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209年,胡亥被趙高利用,趙高用假詔書逼死扶蘇(今天先不說扶蘇)

胡亥回到咸陽後,在趙高的騷操作下順利的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自從這個憨貨登基之後與趙高胡作非為,實行殘暴的統治,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民怨載道,這就給了潛伏在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趁機進行起義活動,其實這樣的活動早在秦始皇在的時候,就三三兩兩的有了,只是那個時候時機未到,不敢造次,現在好了,時機成熟了,借民意的怨恨,一呼百應,於是各地湧現出了反秦的隊伍。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首當其衝就是~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起義,( 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鎮的小劉村 )

隨後反秦之火席捲而來,這裡也包含了舊楚名將項梁帶著侄子項羽率領他們的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北上,這叔侄兩是舊楚國的貴族,原本可以世襲罔替,只不過楚國被秦王給滅了,導致他叔侄兩東躲西藏,一直想著復仇,叔侄兩也都頗有軍事能力,從元件隊伍後連戰連勝。攻下眾多的城池,隊伍也越來越龐大,此時項羽也已經是羽翼豐滿,他叔叔也甘願細心輔佐這個侄子,覺得自己這個侄兒乃人中之龍,他日肯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此處省略一萬字)項羽和劉邦的情節,下次著重講!

當項羽的幾十萬大軍在鉅鹿和秦末名將~章邯一場軍事實力大較量(今河北平鄉縣西北地區)耽誤了點時間,而另一隻農民軍由劉邦率領~額……應該說是一幫烏合之眾更加準確一些,劉邦採用懷柔安民的政策,基本是一路綠燈先一步攻入咸陽,秦三世子嬰向劉邦投降。子嬰也就當了四十幾天的皇帝,不過子嬰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把趙高這個惑亂朝綱的亂臣賊子給殺了,從子嬰出城投降劉邦後,那個統一六國,曾經龐大的秦帝國滅亡了。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個名將,在劉邦項羽摧枯拉朽反秦朝的時候,怎麼都沒有沒有出手幫助秦國呢?

首先來說說當年統一六國都有哪些名將,大家都知道滅六國的主力就是王翦父子。除這爺倆之外,協助他們的還有蒙家父子以及內史騰、李信、章邯等名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無殺功臣之心,也一直高官厚祿用之。

首先從功勞最大的王翦家族說起,可以說幾乎整個六國,都是王翦和其子王賁帶軍隊滅的,王翦參與了滅趙國、燕國、楚國、平百越之戰,可謂是功績卓著,因此後續拜了太師,同時還被封武成侯

他的兒子王賁參與了滅魏國、燕國、趙國、齊國的戰役,功成後被封通武侯,王翦在統一六國之後年紀漸大,且王家功勞太盛,王翦沒有居功自傲,沒有作繭自縛,秉著做事高調~做人低調的原則,隨後選擇了急流勇退。秦始皇對王翦家族著重封賞,讓王翦感恩戴德,但是後續就沒有過多的史記介紹王翦這塊了。

王翦也沒有參與後來的秦國統一的一些政治、鞏固國家根基等事,隨後的經歷不詳。而其子王賁比父親在史書上消失的時間還要晚一些,他陪著嬴政東巡去了琅琊,跟王綰、李斯在海上參與評議秦始皇的功德。隨後也便沒了詳細的記載,最多也是跟父親一樣選擇了榮歸故鄉,不再參與朝政。

後來秦朝各地起義軍討伐,王家只有王賁的兒子王離出來救駕,顯然當時王翦父子可能已經不在人世間了。

再說說蒙家父子,也就是蒙武~蒙恬~蒙毅~參與平定楚國,俘虜楚王負芻。

蒙武在滅六國的時期年紀比王翦要大,應當是在完成人生最後一戰不久後去世。史書也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蒙武的兩個兒子分別以文和武的才能伴在秦始皇左右,蒙恬在外帶軍,蒙毅在內負責安保。

蒙恬被譽為是中華第一勇士,只可惜在始皇死後,被趙高、胡亥、李斯的一道假詔結束了生命。蒙恬一倒,蒙毅自然也不可能活著,被趙高囚禁殺害。

內史騰是為秦始皇攻韓的將領,隨後又為秦國治理南郡,為將來的攻楚提供了堅實的駐軍基地,秦王滅六國後他負責管理咸陽事務,地位很高,在這一職位上老死,同樣沒活到秦亡。

李信在史書中只有寥寥的幾筆,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裡面也有挺多的情節介紹,不過有提到他後來還跟著王翦南下平百越,隨後史記便沒了記載,(據說漢武帝時期的李廣將軍是李信的後代)小編認為李信的結局無非是三種:一個是老死或病逝、二是賜死、三是戰死。但他的後代平安繁衍,所以有很大可能性是第一種或第二種。

章邯將軍名氣雖然不及前面幾位狠人,在楚漢反秦的戰爭中,發揮著要力挽狂瀾的作用,章邯將軍剛開始迎擊陳勝起義農民軍的時候還是綽綽有餘的,但遇上戰神~項羽~就沒辦法了,鉅鹿一戰後投降。

之後跟著項羽入關,並分了關中之地,一代秦名將落得如此地步也是令人唏噓。而章邯的結局也並不好,楚漢相爭中兵敗退守廢丘,漢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殺,這便是秦滅六國的名將最終歸宿,是秦朝一眾名將中,唯一活到了秦亡,也是唯一救駕的滅六國將領之一。

秦始皇所創造的豐功偉績至今照耀著華夏民族,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的文明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王翦為何不停地要賞賜?他越要秦王越高興,真是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