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時候日本挑起了第二次世大戰亞洲戰場的戰火,但是在二戰後期的時候,日本卻因為美國切斷了其運輸補給路線而不得不偷襲珍珠港,為日本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打通了了東南亞地區和中東地區的連線,日本無疑還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
二戰後期執行偷襲珍珠港命令的是南雲忠一,作為當時日本海軍執行偷襲計劃的主帥,帶著山本五十六的命令,前往美國珍珠港附近進行偷襲,在此次戰役之中取得了完勝的成果。不過後世很多人對於南雲忠一的評價卻不高,甚至不少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怯懦的小人,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南雲忠一在偷襲的時候放棄了第三波空襲,讓人覺得他是怯戰了,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麼?其實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在日本原本的計劃之中,偷襲珍珠港的飛行編隊有三隊,前兩隊都是對美國停在港口中的軍艦進行攻擊,第三個編隊是對美國的港口設施和重油儲藏點進行偷襲,以此來延緩美國的攻勢,甚至在損耗過大的情況下,不得不收回在太平洋作戰的艦隊。戰後美國海軍上將也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日本成功的偷襲了美國的重油儲藏,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必然不可能會如此快的重新加入戰場。基於這一點,南雲忠一才沒有得到更高的軍事評價,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不進行第三波攻擊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就是當時的戰鬥機並沒有現在這麼先進,日本的航母也不敢太過靠近美國的港口,因此每一次執行任務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即便是從上午就展開了偷襲,但是當第二波偷襲結束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了,如果真的發出第三波攻擊的話,必然會將時間推遲到晚上,那個時候如果想在夜間起降戰鬥機的話,出事故的機率要比平時更大,因此南雲忠一這時候已經有了很大的顧慮。
同時南雲忠一還從前兩撥襲擊的飛行員口中得知,美國的三艘航母並沒有如同日本預想中那樣,停留在美國的港口中,那麼一旦進行第三波襲擊,很有可能會暴露日軍航母的位置,這樣一來日軍就會陷入險境。再加上當時日軍所攜帶的彈藥並沒有那種特大威力的穿甲彈,從前兩撥的偷襲成果來看,日軍即便發動了第三波偷襲,很大機率沒有辦法毀壞美儲油點。
綜合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南雲忠一最終沒有執行第三波偷襲。實際上南雲忠一的做法很聰明理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日軍的傷亡,因為當時的美軍其實已經從最開始的混亂中反應過來了,如果日本再次襲擊,很有可能會導致這支日本艦隊遭受到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