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就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為藩王,希望父子同心,共同治理好大明江山。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其中一個兒子。他是朱元璋幼子,死後朱棣輟朝十日,可為何朱棣卻給他上惡諡呢?
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他第二十五子,明朝第一代伊王朱㰘(yí)。朱㰘生於洪武二十一年,生母為葛美人,他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0歲了。
父子倆如此巨大的年齡差,就導致了什麼呢?其一,註定朱㰘不會受到父親過多的關注;其二,也註定朱㰘隨時都會面臨著,失去父親的可能。
不過,朱元璋雖然不太關注這個兒子,但畢竟也是自己的老來子,於是在朱㰘3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伊王。他的生母葛美人,也因生育之功,被封為麗妃。之後朱元璋下詔宣佈,朱㰘的封地為洛陽。
一般皇子成年,就會前往封地,但明朝對於“成年”,沒有硬性規定,不過基本就是成親,便意味著成年。所以年紀還小的朱㰘,暫時不用前往洛陽就藩。而就在他年僅10歲的時候,父親朱元璋駕崩了。
當朱㰘還沒從失去父親的悲傷中走出來,他又突然聽說,自己的生母被逼殉葬。小小年紀的他,就不得不體驗皇權的殘酷。而更加殘酷的事情,在侄兒朱允炆即位後,又被朱㰘親眼見證。
朱允炆輩分上是侄兒,朱㰘是叔叔,但實際上這個侄兒,比他整整大了一輪。朱允炆即位後,就迫不及待開始削藩。很快,朱㰘就得知五哥周王朱橚被廢,緊接著是代王、湘王、齊王、岷王四位哥哥遭殃。
當然,以朱㰘當時的年齡和地位來看,要輪到他還有很長時間,他前面還有很多個哥哥替他頂著。就在朱㰘再次被皇權的殘酷給震懾到時,四哥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
站在朱㰘的角度來說,幸好最後是朱棣獲勝。如此一來,朱㰘的地位總算是保住了。朱棣登基後,給三位幼弟唐王朱桱、郢王朱棟和伊王朱㰘,製作了親王儀仗,併為他們行冠禮。其中朱㰘更是獲得了賞賜
“黃金百兩、白金千兩、彩幣四十匹、錦十匹、紗羅各二十匹、鈔五千錠。”
永樂三年,已經18歲的朱㰘,正式迎娶了他的王妃,是左都督劉貞的女兒劉氏。前面說過,一般皇子成婚後,即代表已經成年。因此朱㰘成親後,便帶著王妃一同前往封地洛陽。
這樣的結局,對於朱㰘來說無疑是最幸福的,如果當初勝利的是朱允炆,恐怕他就沒有如今的幸福生活了。也就是說,只要他去到封地後,一直安分守己,就足以保障他的一生。
只可惜,這樣幸福的日子,朱㰘並沒有享受多久。永樂十二年,年僅27歲的朱㰘,就在封地洛陽去世了。為此,哥哥朱棣還輟朝十日,據《明英宗實錄》記載:
“又永樂間伊王薨,輟朝十日,具素服西角門視事。”
從朱棣輟朝十日這件事,可以看出來,他對弟弟是很有感情的。可就是這樣,才讓人覺得奇怪,為何朱㰘去世後,朱棣卻給了他一個惡諡呢?
原來,朱㰘到了封地以後,為人並不安分。可能是與兒時的經歷有關,朱㰘自小內心就十分壓抑,所以到了洛陽後,便徹底放飛自我。他自幼好武,到了洛陽後,經常去郊外騎馬射箭。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拿弓箭射擊四處躲避的百姓。久而久之,洛陽百姓都對他恨之入骨,可大家敢怒不敢言。
不僅如此,朱㰘還縱慾無度,常常削髮裸身與男女雜處無所顧忌,並以此為樂。他的早逝,極可能與這一習慣有關。朱㰘在封地的所作所為,一早就傳到朱棣耳中,朱棣對他屢次訓誡,可是都不起任何作用,朱棣也很是頭疼。
朱㰘去世後,洛陽百姓怒氣仍然難消,沒辦法,禮部只好向朱棣建議,將朱㰘削爵廢為庶人,以平民憤。不過,朱棣想到朱㰘已有一個滿週歲的兒子,這樣對他的孩子不公平,於是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最終,朱棣決定不削爵,不過,卻給朱㰘上了一個惡諡“厲”。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回師途中駕崩,他的長子朱高熾繼承皇位。直到這時候,朱㰘的兒子朱顒炔才承襲了伊王爵位。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