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留美幼童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觀念的轉變,朝廷中的一些保守派是持反對態度的。因而,也出現了一些爭議。這些爭議先是發生在留美幼童正、副監督身上,作為副監督的容閎是支援學生們接受這些新觀念的。

1878年,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在華盛頓白宮藍廳遞交國書

容閎畢竟是在美國留學接受過美式教育的,思想已經“西化”。留學8年,歸國之時,竟然不能作中國言,但是美國的自由民主以及近代化的日新月異,又使他感到大清國要實現國富民強必須學習美國。留美幼童的派出,使他看到了希望,他希望留美幼童在美學習,能夠精通美國的思想文化,學有所用。他對幼童寄予厚望,所以處處支援他們,為他們提供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便利。即便是有些學生違反了大清的體制,犯了錯誤,他也設法通融,希望網開一面,對幼童們坦誠以待。父親般的關懷,也使他和幼童們關係融洽,幼童們也把他當做朋友。容閎在美國接受的思想觀念,使他對官場規則全然陌生。1876年,經李鴻章推薦,朝廷任命他為駐美公使,容閎卻堅辭不就,他的心思完全在留美幼童身上。後來,他致信李鴻章說明自己的態度,但李鴻章沒有作出回答。最後,朝廷任命他為駐美副公使兼管留學生事務。容閎以全部精力從事於幼童的留學教育事業。當陳蘭彬、吳嘉善等人中傷併力主撤回留美幼童時,他毫不屈從,進行了堅決鬥爭。

曾經的留美幼童梁敦彥

事實上,陳蘭彬成為學生監督,與容閎的舉薦有很大關係。天津教案發生時,陳蘭彬與容閎在丁日昌的引薦下得以認識。當時容閎為處理天津教案的曾國藩充任翻譯,同陳蘭彬的交往中,容閎覺得陳蘭彬是留學生監督的合適人選,因為他既懂洋務,又通舊學,中西皆可應付。然而,1872年,陳蘭彬帶領第一批幼童赴美后,容閎才發現陳蘭彬其實是一個觀念守舊之人。陳蘭彬反對幼童分住在美國人家裡,千方百計強調學習儒學,看不慣幼童參加體育活動,對幼童在服裝、辮髮、禮俗、讀書等方面的新變化都持反對態度。

本文根據《少年行》改寫

在最初的鬥爭中,容閎是勝利者。因為陳蘭彬雖是正監督,但無法左右局面。幼童初到美國之時,許多事情都是由容閎決定,容閎畢竟有留學美國的經歷,8年的學習生活,他在美國結交了很多朋友,因而幼童的衣食住行和讀書學習等事情都是由他安排。陳蘭彬雖然是經容閎推薦才坐上留學生監督這個位置的,但是他在美國並不甘心這種凡事不經他決斷的“擺設”地位。這也是他對留美幼童、對容閎吹毛求疵的一個原因。後來,他乾脆以留美幼童難以管理為由致函李鴻章,請求辭去留學生監督一職。1875年秋,在沒有得到答覆的情況下,他稱病請假回國。回國後,他推薦區諤良接任留學生監督一職。1876年,他被任命為駐美公使,再返美國。陳蘭彬回美后,他支援吳嘉善等人繼續與容閎論爭,最終留美幼童落了個尷尬召回的結局。

3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晚清官員吳嘉善到了美國哈特福德,為何會遭到黃遵憲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