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是什麼意思?
古代中國對日本的泛稱。首見於《山海經》。《漢書·地理志》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可能指以北九州為中心的許多小部落國家。《後漢書·倭傳》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1784年在福岡市志賀島發現的“漢委奴國王”金印證實了此事(參見彩圖插頁第25頁)。一般認為,“委(倭)奴國”即北九州博多附近的儺縣。這說明公元1世紀中,日本北九州一帶已與漢朝交通。
桓帝、靈帝時期(147~189),倭國出現了女王卑彌呼治下的邪馬臺國,轄有伊都國、奴國、斯馬國等二十多個小國。另外,日本列島上還有不屬邪馬臺國統御的拘奴國。關於邪馬臺國的位置,日本學界有九州說和大和說之爭,迄未定論。曹魏正始年間(240~248),卑彌呼死,國亂,漸衰,中斷了與中國的交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