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羅河東岸距離開羅300公里處,有一塊地形異乎尋常、獨一無二的地方。本來已經逼近尼羅河的山脈開始後退,然後又重新在河邊靠攏,從而形成一個幾乎十分規則的半圓形。埃及第十八王朝最知名的其中一位法老——阿蒙霍特普,就在這裡建立了新都。
阿蒙霍特普雕像
阿蒙霍特普於公元前1370年繼位,繼承了一個國力還很強大的國家,不過這個國家已經形成了兩股相互傾軋的力量,即王權和祭祀權。阿蒙霍特普同祭司們展開了鬥爭,因為祭司們對法老的權力形成了威脅。他取締了對所有其他神明的崇拜,推行原本不屬於埃及人的對唯一太陽神拉的崇拜。他關閉了許多神廟,驅逐了祭司,將國都遷至新址,改名為阿克塔頓,並頒旨稱他自己為“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侍奉者”。
在政治上作為改革派的法老,埃赫那吞在藝術上也是一位改革派。新藝術不同凡俗之處首先表現在對法老及其家族成員的刻畫上。無論是在埃赫那吞之前,還是在他之後,埃及藝術中不曾有過把法老描繪得如此“溫情脈脈”的情況。
畫像上,埃赫那吞的身邊幾乎總是有愛妻涅菲爾提提的陪伴,並且常常有一個女兒或幾個女兒同時和他們在一起。每個人的相貌都具有家族的共同點:長長的腦袋,細細的頸部,纖細而好看的手臂,高雅的動作和身段。
納菲爾提提半身像
埃赫那吞統治埃及長達17年。像所有東方國家的君主一樣,他也有自己的後宮佳麗,但涅菲爾提提是他正式且唯一的妻子。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舉世聞名的涅菲爾提提半身雕像。
1912年冬天,德國考古學家勒·鮑爾哈德特率領一支考察隊著手對阿克塔頓進行發掘。當時誰也沒想到,正式在這個地方,出土了為古埃及藝術史揭開全新篇章的文物。
人們最先發現的是埃赫那吞法老本人的半身雕像,那是用石灰岩製成的,有真人那麼大,並且塗了顏色。但遺憾的是,塑像的面部被敲碎了。
此後的發掘工作,考古隊員們進行得格外細心,他們不久就看見碎磚當中露出雕像的一部分。這是一塊塗成人膚色的後腦勺,上面還畫著沿頸部垂下的紅色髮帶。學者幾乎馬上認出這是王后的半神塑像,它也是真人大小。
考古隊員當即放下了一切工具,然後只用手繼續發掘。先是露出藍色的帽子,緊接著扒出來涅菲爾提提半神塑像的全部。半身像幾乎完好無損,而且嫵媚動人,令人叫絕。當鮑爾哈德特寫這天的工作日誌時,時間早已過了午夜,他只能夠寫下一句話,但這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天。他說:“描寫,沒有用,要看!”他不肯對這件文物做詳細的分析,只是描述了面部的幾個特徵,說這張臉顯然是“靜謐的化身”。
納菲爾提提神廟
的確,你可以無休止地觀賞涅菲爾提提的面容:長圓的臉蛋,俊俏的小口,靈秀的杏眼,微閉的雙瞼。半身像的右眼處鑲嵌著一塊水晶石,裡面有一個黑木的瞳仁。左眼沒有鑲嵌物,而且現在已很難判斷,是否起初有過鑲嵌物,或者是故意做成這樣的。有些研究者推測,是故意做成這樣的,因為半身像只不過是一個雕塑模型。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有兩隻眼睛的完整人像具有神聖意義,那時靈魂棲身的軀殼,是被描繪的那個人的一部分。
涅菲爾提提的藍色帽子外面包著一條寬頻,這條飾帶當初綴有寶石,帽子下面是金制的頭飾。頭飾上固定著一個金制的烏雷伊——神聖的眼鏡蛇形象,這是埃及帝王肖像不可或缺的標誌,因為眼鏡蛇可以保護國王和神明免遭邪惡力量的傷害。這種頭飾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產生於古王國時期。在圖坦卡蒙墓穴的珍寶中也發現了這樣的頭飾。
涅菲爾提提的脖頸上掛著一條用黃金和寶石製作的寬項鍊。這種項鍊是一種把各種果實、鮮花以及荷花、罌粟、矢車菊的花瓣串起來的花環。
這位埃及王后的半身像現在存放在柏林博物館。令眾多參觀者驚愕的是,工匠為了使肖像具有表現力,只擷取了必要的特徵,嚴謹而簡練,同時又採取很柔和的處理手法,使作品富有生動性。細而長的脖頸好像被帽子壓彎了,頭略微前傾,似乎是為了更容易托住帽子似的。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鮑爾哈德特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描寫,沒有用,要看!”若干年之後,他在一部著作中重複了這個意思:“我直到今天還會寫下同樣的話,因為我確信我的語言無法表達這件藝術品給人的觀感。”的確如此,涅菲爾提提的半身像立即成為了世界文化的豐碑。
納菲爾提提半身像與容貌還原圖
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中,它曾不止一次遭遇到毀滅的危險。三千多年前,埃赫那吞的統治結束時,憤怒的祭司們差一點就把美麗的涅菲爾提提雕像毀掉。1945年,戰敗的法西斯也曾試圖銷燬存放於柏林博物館的這尊雕像。所幸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