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內禪得到的皇位,算是被趕鴨子上架。但是宋寧宗,是一個政治能力並不出色的人,反而有些昏弱無知
朝政前期被權臣韓侂冑把控,後期也落入到史彌遠與楊皇后手中。在兩次宋金戰爭上更是搖擺不定,毫無主見
雖然常有“人所難言,朕皆樂聽”,但是此話對寧宗來說,真的只是聽聽而已
宋寧宗的皇位,是在趙汝愚、韓侂冑、趙彥逾等幫助下,說是內禪,實際是宮廷政變的形式得來的
即位之後,對於趙汝愚也是極為重用的,直接拜他為右相。只是趙汝愚此人,為人正直,不知變通
對於同他一起扶立寧宗上位的韓侂冑和趙彥逾兩人,在寧宗推恩之時,他都是勸誡兩人
對趙彥逾說:“我輩宗室,不當言功”,對韓侂冑也是:“我是宗室之臣,你是外戚之臣,怎可論功”
他自己當上右相,卻是為了能夠報效朝廷,不是貪功,但韓侂冑和趙彥逾兩人卻是極為不滿的。在他們看來就是,你做了右相,卻不許我等高升
特別是韓侂冑,對此極為不滿,就此開始謀劃,怎樣才能掌權,怎樣才能搬到趙汝愚。最終,控制檯諫之後,韓侂冑成功地打擊了政敵,開始了自己的擅權之路
韓侂冑先是去除了對他威脅比較大的趙汝愚和朱熹。但是這兩人出朝,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向,擁趙反韓呼聲強烈
太府寺丞呂祖儉上書直斥韓侂冑,告知寧宗:“政權將歸於倖門”。之後便有旨將呂祖儉送韶州安置
後來樓鑰借進講呂公著奏議之機勸諫:“因言得罪的呂祖儉,就是他的後代。現在流放嶺外,萬一死了,聖朝就有殺言者的罪名”
寧宗竟是問道:“祖儉所言何事”
由此可以看出,韓侂冑基本掌握大權,官員上書奏事,甚至是貶黜等事,韓侂冑已經一言以蔽之,不用告知寧宗
不過寧宗知道這些事後,既不改變對呂祖儉的處理,也不對韓侂冑進行處置,寧宗的昏庸以顯露出來
之後因為慶元黨禁,寧宗一味的支援韓侂冑,致使韓黨佔據上風,其後六七年間,寧宗更是漠然無為,聽人韓侂冑肆無忌憚的排斥政敵,一步步走上權臣之路
慶元黨禁之後,韓侂冑可謂是掃清了一切障礙,慶元、嘉泰的十年時間,他建節、封王、拜太師,地位一路飆升
還故作姿態的只加榮銜,不加實權,既不妨礙大權在握,還避免了外戚干政的非議。但是他雖非宰相,但宰執以下,升黜都是他說了算
但是慶元黨禁,韓侂冑失去了人心,為了保住既得的權勢費盡心思,有人便提出了立蓋世功名以自固
如今的社會,蓋世之功唯有南渡以來,數代臣民北伐金國,恢復故土的夢得以實現,才能真正算得上蓋世之功
韓侂冑決定北伐,為的僅是一己私利,然決議北伐,還是觸動了民族情懷,贏得了很大的支援。就連辛棄疾、陸游等人,也開始與他有更多的接觸
然宋、金之間,雖然已經過了四十年左右的休養生息,但實力卻無法與此時的金朝比肩
金朝此時的統治者是金章宗,史稱其政治“治平日久,宇內小康”,而南宋在寧宗的治理下,卻是權臣當道,毫無振起之勢。最終的結局也就不難預料
開禧北伐,自開禧元年便開始準備,開禧二年四月,北伐正式拉開序幕。又於開禧三年正月,結束
金朝新任丞相宣稱要親率大軍攻打襄陽,之前的戰事本就失利,聽到此訊息,韓侂冑大為恐慌,便開始準備與金朝的何談
當然,這場和談一直持續到嘉定元年,宋金之間的和議才算完成。這次和議,宋朝向金朝所納歲幣數額上又大幅度的增加
韓侂冑也作繭自縛,金朝的議和條件中便有,要他的頭顱,他雖不願,但最終在史彌遠和楊皇后的安排下,被殺死送往金朝
這場開禧北伐,雖然是順應人心的,但是最高執行者韓侂冑,只是為了穩固權力的一己之私
國力不能夠支援這次北伐,韓侂冑等人準備時間也並不充足,用人方面更是失當,這場北伐的失利,便是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