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正元二年,司馬師死於許都,終年47歲,諡曰忠武。

司馬師死後他的弟弟司馬昭即位,接管了司馬師的權力,司馬昭回京後不久,在司馬昭的主持下曹髦改元甘露,同時甘露元年正月,司馬昭加大都督職銜,贊拜不名。六月,曹髦晉封司馬昭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晉號為大都督,劍履上殿。

司馬昭再次拒絕,他知道,他現在不能這麼做,他剛剛執政人心不穩,如果現在就如此迫不及待必定遭人非議,他還要等待。八月十六日,加賜黃鉞,增加封邑三縣。但是司馬昭想不到的是,一場關乎司馬氏一族命運的大決戰已經迫在眉睫了。為什麼呢?因為有一個人不樂意了——諸葛誕。

諸葛誕是司馬師的老朋友了,當年也是司馬氏的死黨,司馬師死後他為啥要反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放眼天下,能對司馬氏造成威脅的勢力除了他以外已經沒了別人,更何況諸葛誕認為自己現在實力雄厚,地位顯赫,如果司馬昭要是對付他,他也可以放手一搏和他決一死戰,但是他最希望的還是可以保持現狀割據淮南。

所以他一方面開始豢養死士,儲備軍糧,準備反叛,而另一方面諸葛誕開始了他的第一波試探。他希望可以趁司馬昭剛剛上臺穩固自己的地位。

甘露元年,諸葛誕上書朝廷請求增兵十萬並在淮南修築城池加強防禦。似曾相識的一幕發生在康熙十二年,當時吳三桂 耿精忠同時上書請求撤藩。

這兩種試探各有側重前者是以進為退,後者是以退為進。

諸葛誕的意思是要朝廷必須預設他割據的事實,要是朝廷不同意,他就可以藉機發動叛亂。吳三桂的意思是要朝廷挽留他,也是承認他割據的事實,如果朝廷同意撤藩,他就發動叛亂。

這個兩個人都失算了。出乎吳三桂所料的是,朝廷居然直接同意撤藩來了個借坡下驢,我估計接到朝廷詔書的那一刻,吳三桂的內心是崩潰的,說好的永鎮西南呢?說好的沿用沐英故事呢?吳三桂啊吳三桂,你就沒聽說過卸磨殺驢嗎?

當諸葛誕的奏摺送到司馬昭面前的時候,司馬昭立刻明白了——這是挑釁。諸葛誕的潛臺詞非常明顯:老子要什麼你就得給什麼,不給你試試?結果司馬昭就真的沒給。那就打吧。

甘露二年,諸葛誕殺揚州刺史著名將領樂進之子樂綝,舉兵反叛,討伐司馬昭。說實話,諸葛誕既沒有毌丘檢的赫赫戰功,也沒有王凌大神的資歷(王凌造反的時候已經80多歲比司馬懿還大),看上去他這次反叛估計會死的最快。

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場決定三國命運的大決戰。

對比前兩次叛亂,諸葛誕一共有三個巨大的優勢:

1. 他糧多,諸葛誕為了準備這次反叛他積累了足夠十多萬大軍吃一年的糧食。

2. 他兵多,真的很多,特別多。

本次諸葛誕先生召集淮南地區的屯田兵士十餘萬,外加揚州軍隊四五萬,一共人數達到十五萬左右,外加上他將兒子送到東吳做人質(毌丘檢老兄也這麼幹過),東吳出兵三萬支援,所以總兵力達到十八萬,而上一次毌丘檢先生才六萬人,也就是個零頭。

3. 這些人都聽他的話。

甘露二年,司馬昭召集洛陽諸軍總計二十六萬征伐淮南諸葛誕。很少有人知道,漢末三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不是官渡。因為官渡曹軍只有三四萬,袁軍一共十萬人,總計十三四萬。

也不是赤壁,赤壁曹軍一共二十多萬,孫劉聯軍一共五萬,總計不到三十萬。

更不是後來的漢中之戰,漢中之戰劉備軍十萬,曹操軍撐死二十萬一共也才三十萬。

更不是後來的那些,而是這一次。這一次,雙方總兵力達到了空前的四十四萬人,堪稱史詩級別的決戰。

經過一年多的會戰,甘露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司馬昭發動大軍攻破壽春,取得了戰役勝利。

只用了一天時間,壽春全城陷落,諸葛誕率領數騎出逃被胡遵之子胡奮誅殺,這次戰役奠定了司馬氏統治的基礎,西晉王朝從此勢不可擋。不過誰也沒想到,傻子皇帝徹底毀了這個國家,真是天道好輪迴啊。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958年毛澤東讀完美國人的這篇文章,寫下批語“此件印發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