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紀二
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變法令推行10年後,秦國變得路不拾遺,山裡面盜賊也沒有了,人民都變的十分熱衷戰爭,而懼怕私鬥,民間治安很好。在變法之初說變法不好的人中,有些人又開始說變法的好話。衛鞅聽後,說:“這些人都是亂法之人!”於是將他們全部遷徙到邊關。之後再也沒有人敢議論變法。
商鞅變法,這四個字,估計大家都在語文課本中學過,但具體變什麼法,當時還是懵懂不知,現在才知道商鞅的變法源自於給人體打上一股雞血,短期上是非常有效果的,立竿見影,就像足壇裡的英超老油條一樣,如果需要保級的話,就找阿勒代斯帕度之流的,可以立馬見到效果,商鞅就是這樣的人。
但變法談何容易,需要重新在政壇上洗牌,這個動靜不小,唯一信任商鞅的還是隻有秦孝公嬴渠梁這個人了,秦孝公也是不安於現狀的爺,他們世世代代窩在函谷關之內好多年了,很少東出過,嬴渠梁憋著一股惡氣卻又無計可施,只能廣發帖求賢令,希望有這麼一個大才,能立馬把秦國拉出這種半死不活的境地。商鞅出現了,經過輪番面試後,秦孝公非常滿意,商鞅的狠勁,法家的冷酷無情正合秦孝公胃口,只要猛打雞血,就好了啊!
在變法的第一年裡,商鞅知道,要不收拾一些政壇大佬,就光這些守舊分子只要人一口唾沫就立馬淹死他,為了立威,處理了兩大佬—公子虔和公孫賈。
人人噤若寒蟬不敢輕舉妄動,直至到了變法第十年,很多人知道變法已經根深蒂固了,秦孝公默默在商鞅背後盯著,誰惹毛了商鞅,對他沒任何好處。很多人就掉轉槍頭,紛紛給新變法說好話,各種花天墜地的理由都有,換是別人說不定在這種糖衣炮彈的攻擊下,已經得意洋洋不知所云了,但商鞅不吃這一套,變法早已經度過深水期。
衛鞅卻處置他們,甚至連罪名都沒有,衛鞅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變法這10年間,公元前359年,變法開始。
效果顯著,前358年,輕鬆擊敗韓國。
公元前354年,秦國在元裡擊敗魏國,斬首7000,攻取少梁。
公元前352年,秦國進攻魏國。
公元前351年,衛鞅攻魏,奪取魏國固陽。
同年秦魏在彤地爆發戰爭。
商鞅使勁抓著魏國的羊毛不放,見一次狠狠揍一次,魏國給他打的懷疑人生了。
公元前348年,開始在秦國進行稅制改革。
商鞅的變法,大大的損害了原有利益的人群,但新的受益人群就出來了,原來平民想跳到高不可攀的新階層,終於可以做到了,只要打仗不怕死,比誰都狠,“二十等爵制度”讓底層民眾看到了改變命運乃至改變家族命運的希望。
為什麼山東諸國叫秦國叫虎狼之國。就是因為秦國士兵打仗的時候太兇猛,一邊打仗一邊割敵人的腦袋。甚至為了割敵人腦袋自相殘殺、拿戰友的腦袋充數。
為什麼腦袋又叫首級?這個也是因為“二十等爵制度”中的規定。臨戰,斬敵首一級,則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這就相當於玩遊戲打怪升級,首級越多經驗越多、等級越高。
另一方面,變法十年,衛鞅和秦國貴族、世族之間的矛盾同樣也更大了。秦國的變法還不夠,還需要繼續變,衛鞅要繼續得到秦孝公的支援。
至於商鞅要處理這些口口聲聲誇讚變法好的人主要就是因為這些人極有可能在撒謊,為了討好商鞅,得到其歡心就趁機打入變法內部伺機破壞秦孝公和商鞅辛苦建立起來的大計,商鞅寧願自絕於人,也不能讓任何一點瑕疵出現,讓變法前功盡棄。
處理這些人,雖然看起來極其不近人情,甚至毫無人性,但是對於衛鞅來說,卻是博弈計算過後的最佳決策。只要衛鞅還想繼續推行變法,還想繼續在秦國立足,這就是最佳選擇。他不能建立自己勢力,他的權力基礎必須建立在秦孝公身上。
所謂外的穩固,其實就是權力來源。衛鞅的權力來源是秦孝公。所以他知道只要自己維繫住秦孝公,讓他對自己信任,衛鞅在秦國就沒人敢動他。同樣,你在公司,想要把位置坐穩,首要的就是把給自己授權的領導搞定。簡而言之就是把關鍵人搞定。不是說其他同事關係就不要處了,只不過要搞清楚什麼是關鍵、什麼是次要。如果說,你的上位是下面人選出來,那麼你就要搞定下面。如果你是上面,提拔你的,那你就要搞定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