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北韓戰爭停戰談判開始。鄧華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席談判會議。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外交活動。然而,這場談判是戰爭史上最艱難的談判之一。
第十九次會議,時間:停戰談判首次會議之後一個月,即8月10日。地點:北韓三八線南面的開城來鳳莊。
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將軍發言說:你方提出的“海空優勢補償論”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聯合國軍”方面首席代表、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喬埃卻說,戰場的實際除了有一個地面戰線外,還有一個海空戰線,他們的海空軍佔有優勢,確定停戰後軍事分界線,只能在地面戰線和海空戰線之間劃定。
他建議的分界線是在朝中部隊陣地的大後方,即從現陣地後撤38~68公里,根據這個建議,他們不打一搶,不傷亡一個人就可獲得一萬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就是所謂的海空優勢補償論。自7月26日開始討論這項議題以來,連續八次會議,這一荒謬的反建議便被批駁得體無完膚。
南日在發言中指出,“聯合國軍”方面沒有理由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可是,喬埃竟拒不發言。這種沉默戰似乎是事先商量好的,所有“聯合國軍”方面的代表和他們的助手,均緘口不言,他們或是抽菸,或是用筆畫著什麼,或是偶爾望望朝中方面代表。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喬埃他們依然一言不發。在外交談判中,只有一方發言,另一方拒不吭聲,也算是談判史上的奇聞。
鄧華坐在南日的右方,他的正對面是美國遠東空軍副司令克雷奇,斜對面分別為喬埃、美國第八集團軍副參謀長霍治、美國巡洋艦分隊司令勃克和南北韓的白善燁。鄧華不停地抽著煙。
開始,他用憤怒的目光審視著眼前的這些戰場上的對手:對方這種沉默,只是表明他理屈詞窮,表明他的驕橫與僵硬!不表明他的強大,更不表明他真理在手,他不屑於看他們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等待對方發言等了近一個小時了,他們仍然在那裡枯坐著。朝中代表決心奉陪到底。
鄧華想得很多,他覺得,美軍談判代表如此蠻不講理,一個月來多次挑起事端,中斷會議,是因為他們自恃還有力量。第五次戰役之後,他們在漣川以東一線,又大舉越過了三八線,較之年初,是鬆了口氣,氣焰就上來了。
這個開城談判的時機選擇得很不恰當啊!如果在年初時同他談判停火,戰場態勢是我軍越過三八線達到三七線,那麼,朝中方面則是處於十分有利的談判地位。當然,從總體上講,美方願意來談,是把他們從鴨綠江畔趕到三八線地區的結果,是朝中方面的勝利。
看來,對他們必須採取強硬態度。如同毛澤東主席於7月9日講的,我們應作此次和不下來,還須繼續打,還須給敵人以大量的消耗和殲滅,然後才能和下來的打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僵持到兩個小時又十二分鐘時,美軍代表終於無法再靜坐下去了,“戲”應當收場了,喬埃說:“我建議休會,明天上午十時繼續開會。”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後來回憶說:“我在遠東司令部任職的最後一個時期,大部分時間所關心的主要是與中朝方面的談判。這些談判單調乏味,囉嗦重複,氣氛沉悶,令人生厭和惱火。”
他的下屬,談判首席代表喬埃將軍在朝中方面代表發言後一百三十二分鐘時間裡不吭一聲,當然是單調乏味,沉悶,令人生厭和惱火的了,然而,李奇微卻讚揚喬埃“在耐性上已經受到過嚴峻考驗”,這倒是挺有趣的。
原載《鄧華將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