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日本偷襲珍珠港以來橫行太平洋,受到重創的美國海軍只能實施防守作戰,一時間日本囂張的叫囂著要征服澳洲,然後封鎖美國西海岸,襲擊美國本土。為此美國曾經指定了一個周密的攻防計劃,以其能夠為日後反擊提供充足的有利條件,它就是隻完成了一半的了望塔計劃。

一、日軍進攻野心勃勃

擊敗美國海軍,迫使美國退出戰爭,並奪取美國在亞洲的全部利益,是日本長久以來的野心。為此日本海軍進行了非常周密詳細的計劃,並在1941年12月對美國夏威夷軍港“珍珠港”實施了偷襲,一舉重創了美國海軍,太平洋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在珍珠港遭到日軍襲擊的一天之後,日軍南方軍就對東南亞發動了入侵,馬拉西亞,緬甸接連丟失,那個不可一世的英格蘭海牛被揍的抱頭鼠竄,只能躲藏到印度,然後關起門來瑟瑟發抖。而號稱昔日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雄雞乾脆丟盔棄甲,甚至連他們的坦克都丟給了那些日本人。

然而奪取了東南亞並不能滿足日本人擴張的野心,他們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泰國被迫向日本投降後,日本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美國,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

緊跟著日軍就開始進攻菲律賓,駐守菲律賓的美國軍隊在經過一系列的抵抗之後最終戰敗,即使是名將麥克阿瑟也無法阻止日軍在菲律賓的步伐。棉蘭老島,呂宋,在短短數天後就失守了,麥克阿瑟堅守了數月的菲律賓也岌岌可危,最終只能黯然離去。而被丟在丹巴要塞做困獸之鬥的溫萊特將軍最終也因彈盡糧絕而向日軍投降,菲律賓徹底落入日本的控制之下。

而英國派出的遠征艦隊也失敗了,威爾士親王曾經被俾斯麥那頭“一戰”大貓撓出了一條醜陋的傷疤,而這次戰役中日本人再一次擊中了那裡,將威爾士親王送進了海底。日本人在經歷了一系列勝利之後,陷入了日本不可戰勝的幻覺之中。

並在所謂“大東亞共榮”這種虛假的旗號之下,日本人全然無視了日軍實施的暴行,將一切歸於戰爭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他們陷入了征服的狂熱,並開始窺探澳洲和美國本土。

於是日軍又開始向太平洋進擊,他們計劃通過奪取太平洋島群開啟進攻澳洲的大門,同時通過太平洋北部島鏈威脅美國和加拿大西部沿海地區。而假如日本成功奪取了夏威夷群島,那麼日本海軍的軍艦就可以威脅到巴拿馬運河,甚至美國本土。

二、了望塔計劃

為了應對越來越大的日本軍事威脅,美國在1942年召開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商討在太平洋地區的基本作戰計劃。

基於日軍對圖拉吉島展開進攻,並繼續擴大戰線,美國嘗試通過戰鬥阻止日本海軍進攻勢頭,儘管美軍英勇的戰鬥,使得日本切斷美國和澳洲之間海陸聯絡的野心遭受了挫折。

但是日本對澳洲的威脅並沒有解除,假如日本攻佔了澳洲,那麼美國也就會失去在南太平洋的全部軍事基地,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同時日軍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佔領“拉包爾島”以及“卡維恩島”之後立刻開始修建空軍基地,以加強軍事進攻能力。為此日軍徵募了大批北韓勞工進入島上參與工程,儘管兩座島嶼相距較遠,但只要機場完工就可以威脅到美國海軍的安全。

況且這裡還部署有9萬日軍,隨時可以向周邊群島發動進攻,通過建立跳板,進軍新幾內亞,擴大戰區優勢,奪取更多港口,進而圖謀澳洲。

任何一個有理智的美軍將官都不會願意看到這種局面繼續發展下去,為此必須制定一個計劃,奪取戰爭主動權,徹底的阻擋日軍的步伐。

歐內斯特 ·金海軍上將建議,首先應該確保美國領土和美國海域的安全不受到日本人的侵犯。

然後應該確保澳洲極其周邊島嶼的安全,以此才能確保美國西海岸和巴拿馬運河通往南太平洋地區的海上交通安全。

美國應該增派軍隊鞏固美國和澳洲的海上聯絡安全,美軍應該在薩摩亞群島,斐濟島、蘇瓦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東加島、新赫布里底群島建立海空軍基地,為抵抗日軍進攻以及日後實施反擊做好準備。

同時應該竭盡全力的切斷日軍在太平洋佔領區的後勤運輸活動,美國海軍應該以潛艇和飛機對日軍的運輸船實施獵殺,對日軍佔領島嶼上的基地實施空襲,削弱日軍在進攻戰中的實力,等待日軍衰弱後再發動反擊。

最後應該加強對印度和緬甸,越南,菲律賓地區的援助,讓印度軍和日佔區游擊隊牽制日軍,迫使日軍分散兵力和物資,無法將他們集中起來運用到太平洋戰場上,削弱日後反擊時日軍的抵抗實力。

整個從防守到反擊的籠統計劃被命名為“了望塔計劃”,儘管計劃很理想,但是變化遠比計劃快、因為日軍在5月就攻陷了圖拉吉島,並進一步的擴大了戰線,因此了望塔計劃並沒有來得及完善就立刻開始執行。

而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中也受到了創傷,儘管美國海軍列剋星敦號航母沉沒,約克城號航母受到重創。但日軍也損失了祥鳳號航母,而翔鶴號航母則受到了重創,並且由於日本海軍的失誤,失去了艦載機的翔鶴號航母並沒有接納祥鳳號的艦載機中隊,從而失去擴大戰果的機會。

