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世紀的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人類都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無數國家被迫捲入其中淪為戰場,數千萬人死於這場席捲全球的大戰,直接受害者更是多達數億。

而作為罪魁禍首的法西斯陣營,在這場戰爭中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難書。日本當年作為侵略者,在亞洲地區四處燒殺擄掠,雙手上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

尤其是在侵華戰爭中,日本侵略者製造出來的南京大屠殺和人體細菌實驗早已經超出了身為人類的底線,作所作為幾乎和禽獸無異,甚至連野獸都不會向當年的侵華日軍那樣,對同為人類的中國人犯下如此髮指的罪行。

而就在二戰結束之後,身為戰敗國的日本高層們依然沒能吸取教訓,不僅沒有全面反思自己的罪行,反而認為自己的戰敗只不過是暫時性的,直到今天軍國主義仍然瀰漫在日本高層中間。但是對於當年的法西斯日本的批判,也同樣沒有停止過。

在視訊中,一名演員扮演了安倍晉三,就二戰歷史遺留問題向中韓兩國謝罪,並且還通過一個身穿防護服的人形藝術作品,來暗指日本在福島事件中的不作為和虛偽做派,通過這種方式為當年受到殘忍迫害的中韓兩國人民發聲。

這種公開展示出這些譴責日本二戰暴行的作品,令日本高層感到極為不滿,但是奧地利官方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們成為承認這些作品中的確存在著“極為微妙”的政治隱喻。據活動方介紹,該作品的作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呼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頭向中韓等國家道歉,正視並反思其二戰暴行。

他們認為這並不會對展覽本身造成損傷,因此他們堅持這些作品在展覽中繼續播放。而日方則對此強烈不滿,不僅要求奧地利立即對其進行道歉,還要求本國媒體對這些藝術家進行全面封殺。

雖然日本在戰後一直向西方國家展示自己謙和的一面,但實際上直到今天他們也沒能像德國一樣,為當年二戰的罪行進行公開懺悔。甚至還在這個基礎之上暗中發展軍國主義,公然參拜靖國神社,三番五次的衝破憲法的制約去建造輕型航母,以至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對於日本的所作所為都極為不滿。

現在奧地利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撕下日本常年以來披在臉上的面具,就是因為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已經看穿了日本當局的虛偽做派,而日本所謂的“封殺”言論,其實就是他們的謊言被戳穿之後惱羞成怒的真實體現。

最新評論
  • 1 #

    世仇!道歉也不原諒!

  • 2 #

    這篇報道事實不準確,此事之前就有報道,這個展覽是日本民間人士舉辦的,不是奧地利舉辦的,宗旨是藝術自由。這個展覽不僅作者都是日本人,而且展覽得到了日本大使館的官方認可。後來日本的某議員發聲反對,形成了事件。大使館才又收回了官方認可。此事與奧地利官方關係不大,是日本人自己的事。

  • 3 #

    日本應該主動道歉,要向侵略過的國家和人民道歉,必須跪著道歉……!

  • 4 #

    我們中國人民應該力挺奧地利 在這場戰爭幾十年後的今天 正義不缺席!公道自在人心!我們國家也不要對現在的日本抱有任何幻想,幾十萬同胞的鮮血不能白流,時至今日 還有當代不爭氣的漢奸前往日本給日本送錢去,讓日本造航母 加賀號 出雲號。

  • 5 #

    等我們強大了,它再道歉,那就晚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早晚我們一定要復仇!

  • 6 #

    向具有良知的奧地利藝術家致敬!

  • 7 #

    謝謝奧地利,血債誓用血來償。

  • 8 #

    謝謝奧地利為人類公平發聲!中國人民會記住你們,同時更不會忘記那幫侵略者的!

  • 9 #

    不道歉更好。如果道歉了,以中國人的軟心腸,有可能真的原諒它們。不道歉的話,有一道梗在這裡,讓我們世代記住,告誡要自強要報仇雪恥,日本人,終究是要由我們終結它們。

  • 10 #

    中國強大了,以後會有更多奧地利站起來宣佈,做為中國人謝謝奧地利!歡迎安倍首相訪問南京。

  • 11 #

    等我們當老大了人家就會道歉,不然不現實

  • 12 #

    中國的藝術家呢?我們中國有這樣的藝術家嗎?可惜我是一個老百姓,沒有分量。唉~。向奧地利的藝術家敬禮。

  • 13 #

    南京大屠殺。勿忘國恥。

  • 14 #

    歐洲挑撥離間…怕,中日韓團結。東亞就會成為新的世界中心!

  • 15 #

    上世紀的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人類都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無數國家被迫捲入其中淪為戰場,數千萬人死於這場席捲全球的大戰,直接受害者更是多達數億

  • 16 #

    戰爭是殘酷的,兵者不可仁慈,仁慈不配為軍,不要太追究過去,做好今天應以日為借鑑學習,慈不撐兵,義不撐財,戰爭好比離弦的箭,即然回不了頭就得用力拉弓,狠。

  • 17 #

    中國不需要道歉,因為這是真理;中國只需要記憶,這也是真理。

  • 18 #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中國自己沒有這個要求?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30萬大軍對抗34萬敵軍,對方犧牲151人,自己損失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