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宋朝“崇文抑武”的國家大環境中,身為武將,在社會上的一舉一動很容易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而宋仁宗時代的狄青,一生經歷二十五戰,可謂武功卓著,成為了當時名聲顯赫的武將代表,必然是焦點中的焦點。

他曾大破西夏,平定儂智高反叛,憑藉戰功,從一名普通的御馬直的騎兵,逐漸成長為傑出的軍事指揮官,並進入了中央核心權力集團。

然而看似平坦的仕途之路,卻因為狄青的武將身份,讓他在後期的職場上危機重重。

狄青本出身寒門,年少入伍,自然沒讀過什麼書,但他是個天生的武將料,史書記載,狄青因為臉上印字,所以每戰必戴上一個面具,人稱"面涅將軍",他憑藉著勇猛機智在軍隊混的風生水起。不過那時他作為一個駐守邊關的將軍,自然是萬千武將中的一個,不會有多少人關注。

而他的人生從認識尹洙開始有了重大的變化,尹洙當時負責陝西戰事的經略判官,對於狄青更是十分的重用,更將他推薦個了當時負責西夏戰事的范仲淹、韓琦,被他們認定為奇才,並厚禮相待。

而作為文官的范仲淹,頗有武人的豪爽之氣,對狄青更是指導有加,可以算狄青的恩師,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在范仲淹的鼓勵下,狄青從此改變志趣,讀起書來,終於精通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成為了文武兼備的將領,因此更加知名了,官職也一路上升。

而隨著狄青顯赫的戰功,成為當時頗有聲名的國之能將,讓當時的宋仁宗開始關注他,召見他並向他詢問軍國大計,隨著西夏李元昊稱臣降服後。狄青因為軍功,被提拔到中央,開始擔任了副樞密使一職。

武將進入中央,並擔任瞭如此高的職位,在當朝文官看來,必然會有嫉妒排斥的想法,想宋朝從太祖立朝以來,掌管中央重要崗位的多是文官出身的,他們對武將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狄青的出現加大了他們心裡的陰暗面,因為他們覺得文武兼備的狄青已經構成對他們政治地位的威脅。

於是乎朝廷裡對狄青的排擠和中傷就出現了,而如何徹底扳倒一個人,就是想法證明狄青有不臣的謀反之心。

可當時的狄青在品格和對國家的忠誠度並沒有什麼毛病,而且大宋國內還不太平,不時有軍事叛亂髮生,所以宋仁宗對諫官所捕風捉影來的“青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的報告,都是一笑了之。

但既然有了傳言,那麼或多或少在皇帝心中還是會留下些想法的。

1052年,南方的儂智高反叛,狄青再次出征並一舉平定了叛亂,這次他又升官了,成為樞密使。

隨著職位的再一次提升,狄青不可避免的成為文官重點照顧的物件。

然而此時的狄青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對自己要求也嚴格,不貪汙不腐化,為人也低調,對眾多同事都很尊重,似乎沒有什麼可詬病的地方。

但人不是聖人,有時一些習慣,反而成為了別人的說辭,如狄青對手下兵士就十分好,有點“護犢子”,由此深受廣大官兵喜愛,“每出,士卒輒指目以相矜誇”,就是狄青每次出門,遇見當兵都對他很崇拜和尊重。

這在別人看來,就有點收買軍心,建立個人小集團的意思,但是沒有實際證據,而且宋朝有完善的用兵制度,兵士的表現只能算是個人追星的行為,也算不了什麼。

然而1056年,發生的幾件事就徹底把狄青推上了輿論的中心。

當年京師發大水,狄青為避水將家搬到大相國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本來發水了。自我逃避也是人之常情,但狄青不是普通人,沒有積極抗災就算了,而他去的地也不對,明顯的利用自己的身份佔用公共資源,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如此使用特權肯定引發了民眾的不滿,說他權謀私肯定是逃不掉的。

再就是,早一段時間,民間傳聞狄青家出現了紅光,這個紅光在古代那可是異兆,當時有個叫劉敞的文官就對當時開封府尹說,你還記得前朝朱溫的事吧,當時也是他家裡也是紅光漫天,當人們去救火時,卻沒有火,後來這個朱溫不是篡唐成了皇帝嘛,今天狄青家也出現了,怕是有問題吧。

其實,狄青家紅光的出現,是他家人在祭祀先祖時,在燒紙錢時引發的。當時,宋朝開封府為保證城市安全,有不得私自在家焚燒的防火規定,如有實際需要,要到相關部門報備。而當時狄青家因為沒有報備開封府,想起了就及時滅掉了,才有了紅光出現,而未見火的緣故。

當所有的傳言,被大家放大並加以所謂的證實後,眾口鑠金,傳言也就成了傷人的利器了。

而一些情況反映到宋仁宗這,以仁治國的仁宗當時還是認為傳言不可靠,不太同意處分狄青,這時文彥博說了一番話,大概的意思就是,當年太祖不也是忠於後周的,但深得軍心,後來還不是被逼上了臺。

此言一出,宋仁宗就不反對了,就這樣狄青被免除了樞密使一職,調出了京城。

當時,狄青雲裡霧裡的,不知自己有何過錯,就到中書省去為自己辯白。文彥博正面看著他說:"沒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懷疑你。"這其實是文彥博之謀。

狄青一聽嚇壞了,熟知歷史的他,認為是“功高主疑”了。

而狄青到了地方後,宋仁宗出於關心,每個月派使者去慰問看望他兩次。讓已經心中有疑問的狄青非常不安,每次聽說皇上的使者要來,狄青一整天驚嚇疑慮。不到半年,就生病去世了。

而這些都是所謂的傳言,加上人為的運作造成狄青之死,如果狄青知道事情的緣由,會不會也感嘆一句“人言可畏”。

寫在後面

在整個事件裡,狄青並不是因為自己犯錯而受到排擠,但一是因為他與當時的“崇文抑武”的大環境不符,二是“文武全才”,太過於完美和優秀而受到排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三就是傳言的力量成了無形的推手,狄青的委屈而死,是他個人的悲劇也算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資料出處:《宋史》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同樣是激進改革,為什麼越南步蘇聯的後塵,走向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