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共和國年齡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蘿蔔頭”宋振中遇害70週年
《紅巖》是一部反映革命鬥爭題材的長篇小說,被譽為“革命教科書”,“小蘿蔔頭”宋振中是“紅巖英烈”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他的事蹟生動感人,在神州大地廣為傳頌,被選入小學教材,編入各種普及讀物,婦孺皆知,成為少年兒童的楷模。在他身上,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重新回憶那段歷史,許多人仍心潮難平。革命先烈在獄中不屈不撓的鬥爭和麵對殘暴敵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是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小蘿蔔頭”宋振中烈士,乳名森森,祖籍江蘇省邳州市八路鎮。是著名烈士宋綺雲和徐林俠的幼子,1940年3月15日出生於古城西安,1941年11月,隨母親在西安蒲陽村被捕。被國民黨特務關進了監獄,成了一名“小犯人”和“老政治犯”。
“小蘿蔔頭”隨母親被捕後,先後關押在西安小雁塔監獄、重慶歌樂山“白公館”監獄、“渣滓洞”監獄、貴州息烽縣陽朗壩監獄(也稱息烽集中營)和貴陽麒麟洞監獄。
幾年的監獄生活,把他折磨得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發育不正常,腦袋大身體矮小,活像一個乾枯的小蘿蔔頭。所以,獄中的難友們都稱他叫“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在監獄裡,是一名小交通員,機智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把地下黨的關懷和勝利訊息傳遞給難友,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他助人為樂,救助過許多難友;他是難友們心中送溫暖、傳喜訊的“小天使”,給難友們帶來了快樂和笑聲;他熱愛學習,嚮往自由;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了做人的品格,成為一名正直、善良,愛憎分明的好孩子。
1949年9月6日,年僅9歲的“小蘿蔔頭”宋振中被國民黨特務殘殺於重慶歌樂山松林坡“戴公祠”警衛室。成為共和國一-位年齡最小的革命烈土。
“小蘿蔔頭”活在世上只有9個春秋,而其中有8年多的時間,是在人間地獄一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中度過的。他沒有進過充滿歡聲笑語的校園;沒有體會到閤家團聚的溫暖;沒有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沒有品味過人世間的甘甜。短短的9個春秋,但他為共和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書寫了生命歷史上的恢弘。他所表現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人格,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樑。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中華民族之魂,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故鄉人民為了永遠懷念“小蘿蔔頭”宋振中烈士,告慰他的在天之靈。江蘇省邳州市八路鎮黨委、政府於2005年在風景秀麗的岠山腳下興建了“小蘿蔔頭”紀念館。該館佔地90畝,投資800餘萬元,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主體兩層,區域性三層,共設6個展室,一層為主展廳,二層為放映廳和圖書室,主展廳分別展示“小蘿蔔頭”宋振中和父親宋綺雲、母親徐林俠被捕後關押在監獄裡慘遭迫害的圖片200餘幅和部分實物。紀念館周圍有“一門三烈”塑像和“小蘿蔔頭”塑像,館前有可容納萬餘人的紅梅廣場。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小蘿蔔頭”宋振中遇害70週年。讓我們永遠記住1949年9月6日那個悲壯的日子,不要忘記“小蘿蔔頭”,不要忘記中國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蘿蔔頭”宋振中!
“小蘿蔔頭”英名永在,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