海近,絲貿行業盛況空前,繁華富麗的程度力壓蘇杭。

正是藉助著“天時地利”的有利條件,劉鏞的絲行如日中天。

當曾國藩攻破南京後,清政府開始在南方大舉開辦鹽業。劉鏞迅速轉戰鹽業,劉家的產業也開始由絲業拓展到了絲、鹽並舉,成為了淮揚一代的鹽業巨頭。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劉鏞的資產翻了數千倍之多,產業拓展到了各行各業,資產最終達到了2000萬兩之多,成為了南潯“四象”之首。

致富卻不忘本

古今都說商人逐利,精明到家,甚至幾近刻薄,劉鏞也不例外。不過他從貧苦家庭出身,對於貧苦百姓的艱難也深有體會。在劉鏞去嚴州經理鹽茶商務時,看到一路上百姓深受流寇侵擾,房屋坍塌破敗,田地遭到毀壞,劉鏞便將經商的資金全部拿出來救濟災民,廣施醫藥,埋葬死者,收養孤兒。劉鏞頂著酷暑日行百里救濟百姓,自己卻大病一場差點丟掉性命,即使在自己病情嚴重時,仍然交代自己的朋友繼續救濟百姓,不能中斷。

浙江發大水,災民數以千萬,劉鏞拿出數萬銀兩購買大米,賑濟災民。百年一遇的大災,在劉鏞的慷慨救助下,得以化解。為了能夠長期的推行善心,劉鏞又拿出了幾萬銀兩,以“借貸生息”的方式購買糧食賑濟災民。

雖然劉鏞擁有百萬家產,但是生活卻十分的樸素。劉鏞深知“富不過三代”的道理,對於自己少時沒有讀過書而感到遺憾,便認為讀書考取功名是劉家的發展方向。但是卻對“捐納”不感興趣,最終也只沾了個"通奉大夫"的稱號。

2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武帝心慈手軟留他一命,坐了5年牢,出來後成了大漢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