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功將關羽塑造成一位英勇無敵、義薄雲天的英雄人物。小說中,關羽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毛宗崗將他和諸葛亮、曹操並稱為全書的“三奇”、“三絕”,稱他是“千古第一名將”。
南宋以來,隨著諸葛亮形象的不斷被拔高,關羽、張飛、趙子龍等人物也一同沾了光。“桃園結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也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關羽的神化形象雖說是諸葛亮被神化下的副產品,但南宋以後,關羽的神化程度和諸葛亮相比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抬高到和孔夫子“孔聖”並駕齊驅的程度。他已經成為“關聖”、“武聖”,分享文武二聖的無上殊榮。
歷史上關羽的真實形象,《三國志》和《資治通鑑》等史書中皆有記載。《三國志·關羽傳》中寫到“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關羽的老家在今天山西運城市的解州鎮,他本是三國時蜀漢的一員戰將,為人忠肝義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所謂“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率軍北上,大敗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但由於他剛愎自用,僅僅數月,便中了呂蒙的計謀,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身首異處。景耀三年,蜀漢後主劉禪追封他為“壯繆侯”,這一時期,關羽的形象尚未被神化。
南北朝時,隨著開始佛教盛行。到了隋文帝時期,天台宗高僧智者大師為了弘揚佛教,便假借關羽之名,編了一個故事。說他在夢中夢見關羽顯靈驅妖,於是在山頂建造佛寺,以此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援。從此關羽成為皈依佛教的護法,他的形象也蒙上了一層神祕的宗教色彩。唐中唐李顯時代,已建設了關廟。可見,關羽已受到了普遍崇拜。《全唐文》中就有收錄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董侹撰寫的《重修玉泉關廟記》。
宋真宗後期,政治腐敗,國力衰落。他迷信起道教神仙之術,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幻想有忠勇雙全的將士來護國。有著忠義之稱的關羽就成了他幻想的物件,他封關羽為“崇寧至道真君”。關羽從此由佛教的護髮搖身一變為道教的“真君”。宋代,關羽的地位越拔越高,陸續被加封為“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壯繆義勇王”、“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對關羽封王,這在歷史上還不多見。
明代時,關羽的地位持續升溫。明憲宗時,被封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對比之前的封號,多了“顯靈”二字,進一步被神化。明神宗萬曆42年(1614)時,關羽的神位晉級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此“關帝廟宇遍海宇,一村一社處處有之,雖塞垣邊障,祠宇亦多”,“伏魔大帝”的稱號簡直可以和玉皇大帝並稱了,而關帝廟也開始遍佈四海了。
清代對關羽更是推崇備至。滿清入關前,曾把《三國演義》當成課本,學生們從中學習兵法和韜略。那個時候,人們喜歡把戰爭的勝利,說成是關羽神佑的結果。為了消除漢族的反抗思想,更加強調關羽的“義”,用以沖淡當時漢人“忠”的觀念,和岳飛“忠君”的形象分庭抗禮。順治九年(1652)關羽被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封為“忠義慎用關聖大帝”,乾隆三十四年(1769)又被封為“靈佑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被抬到了“武聖”的高度,在國家祀典中和文聖孔夫子並駕齊驅。
除了封建統治者對關羽的吹捧和抬高外,民間對關羽也是奉行不悖,這和當時小說盛行之下,明清時的社會組織變化也有關係。
明清之際,隨著城市無業遊民和幫工數量的增多,幫會開始出現了,而來自五湖四海的異姓諸家往往以江湖義氣作為團結的手段,通過結義聚集在一起,異姓結為金蘭,和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橋段便不謀而合。因此,在上層社會和民間百姓的共同推動下,關羽的形象不斷被神化。關帝廟更是遍佈天下,“關帝君”的名頭也家喻戶曉,百姓甚至避稱其字而尊稱關羽為“關公”、“關老爺”。
-
1 #
-
2 #
到了清朝繼續被吹捧,因為清朝的先祖是金,捧高了關羽自然人們就把岳飛遺忘了,關羽打的是內戰,岳飛是抗擊外來侵略,我認為岳飛更值得推崇,他才是歷史民族英雄。
-
3 #
三國這部書以謀略注稱,另一個擇與奸為目的,關羽一生大仁大意,對劉備忠心耿耿,離曹營之時,封金掛印都交與曹操,維獨一樣未交,可見關羽之心,赤兔馬
-
4 #
關羽被嚴重神話和抬高了,他比起衛青,霍去病,班超,李靖,蘇定方,戚繼光這些滅外族,衛國家,開疆拓土的民族英雄差遠了,三國是內鬥,自己民族自相殘殺,以至後來引起五胡亂華。外戰名將才是真英雄
搞不懂我們中國人,真正的英雄不去崇拜,反而對一個假的念念不忘。中國古代名將如雲,內戰的數都數不過來,先不說,對外的有李牧、蒙恬、衛青、霍去病、趙破虜、竇固、竇憲、李靖、蘇定方、薛仁貴、高仙芝、岳飛、韓世忠、徐達、藍玉、戚繼光、胡宗憲、俞大遒、左宗棠……哪個不比關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