儘管之後的中途島海戰中日軍成功的擊沉了美軍約克城號航母,但是日本海軍也損失慘重。日軍奪取莫爾茲比港征服澳洲的計劃也失敗了,同時美軍成功守住了正在建設中的南太平洋島嶼海空軍基地,對美軍來說反擊的時機到了。

三、美軍反擊倒轉乾坤

中途島海戰的勝利給美國海軍的小夥子們注入了一針強勁的興奮劑,現在在美國人看來,日本人也是人,並非不可戰勝的。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狹路相逢只要往死了揍對方,打他一個鼻青臉腫口歪眼斜,就能獲得勝利。

在6月25日的時候,美國召開了新一輪參謀長聯席會議,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和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以及忠誠的陸戰隊“兩腳獸大統領”羅伯特·李中將,計劃實施下一階段的了望塔計劃,在太平洋上發動反擊。

結果陸戰隊將領向馬歇爾彙報稱忠誠的陸戰一師的“兩腳獸”們並沒有做好準備,部隊需要到7月才能夠投入戰鬥。在經過商議以後,最終確定計劃在8月實施,行動全權由尼米茲將軍和麥克阿瑟將軍共同領導。

計劃的第一步是部隊先攻佔聖克魯斯群島,斐濟群島及周邊島嶼,然後進攻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努德尼島等島嶼,美軍計劃投入541架戰機掩護陸戰隊登陸。

第二步,美軍將對日軍佔據的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地區島嶼發動進攻,詳細計劃根據戰鬥走向由麥克阿瑟將軍全權制定。(也就是說沒有詳細計劃……)

第三步,美軍將對拉包爾和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等島嶼發動進攻,詳細計劃依然根據戰鬥情況由麥克阿瑟將軍現場制定。(還是沒有計劃……)

但是美軍在計劃實施前又發現日軍正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大興土木,修建機場。因此麥克阿瑟將原計劃中的進攻步奏做了一下對調,美軍將首當其衝拔掉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日軍基地。

假如讓日軍機場繼續存在,那麼對全盤計劃都將產生不良影響。更何況所謂的計劃和沒有計劃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第一步失敗了,那麼全盤都需要重置,因此美國不能接受失敗。

8月7日,美軍對瓜達爾卡納爾島發動了進攻,雙方圍繞瓜達爾卡納爾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不過美軍在進攻島上機場時並沒有遭到太多的抵抗,日本工程隊幾乎在美軍到來前就潰散了。

隨後登陸的陸戰隊利用被日本工程隊遺棄的工具和物資修復了機場,並進一步擴大了機場的跑道,為周邊地區的戰鬥提供了有利的空中支援。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爭奪戰中,美軍動用了多達6萬名官兵,日軍則投入了3.6萬官兵,雙方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戰鬥。整場戰役中美軍傷亡總數達到10700人,其中有大約1592人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陣亡的。而日軍近乎全軍覆沒,僅有大約1000餘人被俘。

而空中爭奪同樣激烈,在長達6個月的空戰中,美國損失了250架戰機,而日軍損失892架戰機,日本在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大半消耗在了這裡。

了望塔行動的第一階段起到了“倒轉乾坤”的作用,奠定了美國海軍在日後太平洋戰爭中的優勢,由於大量的航空力量被消耗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及周邊島嶼的爭奪戰中,日軍在此後逐漸落入下風,在經歷了萊特灣海戰和硫磺島戰役以後,日軍徹底失去了戰爭主動權,太平洋戰爭的大局徹底敲定。

事實上日軍在太平洋戰役中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比如說日軍計劃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一座可以容納下105架軍用飛機起降的機場,但是物資後勤的匱乏和準備工作的不足,導致工程一直處於緩慢進行的狀態。而日軍門前鼎大佐和崗村德長少佐率領的工程兵部隊大多都是從北韓抓來的勞工,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除此之外日軍的防禦戰略也出現了問題,日本陸軍幾乎逢島必守,這樣分散了日軍寶貴的兵力,無法加強重要戰略節點的防禦力量,同時過於分散的機場使得陸航無法有效的互相支援,整場圍繞瓜達爾卡納爾島進行的制空權爭奪戰,被陸航們打成了分散的外圍戰鬥。

假如日本海軍在之前沒有發生航母不交換艦載機的失誤,假如工程單位儘可能多增派日本工程兵,儘可能的確保戰略核心的後勤供應,而不是像撒豆子一樣瘋狂的分散兵力也分散了後勤。加上美軍計劃的不周詳,日軍即使無法取得優勢,也能夠讓美軍付出更多的代價。

戰爭不單單比的是雙方國力的差距,同時也是在比誰犯的錯誤更少,從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來看,日本不但國力不如美國,連錯誤都比美國多,所以他們註定會失敗。

結語

美國了望塔計劃的第一階段可以說是採用了非常正確的戰略部署,儘管它很保守,同時範圍又很大,但是它確保了美國日後能夠消滅日本海軍的第一前提條件。儘管了望塔計劃在反擊階段的制定並不周詳,但得益於日本撒豆子一樣的防守計劃,以及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指揮能力,最終還是打敗了日軍。

參考文獻:

《太平洋海戰史》

《戰史叢書:大本營海軍部聯合艦隊史》

《太平洋戰爭:日本失敗的原因—瓜達爾卡納爾》

《珊瑚海戰役》

《中途島戰役》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錢學森回國時,是誰告訴他中途別下船?五十年後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