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張儀
贏駟在用人上極有器量,立即想到要將封閉多年的商君府賜予張儀做丞相府。秦國從來沒有設定過丞相職位,就是商君,也是以大良造攝政。如今,卻破天荒地設定了丞相。
贏駟拍案慷慨道:“蘇秦合縱於六國艱危,一身佩六國相印,張儀受命於秦國危難之際,我老秦人如何能惜爵,竟不如山東六國?”
合縱岌岌可危
從六國合縱抗秦,已經有四國的老王病逝,先是齊威王、魏惠王、燕文公,緊接著是六國合縱的盟主,勵精圖治的楚威王也病逝了。繼位的是天下第一沒有主見的楚懷王,是個素無主見耳根極軟的庸碌人物。
秦國以歸還楚國房陵為名,誘使楚國退出合縱,耗動六國合縱聯盟。房陵六百里河谷盆地,又是幾百年糧倉,對楚國的重要性怎麼說也不過分,但是不動刀兵收復房陵,縱退出合縱,楚國那可是賺大了。
然而,秦國最後卻沒有交割房陵,把楚國耍的團團轉,要楚國先退出合縱才願意交出房陵。“土地乃無可移動之死物,邦交卻是無常活物。”
六國聯軍集結
秦國食言,楚國憤怒,使眼看就要夭折的合縱驟然有了轉機。楚國一出兵,齊國不在猶豫。楚齊一動,魏韓趙燕大見踴躍,兩個多月便完成了大軍集結。
六國聯軍總共四十八萬,是戰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性用兵規模。其中魏國精銳步騎八萬,主將晉鄙;齊國步騎八萬,主將田間;趙國步兵六萬,主將肥義;韓國步騎五萬,主將韓朋;燕國步騎六萬,主將子之;楚國兵力最多,步騎十五萬,主將子蘭。六國軍馬都不帶糧草輜重,而由魏國敖倉統一供給,過後六國分攤。
秦國弱小時,山東六國多次合謀瓜分,可始終沒有一次真正的行動。偏偏在秦國強大而成致命威脅之後,山東六國才真正地結盟合縱,成軍攻秦。在六國君臣看來,那時沒滅秦國,此時一戰滅秦,也不為太晚。大家都堅信,六國可以一戰必勝,一戰滅秦。每個人都擺出了不容辯駁的數字。秦國總共才成軍不到二十萬,能開上戰場的充其量十五六萬。四十八萬對十五六萬,幾乎是以一敵四,怎麼會打不贏。
生死考驗
對秦國而言,此戰則是能否破除合縱、長驅中原的關鍵。秦國戰勝,六國舊怨便會死灰復燃,連橫破合縱,便有了大好時機。秦國戰敗,連橫便會大受阻礙,下步的連環行動便要擱置。山東六國也將獲得一個穩定喘息的機會,期間若有趁勢變法圖強者,天下便會重新陷入茫無頭緒的戰國紛爭。秦國大出天下,將會遙遙無期。
然則,六國聯軍卻有三個弊端。第一,相互生疏。六國長期互鬥,軍事各自封鎖,更無聯兵作戰演練,雖有名義統屬,實則自守一方,很難形成渾然一體的戰力。第二,軍制不一,裝具各異,步兵騎兵戰車相互混雜。第三,將帥平庸,疊床架屋多有掣肘。此外,六軍統帥之年,還有一個六國幕府,由蘇秦和四大公子坐鎮,監督諸軍和統決大計。必然導致行動遲緩,縫隙多生。
河外大戰
六國聯軍作戰方略:六國聯軍總共四十八萬,兵分三路
子蘭將軍率楚韓大軍居中成陣,魏齊大軍從西面進攻,燕趙大軍從東面進攻。三路大軍成犄角之勢,相互策應,即或不能大敗秦軍,也當將秦軍壓回函谷關。
秦國作戰方略:秦國總共只有二十萬大軍,卻要兵分五路
第一路,一萬留西部大散關和陳倉要塞,一萬留守東南武關,這丙萬留守軍都是步兵;
第二路,藍田大營駐紮四萬,全部精銳鐵騎;
第三路,主力大軍十萬,步騎混編,全部開出函谷關紮營;
第四路,兩萬步騎混編,秘密開進崤山東南部河谷紮營;
第五路,兩萬全部精銳鐵騎,秘密開進函谷關外大河南岸的山谷中紮營。
這第五路精銳鐵騎,襲擊的目標是敖倉。敖倉是天下儲糧最多的敖倉,其所以在這裡修建最大的糧倉,一是這裡地勢險要,二是這裡交通便捷。三面環水,易守難攻,臨近大梁,陸路官道暢通,物資集散極為便捷。
最終六國大敗,統帥子蘭丟棄大軍逃回楚國,信陵君和孟嘗君狼狽逃回自己的國家。敖倉被秦軍燒燬。從此,山東六國深為震恐,聯軍自行潰散,六國朝局都陷入了相互指責的紛爭之中。