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齊魯多鴻儒飽學之士。

如果說魏國是戰國時代最大的人才孵化基地,那麼齊國就是百花齊放計程車人天堂,外加鼎盛的商業之國。綜合其他六國之力,都難望其項背。

可見,齊國是一方得天獨厚的盛土,西方有暴烈勇武的趙國作為屏障,北方有渴望和平的燕國,南方有孱弱的宋國和魯國。

如果齊國不主動作死,幾乎沒有什麼威脅。可以在安樂鄉里盡情享樂,不去聽戰國時代的血與火之歌。

可惜的是,齊國最後還是亡了。沒有其他六國那樣悲壯無奈,僅剩的只有窮奢極欲背後的懦弱和淒涼。

齊國的歷史要從武王伐紂開始。

除去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成分,剩下也有實在的歷史內容。呂尚作為周文王的第一智囊,開國功勳,在大周確立之後,被封在齊地。也就是後來的齊國。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

姜子牙不是姓姜?怎麼叫呂尚?

自古姓和氏是分開的。姓作為族號,由嫡系繼承;而氏則作為庶出分支,由封邑的方式分化出去。

姜子牙以姜為姓,祖先被封在呂地,因此以呂為氏。

從呂尚成為齊國第一代國君開始,呂氏便執掌了齊國三十二代,六百年之久。後世稱為姜齊。

公元前386,齊國變天了,史稱‘田氏代齊’。

呂氏被排擠出去,上卿田氏主宰了齊國,後世稱為田齊。

有關齊國的主客更替,還要從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說起。

齊桓公收留了陳國前來避難的公子陳完。此後,陳氏在齊國漸漸興起,改陳為田,並一步步走向了齊國權力的巔峰,最終將最後一代呂氏君主驅逐,登上了齊國的大位。

這其中裹挾狠辣和陰謀,此後的田氏掌控了齊國一百多年。在此期間,齊國的國力比此前的姜齊更為強大。

國家富強,文化繁榮。宛若一片隱居世外的安樂鄉。

當田齊的第四代君主齊威王在位時,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軍力強大到一個巔峰;又修建了稷下學宮,招納天下飽學之士,春秋時代的百花齊放再現,一度成為戰國時代的文化中心。

又到第五代君主齊宣王時期,齊國有了稱雄稱霸的野心。燕國成為了第一個犧牲品。

齊軍兵不血刃攻入內亂的燕國。燒殺搶掠,讓齊國的野心膨脹到了極限。

然而,齊國佔領燕國三年卻不將其滅亡,最終給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那麼齊國為什麼要放過燕國?

當時,齊宣王問孟子如何處置燕國,孟子勸他因勢利導,善待燕國子民。如果當時齊國選擇懷柔政策,安撫燕國的人民,齊國的疆土將一舉超越南方的楚國,成為戰國時代第一領土大國。

可惜的是,齊宣王自負驕縱,認為燕國已經不是威脅。放縱軍士燒殺搶掠,甚至毀掉了燕國的宗廟。

這激起了燕國人民極大的怨恨。這種怨怒很快傳染了其他六國,齊國只能被迫撤軍。

可以說,齊國失去了一次與秦國爭霸的良機。

而且,當時富強的齊國根本沒有看到在西方,已經有一架無敵戰車從血與火中出爐。早在齊宣王繼位的二十年前,商鞅變法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

而齊國人沒有放下驕縱,依然我行我素。到了第六代齊閔王時代,開始抱著大國上邦的思想,邁向了天下共主的步伐。

可惜的是,齊閔王有強兵、有足糧、有魄力,但卻唯獨少了兩方面。

第一,正確的政治眼光;第二,沒有放下遺傳基因中的驕縱。

齊國在佔領燕國的三年,威望已經跌落谷底。齊國背上了恃強凌弱的罵名,可齊閔王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一舉南下滅掉了宋國。

要知道,戰國時期每一個小國都經過周天子的冊封,國力再小也是王朝正統。若沒有橫掃六合的實力之前,你可以佔領別國領土,卻絕不能輕易毀掉他國的國祚。

在保持著脆弱平衡的戰國時代,這是一種大忌,一旦逾越,便會打破戰國平衡,也將成為其他國家的眾矢之的。

齊滅宋和齊佔燕有著本質區別。

而齊國滅宋,則是一場侵略戰爭,也是對於天下正統的挑戰。

而且,齊閔王仿效了商鞅變法,加強軍權,削弱民意。但卻忽視了一點,富庶的齊國人思想開放較早,比苦慣了秦國人更難以管控。

因此,齊閔王的變法像是閹割版的商鞅變法,不倫不類,反而起到了不可預料的反作用。

齊人的心理受到了壓制和傷害之際,齊閔王又下令解散了稷下學宮。將齊國的濃郁的學術氛圍一掃而空。

失去了思想支撐的國民精神,剩下的只有沒有根的繁榮。矛盾的齊國人變得自私自利,家國情懷也變得蕩然無存。

於是,憋了三十年復仇之火的燕國找到了機會。聯合韓、趙、魏、秦五國,由上將軍樂毅帶領,出征齊國。

任齊國如何兵多糧足,也擋不住五國聯軍。更可怕的是,過慣了舒服日子的齊國人,沒人願意為國賣命。

就連前線士兵也都抱著家比國大的思想,臨陣脫逃者比比皆是。

最終,五國聯軍勢如破竹,僅用半年時間連破齊國七十餘城,齊閔王在天下共主的大夢中慘死。

一個富庶、繁榮的國度,突兀地進入了尾聲。齊國只剩下兩城之地。

最終,以燕國的收兵,齊國得以倖存。歷史上對於燕國撤兵歷來有爭議,本文不作考究。

齊國雖然短暫的儲存了國祚,但也沒有堅持多久。

等到秦國開始滅趙時,齊國選擇了袖手旁觀,以熟視無睹的姿態享受最後的安寧。如果齊國肯在最後關頭支援趙國,秦國東進之路也不會那麼順暢。

而齊國人的自欺欺人,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以至於當秦國兵臨城下時,齊國再也不見當年的自負和驕縱。末代齊王不戰而降,被秦國人不齒,最後被活生生地餓死。

可以說,滅亡齊國的不是某一件事,也並非是因為某一代君主。其國民秉性註定了國破家亡。

總而言之一句話:安樂鄉里養不出百戰之師,沒有學術思想支撐的國民精神中,也沒有家國情懷的詞條。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斯——極端化的法家思想,統一六國功高呂不韋?功還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