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莎士比亞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1598年大學人士F.米爾斯已在其《智慧的寶庫》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桑普頓勳爵的眷顧,勳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勳爵,也曾為勳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藉助勳爵的關係,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沙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球劇院,併成為股東兼演員。莎士比亞逐漸富裕起來,併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襲貴族的稱號。1612年他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衣錦還鄉。
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莎士比亞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常常在宮廷中演出。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後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餘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全劇有兩條平行的故事線索。主線索講述的是古代不列顛國王年老的李爾王情緒低落,希望把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在分封的時候,他讓每個女兒都說說對他的愛戴,藉此安慰自己的心。大女兒和二女兒竭盡全力的讚美國王,只有第三個女兒考妮狄婭因表達了自己的樸實而真摯感情被李爾驅逐,去法國做了王后。在把國土分給兩個女兒之後,李爾的女兒立刻變臉虐待他,但李爾並沒有發瘋,而是默默忍耐她們的折磨,他認為這是自己誤解考妮狄婭,理應受到的懲罰。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時候,來了一個聖徒安慰他。李爾對聖徒說了自己對考妮狄婭犯下的錯誤,並懊悔的表達了自己的絕望:他覺得考妮狄婭再不會原諒他了。但聖徒卻說,考妮狄婭一直愛著她的父親。原來,這個聖徒就是考妮狄婭。考妮狄婭在法國得知李爾的困境之後,立刻組織了一支軍隊,秘密在英國登陸,因為放心不下李爾,所以特地在開戰前,來探望李爾。最終,考妮狄婭的軍隊大敗英軍,李爾又變成了李爾王。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屍體悲痛地死去。
另一條次線索是葛羅斯特伯爵聽信庶子愛德蒙的讒言,放逐了長子愛德加。後來由於他同情李爾,被挖去雙目,在野外流浪時遇到淪為乞丐的兒子愛德加,由他攙扶前行,卻不知攙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趕出門的兒子。庶子愛德蒙繼承爵位後,同時與李爾的長女、次女勾搭,害得她們爭風吃醋,相互殘殺,最後次女被毒死,長女謀殺親夫的陰謀敗露後自殺。愛德蒙受到愛德加的挑戰,在決鬥中被殺。
李爾王的經典臺詞:
當我們生下地來的時候,我們因為來到了這個全是些傻瓜的廣大的舞臺之上,所以禁不住放聲大哭。
一無所有隻能換來一無所有。
愛情裡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懷璧慎顯,博識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